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生活的发展,农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党和政府响应农民的需求,开展了新农村文化建设,但新农村文化建设开展有相当一段时间,其效果却不是很显著,这与主体参与体系的构建不完善有相当大的关系。从哲学角度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的内外因进行分析,从实践主客体关系来研究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参与体系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最后用两点论和重点论来探索构建新农村文化的着力点应在哪里,以期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关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成败。通过对黑龙江省周边五县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参与情况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主体参与相关理论,寻求解决提升农村居民主体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欲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农民主体与加强政策引导的关系;农民主体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农民主体与提高农民素质的关系;农民主体与强化组织体系的关系;农民主体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文化也是生产力,在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文化不仅仅是服务手段,其对经济巨大的刺激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和农民的主体地位都不可偏废。农民不仅是新农村物质生产的主体,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力量源泉,只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文化建设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女性化的社会现实已基本形成,农村妇女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强大力量,她们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切活动.但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参与状况边缘化将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她们也应该作为“两委会”班子的主体参与到乡村自治管理的活动中来,使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话语权,将能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其关键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河南来说,任务繁重而艰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奠基作用,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积极、高效地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生命力所在。没有农民的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意识,大力推进村民参与,积极投身自己村庄的建设,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库少辉 《华章》2007,(12):254-254
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为了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农村获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专业学生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提升,抑制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英语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专业建设中,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纾是福建工程学院前身校的创办人之一,以林纾的文化遗产设置校本课程“走进林纾”,是利用校史文化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是福建省首门以校史资源为基础开设的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的设置,立足于林纾的文化研究,在课程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师资培养、教材建设以及以教学促进科研方面做了诸多探索与实践,这对了解、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的开设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问题作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在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从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系列的重要建议,重视"三农"问题,关心对外贸易工作,孕育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在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分配体制改革、关心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在基层、在农村,因此,当前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以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树立"文化民生"理念,把保障和改善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精神生活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任务,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基层党建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然而当前受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我们思考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很有其借鉴意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有:更加尊重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大学多元文化的交叉与融合及更加强调和重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转型:从"学校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从"文化统一"向"多元交叉"转变、从"注重传统"向"强调创新"转变及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为此,我们从树立理念、提高热情、重视社团建设和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等角度,提出自己关于推进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用马克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党的作风,坚决反对腐败。胡锦涛党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建设是凝魂聚力的思想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必将有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基层央行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特色央行文化的时代内涵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从理论与制度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师在个人成长的同时面临着外在社会压力和职业"孤独",对抗中学教师工作中的"孤独感"的关键是建设优秀教师的团队文化,以此形成示范效应,培养教师团队的创新精神。基于此,分析影响团队文化建设的教师职业"孤独"的形成原因,提出优秀教师团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实践运用方式,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教师团队成长模式,以期推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一流大学建设中的运用与发展。高校党组织是党领导大学文化建设的行为主体,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本文引入"双辐射"概念,力图辨析和阐述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之间相互依存、联系、促进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