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人在写作的时候总感到词贫句乏、腹中空空,有时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相反,有的人写章引经据典、下笔成。于是我联想到自己写作时的尴尬:难道是读书太少?然而,“天下之书读不尽,学问茫茫无尽期”。纵然终生苦读不懈,也未必能写出名篇佳作来。要想博学多识,打开智慧的大门,就是要博览群书,在积累知识上下苦功。  相似文献   

2.
在乡下土生土长了十八年,每日里尽是想着法子在田间地头、河沟小溪里戏耍,最害怕、最头痛之事当数读书。十八年后的第一个初春!当我走入这片绿色的军营天地,竟发现这世界上有种叫作新闻的文体。于是乎,便依照葫芦画起了瓢,搞起了新闻报道。在工作之余,绝大多数时间在读书中度过。偶有朋反串门,便指着墙上*闲谈不超过十分钟*的字条以示逐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随着读书的增多,稿子开始见诸报端了。然而不久我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越读书越感到自己腹内空空。于是,我再次下决心:读!先是读复旦大学编写的*新闻写…  相似文献   

3.
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开创家庭读书新风,是图书馆一项很有意义的新工作。李瑞环同志在美好家庭颁奖会上说:“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社会的稳定首先是由家庭的稳定开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要从家庭建设抓起。……因此,把我们的工作和活动做到家庭这个社会最基础的单  相似文献   

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入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5.
张莉 《黑龙江档案》2013,(2):160-160
201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并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温总理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使全民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热爱读书的习惯蔚然成风,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家庭及个人共同努力。在此,笔者主要论述图书馆在培养全面阅读习惯中的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6.
读书惟在记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除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学可喜,然旋读旋忘,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四[译文]读书的关键在于记忆,记得牢固则天天有进取收益。陈晋之每天只读120个字。后来便能做到无书不读了。这就是所谓看起来每天很少,而一年总计就很多了。今人谁不读书,每天都要读几千字,起初觉得这样快速很可喜,然而随读随忘,一年也没读熟120字,更何况一天呢!我年青时,便有这种贪多的毛病,至今常觉得腹中空空,才明白陈晋之读书甚为得法。  相似文献   

7.
畅游书海     
本人嗜好不多,唯爱读书。参军来到警营,习惯不改,每有闲暇,必与书为伴,贪婪地阅览。一点微薄的津贴,除去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费用,余者全用于买书。孤灯下,伴着一杯清茶去读书,实乃一大快事。读书首先要挡住各种诱惑。如今的世界很精彩,令人眼花缭乱,连小小的县城也已是霓虹满眼,“OK”盈耳。面对舞影婆姿,耳闻搓麻将声、酒令声震天,应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读书不一定正襟危坐,饭后小憩、工作间歇、路旁等车都可以读上几页,蜷缩软绵的沙发,坐于暖烘烘的火炉旁,甚至在温馨的被窝里也未尝不可。我读书不挑剔,鸿篇巨制、吉光…  相似文献   

8.
家庭读书活动有一定基础的上海县,3月11日在县图书馆举行全县农家读书乐交流会。这是县妇联和文化部门在开展家读工作方面的首次联合行动。会上,市妇联有关领导分析了家庭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出进行这项工作要“立足长久、抓好当前、着力普及”。县妇  相似文献   

9.
家庭读书活动要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有必要建立“家读”的良性循环,这就是赋于“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以全新的内容。能够开展“家读”活动的家庭和个人,一般说来都已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由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0.
方正 《兰台内外》2010,(6):12-13
两岸历史教科书都曾部分“残缺” 8月1日,台湾作家龙应台应邀在北京大学发表了她有关“中国梦”的演讲,她说:“1975年,我23岁,到美国去读书,每天泡在图书馆里,除了功课之外,有机会就去读一些中国近代史的书。”结果,龙应台“第一次读到国共内战的部分,第一次知道1927年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杀戮,  相似文献   

11.
62年前,我的家乡上海解放了,当时,我正在上海虹口中学读书.这个学校原是上海师大附中,是个公立学校,多数学生家庭穷苦.解放前,有许多进步学生活动,也有不少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就在我读书的课堂外,便常有戴着黑墨镜、穿着长衫、戴着礼帽的人站在门外,很让人害怕. 我的家境不好,穿得很破烂,只有一套校服(是蓝色的大褂和一双球鞋),没有其他可穿的.所以一回到家就赶快脱下来,换上母亲穿破的衣服和鞋子,好在家干活.回家后要帮母亲抱弟妹,做家务,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小弟妹都睡了,我才能做功课.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今年大事多多,采访活动也很多,而我感触最深的是对北京残奥会的采访报道。 说心里话,开始时我有点“畏难情绪”。不是因为不喜欢残奥会,也不是因为这项工作有多累,而是因为我有一怕:怕见到那些残缺的身体,  相似文献   

13.
在元月举行的1992年上海家庭读书活动颁奖会上,我和妻子林松静合作撰写的论文《关于家庭选择读书内容和形式的思考》荣获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就得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书读得越多,文章也写得越好。试想,如果一个人知识贫乏,又不愿读书求知识,他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入伍后,看到新闻干事写文章不费吹灰之力,而我一篇篇稿子投出去,几乎都“泥牛入海”,是何原因?知识贫乏世。我决心读书。几年来,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书,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历史的,还有散文集、杂文集、写作知识书籍等。愈是读书,愈感到自己的不足,愈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边读书边积累资料,案头的资料越…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报刊与其网络支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在我国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在其6000多万用户里,24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占比例高达一半以上。这说明,今天的网络,是青年人的网络。而我国也将在10年内向全国所有中小学校推行信息化教育,使所有学生学会使用网络。目前,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网上读书与学习:网络打破了传统的读书学习方式。以前如果想看一本书,需要到书店去购买或是到图书馆去借阅;学习则需要到某一所学校去听教师的面授。而在互联网时代,读书和学习的方式要自由得多,成本也很低。我们可以进入某个图书网站,花很…  相似文献   

16.
江阴市“123职工家庭读书工程”包振基江阴市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从今年起至本世纪末,在全市城乡开展建设“123家庭读书工程”的活初(每户家庭拥有1顶书橱、2份报刊、300册实用书籍)。我参加并执笔起草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建设“123家庭读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每个读书的孩子心中,上清华北大是最高的梦想和追求目标。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上清华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梦时,单位领导和省直机关工委党校为我提供了上清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的机会,使我可以实现心中的夙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用心灵去感悟清华。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读书活动今后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图书馆的读书活动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有新的内涵,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有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读书活动不断的深入发展,从馆内到馆外向社会和家庭延伸,在社会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群众性的读书活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就要克服过去那种片面性、短期行为和临时任务观点,使群众性的读书活动有组织、有目的并且年年有新意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我抱儿子     
在生孩子这事上,我一直都以自己是个具备常识的女人而庆幸。这让我免受丈夫的歧视:你给我Y染色体我就生儿子,给X就生女儿;这同时也让我正视孩子的性别,不会因为喜欢女儿而给男孩子穿裙子,也不会生儿未遂望着女儿胯下空空摇头叹息。  相似文献   

20.
街坊邻居都夸我妻为人贤惠,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确实,妻不仅俊俏,温柔,而且通情达理,办任何事都要和我商量,从不自作主张。我也尊重她的意见。可是。妻子这次的“擅自”行动,却使我久久难以平静。结婚几年来,由于工资低,我从没给妻子买件像样的东西。妻骑的车是从娘家带来的,带的表是一块“洛阳牡丹”,我曾不只一次许愿,等宽裕了。一定给你买辆新车,买块进口表,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