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理想变压器接在电压恒定的交流电路中,如图1所示.已知两变压器负载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甲:R乙=2:1,设甲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甲,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为I甲';乙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乙,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为I乙'.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2.
变压器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中学物理当中所说的变压器往往是指理想变压器,所谓理想变压器是指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芯中而本身不消耗能量的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有:(1)功率关系:P入=P出;(2)电压关系:U1/U2=n1/n2;(3)电流关系:当只有一个副线圈时,I1/I2=n2/n1;  相似文献   

3.
[问题]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理想变压器接在电压恒定的交流电路中,如图1所示.已知两变压器负载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甲:R乙=2:1,设甲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甲,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为I′甲;乙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乙,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为1′乙.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的一种用来改变电压的重要设备,变压器是交变电流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学阶段仅限于研究理想变压器的问题,涉及理想变压器的主要知识有:①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关系:U1/U2=n1/n2 ②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关系:I1/I2=n2/n1 ③输入、输出功率关系:P1=P2(即P入=P出).  相似文献   

5.
一、解题思路思路 1 电压思路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 U1/U2 =n1/n2 ;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 U1/n1=U2 /n2 =U3/n3=……思路 2 功率思路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为 P入 =P出 ,即 P1=P2 ;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 P1=P2 + P3+……思路 3 电流思路 .由 I=P/U知 ,对只有一个副绕组的变压器有 I1/I2 =n2 /n1;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 n1I1=n2 I2 + n3I3+……思路 4 制约思路 .( 1 )电压制约 :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 n1/n2 )一定时 ,输出电压 U2 由输入电压决定 ,即 U2 =n2 U1/n1,可简述为“原制约副”.( 2 )电…  相似文献   

6.
课本上讲的理想变压器,由“口”字形铁芯,一个原线圈和一个副线圈构成.依据穿过原副线圈每匝的磁通量相同得出了原副线圈的电压关系:U_1/U_2=n_1/n_2;依据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得出了原副线圈的电流  相似文献   

7.
如图,理想变压器有两个接有电阻的独立副线圈甲、乙,其匝数分别为n1和n2。现测得线圈甲上的电流与电压分别为I1和U1,线圈乙上的电流为I2,则线圈乙上的电压U2=——,原线圈上的输入功率P=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的一种用来改变电压的重要设备,变压器是交变电流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学阶段仅限于研究理想变压器的问题,涉及理想变压器的主要知识有:①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关系:U1U2=n1n2 ②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关系:I1I2=n2n1 ③输入、输出功率关系:P1 =P2(即P入=P出).  相似文献   

9.
变压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学生学习以后 ,都知道变压器有变压、变流的作用 ,其实变压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变电阻的作用。如图 1所示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n1∶n2 ,若副线圈负载电阻为 R,那么变压器工作时 ,a、b两点的等效电阻为多少 ?分析 a、b间等效电阻可理解为该两点的电压 U1与流经两点的电流 I1之比 ,即Rab=U1I1,由变压器变压、变流规律可得U1=n1n2 U2 ,I1=n2n1I2 ,且 I2 =U2R,则 Rab=U1I1=n1n2 U2n2n1I2=( n1n2) 2· U2I2=( n1n2) 2 R.图 1图 2上式表明 ,从变压器输入端看去 ,实际电路图 1中 a、b两点…  相似文献   

10.
董井林 《物理教师》2007,28(11):《物理教师》-17-17,19
目前笔者在变压器的教学中,发现有很多的教辅用书、期刊、教师及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些错误认识,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予以纠正.错误认识1:变压器副线圈空载和短路时仍视之为理想变压器能视为理想变压器的条件是:(1)漏磁通可以忽略;(2)原、副线圈中的电阻R1、R2(确切地说应该是I1R1、I2R2)可以忽略;(3)铁芯的非线性、磁滞及涡流可以忽略;(4)空载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0与负载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或n2n1I2)相比较可以忽略.分析:变压器空载时,副线圈中的电流I2=0,故nn12I2=0,所以空载电流I0相对于nn12I2不能忽略,条件(4)不能满足,此时不能视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1.理想变压器各物理量的决定因素 (1)电压制约:输入电压U1决定输出电压U2.当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不变时,不论负载电阻R怎么变化,总有U1/U2=n1/n2.  相似文献   

