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美娟 《考试周刊》2015,(43):164-165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江苏省教育厅2012开展的试点项目,以应用化工专业为例,从中高职衔接项目基础、衔接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初步建立中高职全面衔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化工人才培养体系,为其他院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纵向递进与横向拓展"的课程衔接思路,构建了"二层次、三类型、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在垂直(继续性)与水平(整合性)的衔接,以达到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高职路桥专业"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开展,分析了中高职衔接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核心课程标准的修订、转段升学管理、校企合作推动等内容,探讨了分段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试点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3+3"分段培养模式是教育部门开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项目之一,所谓"3+3"分阶段培养即指将参与衔接对口的中高职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衔接教学体系,而"衔接"则是整个项目中的重点环节,它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培养,在不同阶段应当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保持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和完整,在前段教育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运用,后期则加强基础技能是实践操作的训练。但从整体运营情况来看,虽然试点项目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效果不容乐观,取得成绩不大,因此在试点项目中,教师应当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后续课程教育的衔接性和职业性。本文围绕"财会3+3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3+3"分段培养模式是江苏省2012年秋季开始试点的中高职衔接项目之一。在三年的试行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转段考核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以南京市参与试点的旅游管理专业2015届中职毕业生为例,从"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出发,针对中高职衔接中四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3+2分段培养是中高职衔接的方式之一,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在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中,中职阶段要围绕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围绕专业核心技术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逻辑性、渐进性和一体性。  相似文献   

7.
中高职教育衔接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中高职"2+1+3"办学模式的衔接,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考试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衔接培养机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于2012年实施"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而2015年第一批学生将进入转段升学考核阶段。因此,剖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加强"3+3"模式中高职衔接"接口"的教学质量监控,促进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起点,而课程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文章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以课程为核心探讨了"3+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方式。首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要由中高职教师共同研究建立,在知识培养方面,中职阶段侧重打好基础,高职阶段侧重提升。中职培养的是汽车"护士",高职培养的是汽车"医生",在职业能力方面要形成衔接的、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其次,建设好衔接课程,确定好衔接课程的中高职课程的目标、梳理好课程内容,采取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3+2"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的模具专业为例,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设置中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重复训练等问题,提出了"明确基本思路、目标对接先行、系统对接"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构建了模块化分层递进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为其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在职业教育体系内,统筹考虑"对口招生"中高职教育"3+3"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职业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以及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鉴定的衔接,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浪费,促进人才培养递进衔接。  相似文献   

12.
对“3+2”形式高职学生入学情况进行调查,认为应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3+2”形式高职招生环节的合理衔接,实现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并增加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3.
苏宗敏 《广西教育》2012,(19):18-19
对"3+2"形式高职学生入学情况进行调查,认为应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3+2"形式高职招生环节的合理衔接,实现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并增加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口招生“3+2分段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模式之一。针对学前教育专业“3+2分段制”中高职有效衔接,调研分析中高职衔接的办学与运行情况,并从明确目标定位、制订实训课程标准、强化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扩大“3+2分段制”的招生规模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小璜 《江苏教育》2014,(20):55-57
中高职有机衔接的"3+4"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要合理制订"3+4"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制定"3+4"模式课程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衔接;制定"3+4"模式课程考核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与评价衔接;制定"3+4"模式教师培训制度,实现教师培养和培训衔接。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64):151-152
中高职"3+3"分段衔接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一种新兴的培养模式。目前我校主要采用对口单招形式和中职院校对接。在学生进入高职以后,原有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类型学生学习特点,课程建设必然要跟着改变,否则不能适应学生新的需求,作者结合自己讲授的就业指导课程,对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从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3+4”即“中职3年+本科4年”中高职七年一贯制衔接模式,是目前对中高职衔接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尝试与新突破。“3+4”中高职衔接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层次高移的内在诉求、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失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首要,专业的衔接是载体,课程的衔接是核心与落脚点,质量监控的衔接是重难点。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76):123-124
在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背景下,文章以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提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中高职人才合作培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以及构建衔接课程体系的流程,畅通合作学校的衔接渠道,建立督导管理等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做好中高职3+3分段培养、衔接贯通中高职英语课程和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中职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侧重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进入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3+4"即"中职3年+本科4年"中高职七年一贯制衔接模式,是目前对中高职衔接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尝试与新突破。"3+4"中高职衔接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层次高移的内在诉求、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失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首要,专业的衔接是载体,课程的衔接是核心与落脚点,质量监控的衔接是重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