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预测冻土路基安装热管后路基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对热管耦合冻土路基问题开展数值传热研究是一种比纯实验方法更经济可行的方法。根据是否考虑热管内部热阻及建立的热管耦合冻土路基相变传热模型,热管耦合冻土路基的数值传热算法可基本分为两类。针对这两类基本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忽略热管内部热阻,利用耦合边界处的等价第三类边界条件及根据实际地温气温条件建立的相变传热模型来研究热管耦合冻土路基问题在工程上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第十、二十九标湿地路基施工技术的全面总结,较深入地阐述了在高原环境和铁路建设高标准条件下,攻克湿地路基施工软弱地基处理、环保与绿地恢复、季节性冻土路基的填筑难题。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新建铁路柴达尔至木里工程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下伏多年冻土的含冰量特征。冻土作为铁路建筑物地基材料,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工艺,解决热侵蚀导致冻土地基变形,是施工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柴木铁路高原冻土区路基工程施工实践,对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前言     
《西藏科技》2006,(7):I0001-I0002
2001年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这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修建进藏铁路,凝聚着中共中央几代领导人的心血,是新中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夙愿,也是西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极为重视修建青藏铁路,但由于受当时国家财力所限,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尚未解决,青藏铁路只建成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新世纪之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了建设青藏铁路的重大决策,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迈出了新步伐,翻开了青海…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国内外在冻土地区修筑铁路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冻土问题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冻土性质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冻土的特性以及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和桥涵基础工程、混凝土所采取的设计,希望对多年冻土区的铁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全长1142千米的格尔木至拉萨段纵贯青藏高原腹地。全线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千米,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第三极”上用现代科技打造出多项“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项目简介项目主持单位: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项目主管:程国栋。首席科技专家:马巍、吴青柏。主要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中铁第一勘测设计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甘肃省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等。项目围绕青藏铁路迫切需要解决的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设立7个研究课题:青藏铁路建设中冻土工程结构稳定性研究、青藏铁路沿线路基冻融病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青藏铁路气候与多…  相似文献   

8.
冻土作为青藏高原最常见的铁路地基材料直接影响铁路的稳定性,如何处理好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高寒冰量地基处理的关键所在,通过青藏铁路高寒冰量地基处理的施工实践,总结了高原冻土区爆破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修建这样一条铁路,不仅是对我国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检验,也是对人类自身极限的挑战。青藏铁路建设牵动着世人的心,更牵动着建设者家属的心。请听:  相似文献   

10.
高国朋 《西藏科技》2006,(7):19-20,25
青藏铁路是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高原生态平衡是青藏线建设工作的重点。植草防护铁路路基边坡可以恢复因铁路建设对原有植被地的破坏。本文着重介绍青藏铁路路基边坡植草的试验及种植、养护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浩 《科学中国人》2007,(2):138-139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青藏铁路向西挺进的征途中,曾经两度下马。她的难于建成,不仅仅因为她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高原550公里多年冻土的筑路难题,也似一头拦路虎守住高原的静谧。而经过数十年来我国几代冻土科学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高原坚守,绵长的铁路线终于破冰西进。黄小铭研究员为之付出了40年的光阴。  相似文献   

12.
季冻区路基的病害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青藏铁路的兴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冻土路基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进展。通过对冻胀机理的分析以及总结前人提出的冻胀模型,获得了路基主要病害,如冻胀、翻浆、融沉等的主要原因。针对路基主要病害,提出了季冻区路基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冻土路基病害的解决方法将会愈加多样。考虑施工时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和手段,将会极大地提高解决路基病害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混合量热法测量了与冻土路基问题相关的沥青、混凝土的比热容,为青藏高原公路铁路建设中冻土工程研究提供了基础特性数据。  相似文献   

14.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在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修筑铁路的三大世界性科技难题。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不仅创造了九项世界之最,而且科学家和现场工作者还相继攻克了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方面的重大科研难题。含有冰晶的土壤在北方的冬天,当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土壤里的水分就会凝结成冰,将土壤冻结,使得原来松软的土地变得十分坚硬,并含有一些小冰晶,这些含有冰晶的岩土(土壤、土、岩石)就是冻土。冻土层虽坚硬,却不十分厚,在它下面仍是比较松软的土壤。作为一种处在零摄氏度以下并且含有冰的特殊土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高含冰量冻土处理所面临诸多问题的同时,对柴木铁路高温区高含冰量冻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同时,因地制宜,提出了可靠、可行的设计技术,选择了既安全又经济的工程措施,确保了路基稳定.设计中参考了高纬度区铁路的经验与教训,加强了冻土保护措施,提出适合本线特点的设计方案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青海科技》2004,11(4):61-61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桥涵施工技术研究》、《青藏铁路清水河高温细颗粒冻土段路基新结构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近日通过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两项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于新建铁路柴达尔至木里工程沿线多年冻土湿地的几种主要形式,并结合寒季对柴米铁路路基不良冻土现象调查结果,分析了多年冻土湿、地路基稳定的特点及需采取的相关措施,供设计及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新建铁路柴达尔至木里工程沿线多年冻土湿地的几种主要形式,并结合寒季对柴未铁路路基不良冻土现象调查结果,分析了多年冻土湿地路基稳定的特点及需采取的相关措施,供设计及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1 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执行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程国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分院院长,中国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工专业,1984—1986年任美国陆军寒区与工程实验室特聘名誉研究员。长期从事寒区旱区环境、工程与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铁路、公路和矿山冻土问题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厚层地下冰形成的重复分凝机制和冻土三维地带性规律;系统地解决了路基冻害原理、工程措施、养护方法等理论和技术问题,所著《冻土路基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抵消气候变暖影响,保护路基下伏多年冻土不被融化,同时减小阴阳坡温度差异引起的冻土路基纵向断裂现象,文章应用热管耦合冻土路基的三维非稳态相变传热模型对斜插式热棒保温板复合结构路基的温度场进行模拟预测,并与斜插式热棒、保温板以及直插式热棒保温板复合路基温度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斜插式热棒保温板路基底人为冻土上限呈现最良好的驼峰型对称分布,且人为冻土上限相对于多年冻土上限抬高得也最多,抬升值大于3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