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中之火     
讲授初中化学燃烧这节课时 ,增加了自己设计的趣味实验———“水中之火”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两个条件。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一小段约 3cm长的蜡烛底部先在火焰上烤一下。再把它粘在玻璃水槽的底部。(2 )在玻璃水槽中注入一些水 ,使水面刚刚与蜡烛的上部边缘相平。然后点燃蜡烛 ,过一会儿、有趣的现象便发生了。实验现象 :当蜡烛烧到水面以下时 ,没有被水湮灭 ,而是一半火焰在水的上面、另一半火焰在水的下面 ,非常奇怪。再过一会儿 ,蜡烛的火焰完全落在水面以下 ,但仍然不熄灭而继续燃烧。此时 ,从水面上能观…  相似文献   

2.
水底烛光     
“水火不相容”这是人人皆知的现象。但是大千世界丰富多彩,许多大伙意想不到的奇怪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水中之人”就是其中的一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实验是如何做的。 取一小段长约3厘米的蜡烛,一只玻璃水槽。先用点燃的火柴加热蜡烛的底部,待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自然第十册“燃烧的条件”一课中安排 了这样一项实验:“把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入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水,点燃蜡烛后,再用杯子罩上,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填空分析时直接写明了实验现象。“1.蜡烛燃烧时,杯内水面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4.
水中的火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是今天,我却亲眼看到了火在水中燃烧。今天上午几个同学在我家玩,爷爷左手端着一杯水,右手拿着一个水槽和一根蜡烛走了过来,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来做一个实验,叫‘水中的火’,我把这根蜡烛点燃后,放在装有水的槽中,蜡烛不会熄灭掉。”我一听愣住了,心想:“就是一大把火放在槽中的水里也会熄灭掉,这点小火怎么会在水中燃烧呢?”爷爷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认真地说:“你不信?那就等着瞧吧!”说着,爷爷将一根顶端呈宝塔形的蜡烛,用一把小刀切成大约4厘米长的蜡烛头,再用打火机把蜡烛底部烧熔,粘在玻璃水槽的底部,用…  相似文献   

5.
实验一:模拟热力环流教学中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热力环流的存在。如图1所示,取一玻璃水槽倒扣于桌面,水槽底部A、B两处用相同厚度为1cm的硬物支起,在水槽内甲处放置冰块,乙处点燃一支卫生香,丙处点燃一支蜡烛,然后让学生观察水槽内的现象,结果可以看到卫生香点燃的烟在  相似文献   

6.
1.演示光的折射在一个方型的玻璃水槽里,装约10厘米深的肥皂水,在水面上点燃几根蚊香,盖上一块玻璃(不要密闭,否则蚊香会熄灭),待烟幕弥漫水面上的空间后,在玻璃的上方用激光笔(可用电教的激光教鞭或玩具激光笔)向下斜照,利用烟幕和肥皂水作为媒质演示光的折射.如图1.2.演示全反射用圆底烧瓶装一些肥皂水,在水面上点燃几根蚊香,待烟幕弥漫水面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改进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把以下两个实验做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一:空气中含有约五分之一氧气实验的改进改进前的实验方法是:用透明水槽盛适量红水,红水里放入插好蜡烛的小木块,再用玻璃钟罩罩入水槽内,在钟罩水面以上部位等分成5份,用色笔在钟罩外壁上做记号,然后把点燃的蜡烛迅速插入钟罩内,塞进木塞,待蜡烛熄灭时,水位会上升约五分之一,但用玻璃钟罩做实验很笨重,器材难寻易损,给实验带来诸多不便。针对以上实验缺点,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  相似文献   

8.
蜡烛生火山     
在厨房里煮蔬菜泥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小气泡——也就是“小火山”——冒出来。这些小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做该实验必须有成人在场!)1.将两支蜡烛掰碎放在玻璃小罐中。2.在两只玻璃杯上架起两支叉,玻璃小罐置于叉上。在小罐的下面放上蜡烛,请大人点燃蜡烛。3.当玻璃小罐中的蜡烛碎块全部熔化后,熄灭蜡烛!4.看到玻璃小罐中的蜡烛液开始变硬时,向玻璃小罐倒水,慢慢地倒,倒入约一指高的水量。5.请大人再点燃蜡烛。从顶上和从侧面观察玻璃小罐中的变化。气泡从玻璃小罐的底部上升,到水面时破裂,就像一座座小火山,上升到蜡烛的固体部分。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9.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多年前,在一本小学课本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实验.后来,我重新改进了这个实验,在高一物理讲完“绪言”后让学生做.实验如下.1实验器材水槽、蜡烛、大螺丝帽、火柴、水.2实验过程2.1实验准备生:用螺丝帽把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注入适量清水,蜡烛略高于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教材里,空气的成分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水槽里点燃一支蜡烛,用一个上面开口的玻璃钟罩很快把蜡烛罩起来,再很快地用  相似文献   

