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与二十四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版协和光明日报社于12月1日联合举办。李瑞环在会上强调,我们要借《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出版的时机,学习毛泽东读史用史、爱书读书的精神,使勤读书、多读书成为习惯,成为风气。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先生是学术大家,他读了一辈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样读书的?又是怎样治学的?他的读书和治学经验是什么?他眼中学术界前辈们的治学经验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延安读书最多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延安时期读书最多。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回志具有丰富的革命实践,同时也具有渊博的知识。毛泽东同志的渊博知识是与他长期刻苦读书分不开的。长期的读书生活使他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实用的读书观。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读书观,不只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用毛泽东同志的读书观来武装自己,从而加速干部的知识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读书生活研究数字化,一是要建立毛泽东读书生活数字图书馆,二是要采用数字化的方法剖析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书生活研究数字化,不仅能够创新方法本身,而且还能够让我们在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挖掘出更多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钱穆论读书     
钱穆有关读书的论述主要包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思想特色在于:第一,融读书治学与修养德性为一炉;第二,集时代性与永恒性于一身。在复兴中国文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的时代,钱穆基于中国学术传统与自身学术实践的读书建议值得当今学界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来一个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掌握的知识多。”而毛泽东自己就最重视读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他都读。而且有的书他还要反复读,《红楼梦》这部书读了五遍,长达四千万字的《二十史》他在通读之后,有些地方又反复去读。渊博的知识,为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成功一代伟人奠定了基础。从毛泽东的读书,想到了我们的读书。现在,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忽视了这个问题,几乎不读书,这是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24日至27日,在第四届“福州读书月”期间,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与福州市文明办联合主办的“读书月活动暨书香社区建设”福州研讨会在闽都榕城举行,其中一项重要节目是举办“凤凰读书文丛”首发品评会。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5)
阅读与审校从毛泽东的读书习惯谈起文/晓关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经他批校评点过的书籍、文章不胜枚举。毛泽东读书有个良好的习惯,就是喜欢用审校者的眼光检视文中的错误漏洞,随时指出或订正编校、排版上的错讹失误,有时还亲自动笔修改报纸上发表的新闻稿中的语法修辞...  相似文献   

10.
读书应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如何在生命有限时间内读好书,从而提升人生的高度,已成为一切有为之士积极探讨的人生课题。毛泽东穷其一生的读书历程,形成并倡导科学的读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一生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离不开书本.他总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抓紧时间读书.正是因为毛泽东博览群书,才成为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尊敬和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就得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书读得越多,文章也写得越好。试想,如果一个人知识贫乏,又不愿读书求知识,他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入伍后,看到新闻干事写文章不费吹灰之力,而我一篇篇稿子投出去,几乎都“泥牛入海”,是何原因?知识贫乏世。我决心读书。几年来,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书,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历史的,还有散文集、杂文集、写作知识书籍等。愈是读书,愈感到自己的不足,愈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边读书边积累资料,案头的资料越…  相似文献   

13.
曾自 《出版参考》2009,(10):6-6
我保存着一张当年毛泽东和读书小组成员在杭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照片。这个读书小组里有我的父亲田家英。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23日,即第12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阅读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读书日在厦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问题”研讨会,在厦门市文联礼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福建、江苏、浙江、河北、湖北、广东、山东、黑龙江和台湾省的图书馆界、语文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60多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世界读书日,畅谈阅读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实际上,无论是青春年华的学生时代,还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抑或日理万机、领袖群伦年代,他都嗜书如命,手不释卷,以书为伴:书以伴行,书以伴眠,甚至书以伴厕,直到临终前夕仍在索书,一生读了难以数计的书。就毛泽东读书来说,在20世纪中国和全世界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中,实难有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16.
躺着读书     
近日外出,途经南京跳下车来,去会一位书友。他睡单人床,床边有书两排,贴墙而起,自床头伸至床脚。我在他床上躺过一躺,平平卧起,放出右手,就像身边长着一棵书的树,任采任摘。毛泽东也这样读书,书半床人半床,以书为夫人的。这样读书是很浪漫的。  相似文献   

17.
赵明河 《兰台世界》2013,(25):124-125
毛泽东读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考证工作,绝不轻易相信别人。这突出表现在毛泽东与刘少奇对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里面关于"儿童"的理解方面。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业余生活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一是读书,二还是读书,闲暇之余,捧过一本好书,愉快极了,也幸福极了。有时在图书馆借来一本好书会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读书使我受益匪浅,几十年来,我从没有泯灭自己的这一爱好,反之,由于偷着看了许多书,倒使自己有所充实,那时我在一个机务段里被分配当给煤工,我常常用一个红塑料皮,夹一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23日,即第十二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阅读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读书日在厦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问题”研讨会,在厦门市文联礼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福建、江苏、浙江、河北、湖北、广东、山东、黑龙江和台湾图书馆界、语文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60多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世界读书日”,畅谈阅读的热点话题。会议承办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潘世平书记致开幕词,该学院沈世豪教授代表福建省阅读学会致词,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黄鹏馆长,代…  相似文献   

20.
弘扬读书精神大兴读书之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知识创新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下,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离不开知识。为了民族振兴,国民应弘扬读书精神,大兴读书之风。同时要改变读书观念,更新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