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予,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陇蜀既…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  相似文献   

3.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相似文献   

4.
敦煌艺术,既不是西来的,也不是东去的,而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敦煌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这个大前提出发,才能正确阐述敦煌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汉晋以来学术文化的发展由于敦煌等河西四郡偏处西北,远离中原,因而在历经两汉盛世获得长足发展后又能避免魏晋以降诸如“八王之乱”、“永嘉之乱”那样的兵祸之灾,保持境内长期安定的环境,吸引大量避难百姓流亡到此,使河西的经济和生产在动乱时期仍保持上升,从而为五凉时期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公元1世纪初,就有不少三辅地区的人前往河西。《后汉书·孔奋列传》载:“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今武威)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绿林军入关后,更始帝委派窦融去河北任钼鹿太守,为融谢绝,并提出愿意  相似文献   

5.
五凉时期的河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凉,是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于河西的五个割据政权。汉人张轨据姑臧(今甘肃武威),为前凉(公元301年至376年),立国七十六年。氏人吕光据姑臧,为后凉(公元386至403年),立国十八年。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据廉川(今青海乐都东),先后迁都乐都、西平、姑臧为南凉(公元397年至414年),立国十八年。匈奴沮渠蒙逊据张掖,后徙都姑臧,为北凉(公元397年至439年),立国四十三年。汉人李暠据敦煌,都酒泉,为西凉(公元400年至421年),立国二十二年。五凉从张轨治凉起(301年)至北凉并于北魏止(439年),历时凡一百三十九年,大略与十六国时  相似文献   

6.
C翻笑进行曲笼度(拐琴)0 5 43郭沫若翻禹思聪曲 7655·5 343仍辟备3我开准团黑我o一‘·,l童阳团、3·I一一2太青一一 尸一的尸一·2洲,2儿国共J3锋向团国的新中拥护55中东要 尹碑、、6 5.2‘............................... 七甘一一/6一QU一 5一3一码我毛我年的先国的方共青6 56工二.}工旦』 中加少新参5!不杠走革命的全中国/,、..旦鱼.}6英雄扫荡3新了着学是愁遨从净,二三!着从力.承已努推力耍了了了为为为5宜t天553! 3斗斗工八D一/3一奋奋担子无限的明旦I旦二鱼建般而建毅而5口怕念烂·2一难展挥夏驶不.’ 学 伊勇 战(旦退』) 跟着…  相似文献   

7.
至理名言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 ——《格言联璧》防患于未然。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  相似文献   

8.
北凉政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北割据政权之一。其最盛时的疆域“西控西域、东尽河湟,尝置沙州于酒泉、秦州于张掖;而凉州仍治姑臧,前凉旧壤,几奄有之矣”。它雄据河西的四十三年间(从397——439年),发展经济、崇尚文教,对开发河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对北凉经营河西的情况论述如下。沮渠北凉政权为张掖卢水胡人所建。沮  相似文献   

9.
千里黄匹白日嚏黪麓 '’ 雪 纷 兰分 3莫·取 ·‘‘二.·■‘●0刖.路无矢口己天下谁人不i只君 ¨别董大(其一)@高适~~  相似文献   

10.
苏州,又号姑苏城。姑苏,一作姑胥、姑余、古余、古吴,又作句吴、攻吴、工(?),同为一名而异译。姑、古、句、工、攻,本作干,苏、胥、余、(?),本作吴。干乃古越族的一支,原聚居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后为吴灭,建国为干吴,又作句吴、攻吴、工(?)、古吴、古余、姑余、古胥、姑苏。由于其国初都在今无锡市东南梅里,至春秋时迁都今苏州市,故国名又转为地名,二地同为一名。以后随着吴国强大,其名遂为苏州所独占。今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得名于吴王阖闾所筑古胥台。《越绝书·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窥百姓,去县三十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伐齐,“道出胥门,因过姑胥之台”,后越军入吴,“焚姑胥台”。《国语·越语》、《韩非子·喻老》姑胥  相似文献   

