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关健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开入北平(现北京)城内,至此,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部胜利结束,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依据战局的发展变化,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决战性战役及其他几个重要战役。辽沈战役即为三个决战性战役之首。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分析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且对于人民解放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疆和平解放是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和西北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一、人民解放军重兵压境是新疆和平解放的首要原因。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底,人民解放军相继举行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歼敌154万多。国共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南下,解放南京、武汉、上海等地,在向华南、西南进军的同时,也挥戈西进。1949年5月下旬,第一野战军攻占西安及关中广大地区后,会同华北野战军的18.19两兵团于7月发动扶眉战役,歼灭胡宗南主力43000余人,残部逃亡甘肃,  相似文献   

4.
奔向光明的时刻——记建国前后的留学生回国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百余年的中国近现代留学史上,新中国诞生前后在海外的留学生、学者纷纷归国的壮举,仿佛是一股波涛汹涌的大潮、奔腾向前,一浪高过一浪……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随之于1948年秋胜利发动了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5.
<正>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是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策阶段。在这一阶级,人民解放军成功地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战略决策阶段,是整个解放战争作战进程中的最高峰,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成功运用并取得最辉煌胜利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在人民解放军鏖战淮海、平津,国民党败局已定之际,蒋介石照会苏、美、英、法,玩弄假和平阴谋。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老朋友斯大林,对此事看法如何?对毛泽东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究竟持何态度?长期以来有不同说法和猜测。本文作者根据不久前公布的前苏联档案材料,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所谓战略决战,是指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相继发动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大决战。进行这场大决战,无疑需要具备充足的条件和选择恰当的时机,而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评战犯求和》,是在我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国民党反动派即将倾巢覆灭的时刻——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发表的。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  相似文献   

9.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这三大战役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开始,至翌年一月三十一日结束,历时一百四十二天。在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和指挥下,人民解放军连续取得了三个战役的伟大胜利,总计歼灭(包括起义、改编、投诚和俘虏)国民党军一百五十四万余人,使蒋介石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座划时代的光辉里程碑,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在捕捉战机、迅速发动平津战役问题上两种军事思想的斗争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人民解放战争中第一个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战役——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我军解放了东北境。全十一月六日,另一个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大规模战役——淮海战役在南线展开。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之间的战略决战进入最紧张的高潮之中。  相似文献   

11.
初五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题解】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敌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乐、朱...  相似文献   

12.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现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规模宏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我军浴血奋战66天,以65万兵力打败了蒋介石的80万大军。歼敌55.5万余人。它连同平津、辽沈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蒋  相似文献   

13.
40年前的平津战役、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组织、指挥下,我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52万国民党军队的重大战果,解放了华北大片地区。最值得称道的是,我党我军为了保护北平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大量文化古迹,经与原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将军三次谈判,使北平获得了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4.
1949年8月5日晚,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湖南宣告和平解放.在历史的大潮面前,程潜、陈明仁两将军毅然决然地举起义旗,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仅为和平解放湖南作出了贡献,也对加速西南地区解放产生了积极影响.1 湖南的和平解放,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程、陈二位将军识时势,明大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帮助,而取得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成果.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即,人民解放军在西北、华北、华东以及东北等战场展开攻势作战,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仅仅在一年以后,从1948年9月起,人民解放军又用不到5个月的时间,接连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歼  相似文献   

15.
课型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解放军突进中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国民党的假和谈骗局;国民党的覆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的成功对于改变整个战争形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2.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16.
刘永康是抗日杀奸团的成员,那一年,他刚刚17岁,正是梦一样的青春年华。抗日杀奸团是一个1938-1940年期间活跃在平津两地的抗日组织,主要目标就是以刺杀和爆炸为主要手段,清除日伪政府中的汉奸。  相似文献   

17.
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基本被消灭,为了赢得时间,重整军力,国民党政府一手与中共和谈,另一手则积极组织长江防御,企图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2.中共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以极大的耐心同国民党举行谈判,争取和平渡江,解放全中国:另一方面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亲自组织和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集团所进行的战略决战,其规模之大,歼敌之多,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三大战役,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共四个月零九天,消灭国民党反动军队一百五十四万多人,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被歼。从此国民党反动统治处于摇摇欲坠、土崩瓦解之中。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是毛主席无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渡江战役时间的争议。一九四九年四月,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我人民解放军挥百万之师,向南挺进,饮马长江,威摄江南,直逼钟山,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四月二十三日解放南京,摧毁了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因此,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关于渡江作战的伟大事迹已经史不乏书。但史学界、理论界长期对渡江战役时间研究的说法颇多,很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五种: 一种认为渡江战役是“四月二十日我军发起渡江战役……五月二十七日解放上海,  相似文献   

20.
1987年6月21日至25日,由北京和天津党史学会等六个单位主办的“纪念平津抗战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蓟县举行。来自京津两地高等学校、研究机关和解放军院校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教授和有关研究人员参加了大会,共提交论文41篇。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杜立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大会围绕五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和平津抗战的发生、演变以及其他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七七事变”的起因。近几年,国外某些学者提出“七七事变”是中国驻军对日军演习“产生错觉,由于恐惧而开了枪”,把侵华战争视为一场偶然的历史误会。为了澄清事实,有些同志详细考察了“七七事变”前,中日军队在宛平附近的驻防情况,运用参与事变的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的笔记和今井武夫的回忆录,说明“七七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