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上述两种观点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却又有共同之处,即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不可逆转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弊端的反思,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相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平衡和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培养师资队伍、合理课程设置、追求个体的真善美等途径有效进行生命教育,使每一个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尊重和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从而拥有丰富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三生教育”关乎人生整体,触及人生根本,因而它本应置身于哲学的审视之下,这是极重要之前提。以此审视当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命的尊严、高尚和神圣的自觉,核心是理解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生存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学会生存,核心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生活教育乃人文教育,实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其关键当在以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4.
方芳 《贵州教育》2021,(20):18-19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学会好好生活,为幸福人生奠基;二是教育学生学会好好活在一起,共同建设公正社会。这两个问题均牵涉价值判断和价值实践,笔者称其为价值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就是一个价值教育的过程,具体包括生命价值教育、自然价值教育、政治价值教育、社会价值教育、文化价值教育、科教价值教育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不同的人对于生命的理解有所不同,教育工作者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会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敬畏生命并且热爱生命。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地理学科中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展开探讨,探究高中地理教学和生命教育融合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与终极追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众所周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对人们的健康、生命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重要的一环。目前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是要让受教育者体会、认识到自我之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人生中丰富精神生活、发展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其课程内容应包括五大板块: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和学会养生。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琳 《文教资料》2009,(30):112-113
生命教育符合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尊重、爱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享有一个完整、愉悦的人生。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使其尊严地、负责任地生活:挖掘青少年的潜在能力,使其发展地、创意地生活;教会学生自我保护,使其安全、健康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生命教育的成败不仅关乎青少年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以适当手段指导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认识"成功",明确职业素养与人生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有效的职业人生,成为优秀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12.
<正>幸福人生需要从小奠定怎样的基础?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要从孩提起就得渐渐拥有热爱生命的情怀,掌握健康生存的本领,学会快乐生活的方式。基于这一生本的思考,我们确立了"三生"教育理念,即"热爱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让教育使人‘三生’有幸"。"在这一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推出了"三生社团"这一实践活动项目,意在带领孩子在社团这一平台中触摸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  相似文献   

13.
安全可以称得上是关乎生命的一个话题,不管我们身处何方都有人随时随地地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更注重安全问题,更会提示别人注意安全,那么安全意识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一个人的安全意识需要从小开始抓起。安全意识培养对上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关乎学生的心理与生命,假如一所学校没有将学前教育中的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那么这所学校的学生的生命健康与心理健康将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这所学校的生源将受到影响,所以安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安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分析与研讨。  相似文献   

14.
蒋海燕 《文教资料》2010,(25):144-145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价值取向。而农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就是要从提升农村人的素质出发,协调平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统筹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间的关系,既满足农村人现时的功利的升学需求,让学生"学会生存",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养成对生命对生活的崇敬和热爱、对宇宙对知识的敬畏和向往,在理性思维过程中感受智慧活动的乐趣,在适应生活中学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突出教育的超越性、引导性和批判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自然性、社会性全面均衡的发展。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E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生活质量迅速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茫和信念危机。在物欲横流不断冲击的影响下,青少年常处在虚拟的状态中,对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我关系及生死问题都无法真正的了解。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使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用爱心经营生命、思考生命方向的教育之重要。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也是中小学教育中亟待探索研究并予科学实施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孕育发展以及各种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掌握各种安全避险技能,使之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健康发展。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本期就此探讨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期待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行动与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其本质是对人生的关切,目的是借助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以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促进人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让人在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中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在塑造知识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完整生命、和谐人的教育。学生的健康也关乎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我们学生现实的发展状况是教育在关注学生健康方面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欠缺的,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问题十分值得  相似文献   

20.
论生命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柳琴 《高教探索》2007,(2):126-128
首先分析了生命的意义。凡能助使人去发挥人类本质中具有的正面的建设能力的训练,并藉此提升人的素质,使他变成有文化修养的文明人的教育便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加强人际关系,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并关怀别人。生命教育的内涵丰富,要培养学生天、人、物、我的和谐生命观,对他们进行身、心、灵的培育,进行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展望生命教育的发展,它将出现哲学与心理学、生理健康、职业生涯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死教育五个发展取向,它是一种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