12.
原题加在理想变压器上的交流电压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与副线圈相连的负载电阻阻值为R,如图1所示,求:(1)原线圈中的电流I1为多大时,负载上获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时,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大?这是一个典型的变压器问题,对于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要算负载获得的功率,实际上是要计算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1,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里面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出现了一些问题。误解假设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则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U1=E-I1r。由UU21=nn21得…  相似文献   

13.
[问题]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理想变压器接在电压恒定的交流电路中,如图1所示.已知两变压器负载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甲:R乙=2:1,设甲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甲,副线圈上通过的电流为I'甲;乙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乙,副线圈上通  相似文献   

14.
在交流电路中,若有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与其他元件组成两个回路,负载的变化,直接影响原线圈中的电流和输入功率的变化。但负载电阻R相对交流电源有多大的阻碍作用?R的变化对交变电源的输出功率产生什么影响?通过下面含理想变压器电路中的等效电阻来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关于变压器的教学内容较原教材的有所增加 .1 .增加了阐述 :原线圈的交变电流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 ,在原副线圈中都要引起感应电动势 ;在副线圈产生的交变电流 ,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 ,同样也都要在原副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动势 .提出“互感现象”,并指出这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2 .变压比公式 U1/U2 =n1/n2 不再是“从实验知道”,而是在介绍不计少量漏磁的前提下 ,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加上路端电压的概念推理而得 .3.明确提出“理想变压器”概念 :不计原、副线圈的…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变压器”一章中 ,有这样的描述 :“原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 E1=n1ΔΦΔT,E2 =n2 ΔΦΔ T,由此可得 E1E2=n1n2.在原线圈中 ,感应电动势 E1起着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 ,跟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 U1的作用相反 ,原线圈的电阻很小 ,如果忽略不计 ,则有 U1=E1.副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 ,感应电动势 E2 相当于电源的电动势 .副线圈的电阻也很小 ,如果忽略不计 ,副线圈就相当于无内阻的电源 ,因而副线圈的端电压 U2 =E2 .于是得到U1U2=n1n2……”由这段描述可知 ,电动势 E1、E2 指其平均值 ,…  相似文献   

17.
刘殿岩 《新高考》2007,(12):9-10
对于变压器问题,多集中于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I、U、P、n各量间基本关系的考查.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变压器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大题型:一、一原一副,“口”型铁芯变压器问题图1例1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4∶1,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A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的阻值相等.a、b端加一定交变电压后,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PA∶PB=,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UA∶UB=.解析此题很容易将电阻A消耗的功率当成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并将a、b两端电压当成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U1,从而得到错误答案1∶1,4∶1.实际上电阻A消耗的功率并非变压器…  相似文献   

18.
例1图1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4,原线圈两端接到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上,副线圈与电阻R串联成  相似文献   

19.
一、提出问题根据电功率的基本公式P=UI,可知电压U越大,功率P越大,电流I越大,功率P越大.那么,电功率的大小与电阻有关系吗?根据欧姆定律I=U/R及P=UI.可以推出P=I2R及P=U2/R两个公式.由P=I2R可看出电阻R越大,则功率P越大;而由P=U2/R  相似文献   

20.
《变压器》这节内容是交变电流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变压器的主要构造是 :一个闭合铁心上套两个线圈。接电源的线圈叫原线圈 ,接负载的线圈叫副线圈。如图一所示。  变压器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它的作用是改变交流的电压。  在中学阶段 ,为了使问题得到简化 ,只对理想变压器进行研究。理想变压器是指 :磁通全部集中在铁心中 (即没有漏磁 ) ,变压器本身不损耗能量。  对理想变压器 ,基本关系有 :   1 功率关系 :P入 =P出   2 电压关系 :U1 U2=n1 n2   3 电流关系 :当只有一个副线圈时 ,由P入 =P出 及P =U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