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沈瑜 《班主任》2008,(10):33-34
一提起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我们通常都会产生怜悯、同情的心理,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会不南自主地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很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很少思考怎样帮助他们才最合适,更不会去想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们。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施爱,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课。  相似文献   

2.
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 ,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去思考、理解和处理 ,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言行原因 ,而不以自己的心态去简单地看待问题和对待他人。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使用心理换位会带来十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心理换位使班主任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如何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这是班主任经常面临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心理换位能让班主任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即自己在心理上扮演学生 ,从学生的立场上去认识问题 ,体验犯错误学生的心理感受。这种换位思考能平静…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移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的移情体验有:①熟悉感——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形象在活动;②和睦感——感到学生尊重自己,自己受到学生爱戴,学生对自己敬慕和亲近,愿意与自己接近,产生“学生在跟着我走”的感觉;③理解感——完全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4.
受《移情及移情训练》(载于本刊1991年第2期)一文的启示,我尝试通过移情来培养幼儿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品质。根据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一些移情训练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现介绍部分训练实例。例1,王辉昱,男,六岁半,性格特点是非常要强,在家里人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在与  相似文献   

5.
关丽 《江西教育》2003,(14):28-28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常常设身处地地从他人所处的地位、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在班级工作中,心理换位应该作为班主任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班主任与本班学生在年龄、地位、知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我们一些班主任常常忽视这一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只按自己的想法去说、去做。我们在班级工作中,有时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应用心理换位法。那么怎样来运用心理换位呢?根据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效果较好。首先,班主任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教师要真心去爱、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7.
情感因素──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六)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张觉民怎样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呢?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我们从一个事例谈起:学校分配一个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她不愿意接受。先后有两个干部去动员,都没说成。最后顶牛的几...  相似文献   

8.
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通俗地说明了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个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与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强弱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的“威信”,是指在班主任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的威望以及由这种威望促使学生产生的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它是班主任这个职务本身所赋予的一种自然的威信。那么,班主任应怎样树立并提高威信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谈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0.
学生和成人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自尊心有“双重性”,当它受到保护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使自己进步;当它受到损伤时,会在逆反心理的支配下使行为反向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作为班主任,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自己的威信,才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达到师生之间的融合,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可爱的、可塑的、可教育的,教师应该自觉地进行“心理位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实际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教育学生。 一、用爱心唤醒后进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懂得自我尊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 后进生一般缺乏父爱、母爱或者是师爱、友爱,因而产生了疑惧心理和消极情绪,对老师的言行举止十分敏感,老师只要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就会使他们觉得老师在歧视他们,因而采取偏激的行动。为此,班主任在…  相似文献   

12.
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一书中指出:共情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猜想"问题.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要善于学会"共情",平心静气地从学生的角度体察、关照学生的心理感受,使自己的管理育人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从而收获思想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共振".  相似文献   

13.
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它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乃至走向成功都有重要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我们所指的做人的品质和成功的能力就是移情。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人都具有这种能力。他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事物,了解对方的观点,体验对方的情感。他  相似文献   

14.
所谓班主任威信,概而言之,就是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也就是班主任老师的品格、学识、能力、教学艺术诸因素在学生心理上唤起的信服和尊崇的效应。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劳动者的劳动者”。这些话准确地道出了教育工作区别于其它各项工作的特殊性。正因为教师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讲原则性又要讲人情性,要“以人为本”。要做到有人情味,就必须采用心灵互动的工作方法。要自己有情,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忧”与“乐”;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所谓“心理换位”,是指一个人应该经常设身处地地从他人所处的地位、环境中去看待和处理事情。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教师必须具备“心理换位”意识,多替学生着想,从而达到教学中的默契。“心理换位”说起来简单,但要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最大效益,也并非易事。第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或代表队训练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握诸如急躁心烦、忐忑不安、兴奋过度、无法自制等心理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等生理现象,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训练方法的选择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在一定意义上,是学生的“心理保姆”。用设身处地之心去理解、要求、温暖学生。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用良好的方法,对相对落后的学生进行不断地提醒和鼓励,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 前言 移情,亦称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它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特征和内在过程,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它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使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社会性动机因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移情作为助人、  相似文献   

19.
理解万岁     
理解万岁。这个词组,用得太多太滥了。然而,读了《关注心灵》之后,我心里涌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依然是———理解万岁。理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谁能够真正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为别人着想?家长对子女、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我们传统的“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尽础,而“移情”是沟通自我与他人间关系的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因素。由于幼儿大部分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和日趋单元化的现代住宅,减少了幼儿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因此,许多幼儿不会与人正确地交往,社会性能力差。为了促使幼儿学会与人交往,作出与人合作互助、捐献、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最近,我们在幼儿园大、中班进行了一次移情训练的实验研究,效果良好。现将训练的过程和效果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