11.
L比较奋+奋+奋十…+i最万厄与爱名号署的大小· 2.比较告><寻沐暑米~·只湍与矗的大小· 3.比较合一省+备一告+一+r益一I晋百百与滥的大小. 这3道题,先算出左边式子的结果再与右边的数比较大小,似乎比登天还难.想一想,怎么做? 解L设“一奋+奋+奋+…+i与乞子, 沼一击+击+赢+…七丽簇不丽·显然,八<二刀.而刀式裂项,则有丑~1 1 .11—花不一卜下干—二万叶~~ 乙‘j+ 11 998 11 9991— 11 9991 9981 999 11 9992 _1 998久了更污·只399400’398399.+X><…火︸5一66一7+XX生护鱼44一5+XXi一321一22一3所以去+ 乙2.设八一召显然,八<〔刀.而八>…  相似文献   

12.
美文采撷轲既取图奉之,发①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②。拔剑,剑长,操其室③。时恐急,剑坚④,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臣闻鄙语⑤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论幸臣》张孟谈对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⑥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战国策·赵策一·张孟谈既固赵宗》赵且⑦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相似文献   

13.
李益和他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748—830),字君虞,陇西姑臧(甘肃武威)人,中唐杰出的诗人,时人称“文章李益”(唐赵磷《因话录》卷2)。李益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天宝七载至大历四年(二十二岁前),是他束发言兵,谋取功名,开始诗歌创作的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大历四年至贞元末(二十二岁至五十九岁左右),是他三受末秩,五次从军。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诗人中上过华山而游览的人是很多的,除李白、韩愈等大诗人登华山而留有佳话外,中唐著名诗人李益(748—827)也上过华山,并留下了几首诗。他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历四年(公元七六九年)进士。他曾任郑县(今陕西华县)尉,久不升迁,颇不得意,便弃官而去,客游燕赵。后为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唐宪宗闻其诗名,任为秘书少监,官玉礼部尚书。他虽名列“大历十才子”,而诗风明快豪放,和钱起等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3):61-65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永宁初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主持凉州事务开始,至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占领姑臧,共计有138年的历史。由于该时期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五个称"凉"的政权,故称其为五凉。五凉时期河西地区曾发生大规模多形式的移民活动,这些移民活动的类型规模,都直接间接的影响到河西地区区域性历史的演进与变迁,是推动河西地区成为"民族走廊"的动力性元素。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262年,当是依此而定。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文长不录。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  相似文献   

17.
大”、“首要”的意思(“项”有“大”义)。《南史·乐颐之传》附《乐预》:“〔沈〕升之与君俱有项领之功。”如果各表其意,成为偏正词组,就是“肥大的脖子”的意思。如前面所引的“四牡项领”。如果用作比喻义,就是“要害之地”的意思。《三国志·魏书·苏则传》“西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1609-1695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清代朴学“先导大师”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至深且短的影响。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篇里对于君主专制的极端不合理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指出:很长时期以来,为人君者,都是些极端的自私自利者。他们把天下看作莫大的产业,可以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于是,为了夺得这份产业,便不惜“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当他们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因之黄宗盖自然地得出了“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  相似文献   

19.
《国语·晋语二》:“人皆集于菀,已独集于枯。”《孟子·滕文公》:“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贾谊《治安策》:“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汉书·董仲舒传》:“所著皆明经术之意。”扬雄《逐贫赋》:“人皆文,余褐不完;人皆稻梁,我独藜飧”;《解嘲》:“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陶”。班彪《北征赋》:“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徐干《室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王粲《寡妇赋》:“人皆怀兮欢豫,我独感兮不…  相似文献   

20.
“枯鱼”一词,古代诗文屡见不鲜。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原文是“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四收录汉代无名氏寓言诗《枯鱼过河泣》,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鱼与),相教慎出入。”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应璩《百一诗》:“田家何所有,酌醴焚枯鱼。”晋代《子夜歌》第十八首说:“常虑有二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南朝梁代文学家庚肩吾《看放市》诗:“既非随鹤舞,聊思索枯鱼。”《南史·卞彬传》:“摈废数年,不得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