11.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听了一堂自然课。老师让学生把蜡烛点燃,置于浮在水面的木板上,然后将一只玻璃杯罩在上面,不一会儿,蜡烛熄灭了,杯内的水面逐渐上升。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感到十分惊奇。这时,老师说:“杯内水面上升,是由于杯内空气减少造成的,对吗?”学生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杯内那部分空气到哪儿去了呢?”学生不知道是蜡烛燃  相似文献   

12.
在被点燃蜡烛的下端系一重物,就可以让蜡烛竖立着漂浮在水面上静静地燃烧,这真是个有趣的想法.这种燃烧蜡烛的方式和在蜡烛座上燃烧蜡烛的方式相比,是有区别的.在蜡烛座上燃烧,整根蜡烛几乎能够全部燃尽,正可谓: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漂浮在水面上静静燃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有的玻璃水槽上方镀上双面反射膜,这样改进后的玻璃槽替代附件平面镜,减少了实验步骤,方便待测件的调节,降低了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4.
方法之一 :将实验现象通过投影仪投影于屏幕 ,使学生能更清楚地观察。实例 1 :在教“溶解”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见高锰酸钾在水中化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过程 ,可以把盛有约1cm深热水的玻璃水槽置于投影器载物台上 ,打开投影器电源开关 ,待水静止后放入一小粒高锰酸钾 ,学生就可以从投影屏幕上清楚地看到高锰酸钾逐渐扩散成烟云状 ,直至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学生对“溶解”这一抽象概念便一目了然了。实例 2 :在讲蚂蚁的生活习性时 ,为了讲清楚触角的作用 ,可以做一个蚂蚁闻味游戏 ,用樟脑球在玻璃水槽中围一圆圈 ,将…  相似文献   

15.
一、仪器安装: 在玻璃水槽中,直立一支蜡烛,然后向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保持蜡烛直立、水位约淹没蜡烛高度的1/3),并在蜡烛烛芯周堆堆上一些氯酸钾(KClO_3)和蔗糖的混和物(干燥晶体为宜)。再备一只无底细口瓶(瓶约高出蜡烛3至5公分为宜),瓶口用一带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塞紧,滴管内吸入浓硫酸。  相似文献   

16.
1.原理蜡烛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碱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液面上升水面容积1/5.2.部分仪器用品制作(1)取一去底容积为500mL无色细口瓶(或500m透明无色塑料瓶);把液面上容积分成5等分,顶端塞一橡皮塞,如右图所示.(2)取一适当大小塑料瓶盖,盖内固定2~3支小蜡烛,烛高1cm左右.3.具体操作(1)在一玻璃水槽内倒一定浓度碱溶液,液面齐零刻度处,并滴入几滴酚酞.(2)使内装小蜡烛的塑料瓶盖浮于碱液面,并点燃小蜡烛数支,以耗尽瓶内氧气为原则,确定点燃小蜡烛的支数.(3)蜡烛正常燃烧后,…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先做了课本上第一个观察实验,即用一个空玻璃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现象(蜡烛慢慢熄灭),然后当我提出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慢慢熄灭时,学生却七嘴八舌,有的说空气烧完了,有的说杯中还有空气,而且争得面红耳赤。形成认识矛盾后,我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即:将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染红的水,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观察后回答:蜡烛还是慢慢熄灭,但是红水上去了一截。当我再问他们,为什么蜡烛会慢慢熄灭?杯中的空气用完了吗?学生还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原有的玻璃水槽上方镀上双面反射膜,这样改进后的玻璃槽替代附件平面镜,减少了实验步骤,方便待测件的调节,降低了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9.
取一支长约8 cm的白蜡烛,在其底部粘上一团橡皮泥.橡皮泥的数量以使蜡烛能平稳地垂直浮出水面0.7 cm左右为宜,将蜡烛点燃,见下图.凭想象,蜡烛燃了一段时间后应该会自动熄火.其实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蜡块不断被消耗,却总是平稳地浮于水面而燃烧不灭.直至蜡烛燃完,火焰遇水才灭.  相似文献   

20.
水火偏相容     
蜡烛能在水里燃烧,你相信吗?准备好一个碗、一支蜡烛,还有火柴和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现象吧!首先,把蜡烛的底部用火稍微烧一下,迅速把它按在碗底,使它和碗牢牢地粘住(注意:一定要让蜡烛“站直”,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