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叫风格?《辞海》曰: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即为风格。作家、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  相似文献   

2.
想写好作文,首先要重视体验,丰厚积淀。以下几位作家的创作体验应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有益的启示。1.郁达夫:勾勒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极具个性,差不多就是他的“自传”,他大胆地把“自我”体验直接写入作品中。《郁达夫小说集·出版者的话》就有这样的说明:作者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强调“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他的小说有着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创作特色,常常以自己的遭际、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忠实地勾勒出了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小说中,寄寓了作者…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5,(9):123-123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述,贵在有创意,有个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们在读一篇文章时,心里总会问;“喂,你能对我说点儿什么新鲜的?”“新鲜的”就体现了创意和个性。写作首先要力求有感而发,这是有创意,有个性的基础。然后努力在表现生活、再现生活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上,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创意与个性。  相似文献   

4.
风格是作家个性和气质在作品中的反映。表现在文艺创作中,要求作家从自己的具体实践、深切感受出发,采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以形成一种风姿多彩、各有千秋的鲜明艺术个性。当代作家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出山》笔调清新、俊逸,保持了作者原有的朴实细腻、亲切感人的艺术风格,给读者一种故旧重逢而又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5.
文艺创作的客体是作家艺术家所观照和反映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由此,我们引出了这样的论题:作为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其结构不是单一的,而是双层的,它由客观外在的生活和主观内在的生活所构成。但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作为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其结构恰恰是单一的,那种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等外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文艺反映的唯一对象的观点,曾经在文艺界占据统治地位。即使是今天,有人在解释“深入生活”时仍然认为,作家艺术家只要投身劳动生产第一线,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叫做深入生活。这种把文艺反映的对象仅仅归结为外在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观点,正好说明人们不理解或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作家的创作源泉,观察力则是艺术思维的触角,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都善于从观察入手,了解现实,反映社会。法国名作家福楼拜在谈到作家的修养时,是非常重视艺术观察力的锻炼的。他指出真正艺术家必须“首先是一个观察者,而观察的第一个特质,就是要有一双好眼睛”。这就是说,世界是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艺术家能否发现生活的美,捕捉到生活中美妙动人的形象,关键要善于观察,具有深邃敏锐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一种抒写主体感受的“言情”艺术.是主体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并抒写作家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切感悟;言我之情,弹拨“自己”的心声,从而去表现自己,也表现、批判现实世界的各方面,揭示创作主体的个性与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散文就是要“表现自己”;郁达夫先生也曾说过:散文就是要“表现作家的个性”。因此,散文是有“个性”的,阅读散文就应该读出散文作家所表露出的个性,才能真正领悟散文作家的情感和散文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下面就《读书的利益》一文的教学来谈谈对散文的个性化阅读的一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个性心理机制及其小说的感伤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作家的艺术风格并不完全等同于他的人格,作家的创作和人格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作家的创作和作家的个性心理间的联系。我们对作家的研究,既要研究作品本身,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更要研究作家整个人,不仅研究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也应研究作家的个性心理与他创作的联系。郁达夫认为:“艺术本来就是表  相似文献   

