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初期,日本处于被美军占领和管制时期,美国占领当局采取了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非军事化政策和民主化改革措施,迫使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部以“放弃战争”为核心的和平宪法。随着美苏冷战的展开,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把日本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促使日本迅速走上重建军备的道路,1954年。日本战后的陆、海、空军在“自卫队”的名义下正式建成。此后。自卫队力量不断得到加强。装备日趋现代化,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力量。90年代初。日本自卫队终于跨出国门,打破了日本军事安全防务的本土界限。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美国家间战争赔偿经历了惩罚性的“拆迁赔偿”与象征性的“协议赔偿”两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彻底根除日本的战争潜能,使之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以“拆迁赔偿”的方式.强制日本把被指定的工业设备赔付给曾被日本占领和破坏的国家.重点是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以遏制苏联对东亚的影响。但随着中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和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一改先前对日本打击的政策为利用和扶植日本,对日本的赔偿政策也转换为旧金山《对日和约》中规定的“协议赔偿”。美国对日战争赔偿政策的转换,严重损害了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的利益,使原来战胜国对战败国之间的惩罚性赔偿变为日本和索赔国之间对等的象征性协议赔偿,致使赔偿性质和赔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军国主义重新复活、拒不承认战争加害和战争责任、战争史观日益右翼化、亚太地区形势长期紧张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由美国对它实行了单独占领。占领初期,在美国占领军的主导下,施行了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措施,其中主要包括:解散日本军队、惩罚战争罪犯、农地改革、解散财阀、修改宪法以及劳动、教育和司法等改革。实施这些措施的结果,基本上扫除了战前残存在日本主义肌体中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污垢,在日本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它确如一场急风暴雨,使整个日本社会受到了深刻的改造,在日本资产阶级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战败之际,美国操纵了貌似无条件投降的日本有条件投降,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从而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精神支柱和制度载体.被占领初期,日本军国主义一度表面恭顺;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到70-8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至今,日本军国主义的表现形态更加完备,气焰更为嚣张.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同盟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制定了一系列非军国主义化的政策,日本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六、七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大国的确立,日本开始重新谋求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复苏,相应的对外政策也根据自身利益发生演变。60多年过去了,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又在扶桑游荡,中国人应该多了解日本,找寻其军国主义根源,建立正确的现代日本观,不要停留在“小日本鬼子”的低水平谩骂上,应保持战略警惕,做好应对其军国主义挑衅的战术准备,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6.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赂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法西斯政权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使日本在“‘国体’前提下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报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从194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石勰平,张倩苇一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进行了继明治维新以后两次大的教育改革,史称第二次、第三次教育改革。在战后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一个教育大国,历史教育同样不可或缺。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被美国所占领。美国为了清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和皇国史观,对日本的历史教育进行了改革,将单独设科的修身、地理、历史三科,改为社会科。历史科就包括在社会科中。后来日本政府对该科目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本文就对战后日本历史教育的七次改革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了解每次改革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并且随着年龄的不同,历史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又有怎样的要求和差别。  相似文献   

9.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是与日本近代化同步进行的,武力侵略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作过程。同时,近代天皇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结构和启蒙思想为军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制造了舆论;“国家神道”成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而二战后,美国的“冷战”和“反共”政策,为军国主义的复活大开放便之门。本试图从这些历史的深层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倒而不死的根源,说明军国主义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的根深蒂固,为此,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并与之作坚决的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奶粉     
这是前苏联著名漫画家叶菲莫夫1946年创作的漫画“美国奶粉”。画中身穿和服的“美国大兵”独坐在日本岛上.左手拿“美元奶粉”灌仍保持着军国主义情结(左手拿军国主义大旗,右手拿刺刀)的小日本。日本投降后.美国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1946年远东军事法庭开始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民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美国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相似文献   

11.
杨义 《考试周刊》2010,(13):20-20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美国占领军独占日本.开始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教育制度为目标对日本军国主义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在此情况下,日本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进行了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其中.改变战前完全封闭型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模仿美国建立大学培养教师的完全开放型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成为确立战后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不对目前正处于教师教育转型期的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中所出现的变化进行深思。日本战后初期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文部省审定历史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激起了我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是篡改不了的。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对抗美、英,争夺殖民地和远东霸权,成为亚洲的“主人”,妄图一举占领中国并进而独占整个亚洲。为了提供战争所需的充足的物质储备,日本军部早就有“开发东北”,占领内蒙、华北,征服全中国的野心。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以后,大肆掠夺,到处烧杀,奸淫妇女。中国人民对日本法西斯的“三光”政策兽行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寇占领南京后的大屠杀,充分暴露了他们的侵略本性。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三、四十万人民惨遭日寇屠杀,尸体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为遏制苏联和亚洲共产主义在全球扩张,在战后日本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从最初的敌对转为扶植,发生了从“保证日本不再威胁美国”到“要将日本纳入亲美的太平洋地区体系中去,成为追随美国政策的值得信赖的盟国”的根本性转变,以致于日本赔偿中途夭折。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措施,迫使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部以“放弃战争”为核心的和平宪法。根据宪法第九条,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此前提下,日本未来的安全战略选择便剩下依靠外力防卫和非武装中立这两条道路。美国最初倾向于使日本保持非武装中立,日本国内也存在着支持非武装中立的广泛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战后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的,既有中、美、苏、英四大国间的折冲与斗争,也有美、苏两大国对战后利益安排的现实考虑.中国国民政府原来也准备参加对日本的占领,惩罚日本,洗除国耻,实现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给对日占领问题带来复杂因素,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相似文献   

16.
战后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的,既有中、美、苏、英四大国间的折冲与斗争,也有美、苏两大国对战后利益安排的现实考虑.中国国民政府原来也准备参加对日本的占领,惩罚日本,洗除国耻,实现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给对日占领问题带来复杂因素,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相似文献   

17.
金点强  郭隽 《课外阅读》2006,(12):62-63
日情报机构立下大功美有意重新武装日本二战结束后,美国独占日本,并对日本进行严格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造。美占领当局制订的新《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战后的最初两年中,美国对于日本的非军事化改革相当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军国主义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亡灵在当代的复活,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表现是: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罪行,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事实力,频繁进行军演,插手他国事务,威胁邻国安全。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形成既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因素。我们应对新军国主义的策略一是反对,二是不怕。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大战结束以后,在美国出现了许多有关日本军国主义的书籍.其中很多作者都力图证明:军国主义似乎从很早以来便"感染"了整个日本社会.这种说法在美国作者约翰·马基所著"日本军国主义、其原因及医治"一书中,更加进一步得到了发展.马基以虚浮傲慢、故作深奥的态度断定说:好象现代日本军国主义的起源和基础,是形成于7-8世纪的日本军事封建制度.作者认为:日本人民的封建思想体系便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不变的基础,好象日本人民自古以来便对"民主"漠不关心、而具有崇拜专制统治的特性.马基写道:"作为日本经济与政治结构的封建主义,随着德川幕府制度的崩溃而消失了,但是,在日本国内  相似文献   

20.
德国战败初期,盟国为防止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德国复活,实行了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政策.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各占领国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其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都同制定政策的本意或多或少地不符甚至违背.但是纵观1945-1949年德国的发展,应当承认,"四化政策"的推行基本上符合了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为后来西德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