9.
也谈倾向性     
什么是文学的倾向性呢?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海》解释说:“文艺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艺术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各个阶级的作家、艺术家从观察生活,选择题材到提炼主题、塑造人物形象,都表现着他对现实的评价,反映着一定阶级的观点和政治倾向。无产阶级要求文艺作品把政治倾向通过艺术形象的真实描绘自然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状态有哪些特征?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 强烈的创作冲动,是作家艺术家进入创作的起点。郭沫若在创作《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等诗作时,都曾感受到几近发狂似的创作冲动。他曾说,当诗兴袭来时,“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战”,“由精神病理学的立场上看来,那明白地是表现着一种神经性的发作。”当代作家蒋子龙说:“写作要有冲动,有时小冲动,有时大冲动,当心里响起了一股旋律,人物自己已经打起架来,那就是要进入‘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观点也不断地出现。其中有两种观点经常引起人们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是学习绘画的基础,学好传统才能创造或流露出人的个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个性和传统是相对立的,传统是个性的束缚,只有把传统的东西打碎扔掉,才能创造出个性。有些艺术家研究了一辈子传统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而另外一些艺术家则守着自己的个性却找不到生命的根源。传统是一定要继承和研究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延续的过程。个性创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风格“个性说”,认为刘勰的“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布封的“风格却是本人”和我国当代某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确认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它没有认识到风格的真正本质。其缺陷在于把风格看成是被动产生的东西,看不到风格是作家自觉的审美创造的结果。笔者认为:风格是作家对某一审美规范的超越和创造,并在作品里显示出稳定的、鲜明独特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坛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学”运动。它是左翼艺运动的先声,然而倡导们否认学是现实生活的“关照一表现”,否认学的审美特点,而主张“学,与其说它是社会生活的表现;毋宁说它是反映阶级斗争实践的意欲”。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过分强调要“抓取最能反映目前新任务的题材,即白色军队‘剿共’的杀人放火: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工人对资本家的斗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要求写“群像”,认为学作品的主人公“应当是群众,而不是个人”。在创作技巧的运用上,则奉行了违背创作规则的“革命罗曼蒂克”和“唯物辨证法的创作方法”。这种一味向政治价值和功利作用倾斜的作品,不仅缩小了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而且连作家的性都抛弃了。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问题。据瞿秋白同志介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外国的一些理论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是矛盾的。对这个问题中外许多作家理论家都发表过意见。我国解放后,文艺界对此也进行过几次讨论,但众说纷纭,意见并不统一。而“矛盾说”仍然是一种很普遍的观点。但这里所说的“矛盾”,不是指哲学上对立统一意义上的矛盾(如果这样认识,当然是正确的),而是指作者的世界观落后或反动,并不影响他的创作,甚至更有利于他的创作。当然,也有不少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巴尔扎克并不是一个虔诚的“正统派”,他是资产阶级作家,在当时的法国来说是进步的。然而,这些同志又无法说清恩格斯给哈克纳斯的信中说的“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那段话。而更多的同志是回避了那段话。这样一来,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究竟有没有矛盾?留在人们头脑中的仍然是一个问号。特别是最近几年,否定世界观对创作的指导作用的观点十分流行,乃至有人公开提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对古代文学艺术风格的分析,首先是由作品的形式或语言特点感到的,进而探寻作家表现什么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怎样表现和评价它们,这就是形成风格的内在原因。因此,风格要求内容和形式的一致,它体现作家的创作个性,即所谓“文如其人”。  相似文献   

17.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根本因素。大凡一个优秀的作家,其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陶渊明正是这样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作家。梁启超对陶渊明就曾有这样的赞语:“古代作家能彀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以后,我便数陶渊明。”(《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恪》)这话虽说得有点过份,事实上屈原以后的古代作家其作品有鲜明个性的不止陶渊明一人。然而陶州明确实是一位有鲜明个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极富幽默感的艺术家,他最敏于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幽默的灵感。因而他的散文总是具有一种“比笑话更有深度,比微笑更有效果,比哈哈大笑更能感染别人”的幽默力量①。幽默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喜剧性内容的发掘、理解和表现。但因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对这些内容的感受、认识及所倾注的精神内涵也千差万别。因此不同的生活内容与不同的创作个性,所酿成的幽默之酒,其“色香味”必迎然有异。丰子他为人坦率、真诚。毫不骄矜,平易近人,正如他的老友朱光潜所说:“池经常在欣然微笑”,“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没有一点世故气…  相似文献   

19.
契诃夫与鲁迅的小说在总体上有着显而易见的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首先就在于他们都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与普通的人物事件为主要题材,从平凡的“现实”中去反映生活的本质。在两位作家笔下的人物画廊中,“小人物”的形象是颇为重要的一部分。曾经有人在评论鲁迅时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  相似文献   

20.
艺术有风格,教学同样也有风格,优秀教师同艺术家一样,孜孜追求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教学风格的审美意义 “风格即人”。黑格尔说:“法国人有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本身。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所谓风格,是作家、艺术家的个性、气质以及独特的审美理想通过独特的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