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的促进与推动,特别是美国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规划思想席卷全球,在信息社会化日益强劲拓展的今天,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开发与建设的结晶——图书馆的现状与远景,引起了种种异议。诸如:“在一个地点上图书馆是不存在的”,“信息时代的恐龙”,“处在十字路口的图书馆”,“图书馆回归到博物馆”,“图书馆向现代情报中心衍变”,等等。  相似文献   

2.
李博 《兰台世界》2006,(24):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博 《兰台世界》2006,(12X):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图书馆,究其之所以能存在并不断发展,不外乎两个字可概括之,即“藏”与“用”。然而,各个历史时期的图书馆藏而为谁用,却是大不一样了。本文就此谈谈我国图书馆读者服务对象之变革及我们当前应采取的对策。一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史,大体经历古代——近代——现代的过程;有一个从个人享用到为社会利用的转化。我国图书馆的发展亦是如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有图书馆的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图书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近现代“藏”、“用”兼而有之的图书馆,再到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设备,电子出版物为信息源,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全新意义上的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社会,但无论知识与载体的形式如何变化,图书馆的宗旨永远是采集、保存、加工、传播各种载体的知识与信息,并提供建立在这些载体基础之上的信息服务。未来的图书馆将是以电子图书馆为主,传统图书馆为辅,两者并存的局面,而且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本文就是在这一基础认识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加强现代图…  相似文献   

6.
探索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共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向东 《贵图学刊》2010,(2):30-31,52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不同的性质特点,对合并共建的资源共享方式提出了异议,认为建立“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共享方式才是符合校、地图书馆长远发展,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多方共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笔者感到,一些晚报的“晚”,不是“晚间”的“晚”,却是“晚到”的“晚”。这些晚报登载的往往是一些迟到的消息。我到图书馆翻了近一个月的许多地方的晚报,发现在为数众多的晚报中,仅有少数几家晚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的头版头  相似文献   

8.
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对我来说都是难忘的.2011年的“世界读书日”快到了,4月13日我正走在上班的路上,前面有两位女同学也往图书馆走,其中一位女同学说:“世界读书日快到了”,另一位女同学马上接过话说:“春天,我走进图书馆”,说完她们俩一人一句,背诵了下面这首小诗:抖掉严冬的冰霜/扫去心头的寒惧/春天/我走进图书馆/鸟儿亮出轻盈的翅膀/追逐着温柔的阳光/溪水露出妩媚的身姿/从山涧悄悄流淌/于是我深深懂得/春天不再是童年的幻想/在书山中/领略无限风光/凝视着翠绿大地/带着渴望与梦想/春天/我走进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  相似文献   

10.
我与《图书馆杂志》相识于1985年秋,那时我刚到资料室工作。在众多的图书馆专业期刊中,一开始我就发现她与别的刊物有不同的风采。其后是感情日益亲密,到如今可谓是“刊夫人”了。说实在话,每逢《图书馆杂志》的出版期一到,我心里就象  相似文献   

11.
非常高兴能够代表中国图书馆界在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作一个简短的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图书馆:从数字出版到数字享用的重要桥梁”。这个题目,说明了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理解。图书馆界的这种认识和理解道理很简单:数字出版的根本目的,是数字资源的利用,没有“利用”这个需求的牵引,数字出版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之源,就是一个疲软的产业。  相似文献   

12.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孬、差、坏’之作。”这恐怕是一种“求全责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不经意间,知道韬奋图书馆这个名字的。那时我刚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平时无事可做,就钻进资料室里找书看。发现许多旧书上都印有一个椭圆形的蓝色的图章,刻有“韬奋图书馆藏书”几个字。我并没有在意,仅想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图书馆而已。谁知道在三十年后,我竞和这个韬奋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14.
读贵刊"从业抒怀"小栏目有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 ,再一次重读了贵刊 2 0 0 1年 10月第 5期“从业抒怀”中的两篇文章 :陈宝珍老师写的“又到木棉花开时———我在图书馆的日日夜夜”和彭斐章老师写的“立下‘园丁’志 甘为后人梯” ,读后受益非浅 ,感触良多。看这两篇文章 ,既是在倾听作者讲述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 ,也是在与作者分享图书馆教育者醉心事业的回忆 ,向我们演绎了作者追求图书馆事业的过程 ,以朴实而活生生的方式诠释着为图书馆事业奋斗的真谛。文章中我们看到 :“教育者须先受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的那种不畏困难、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国友人斯诺的谈话中,深有感慨地说:1918年第一次到北京,“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①的确,图书馆是毛泽一生做学问、求进步、了解国情的良师益友,他自认图书馆里的学习是“最有价值的”。他离不开图书馆。毛泽东从小即酷爱读书,图书馆藏书甚丰,自然成了他向往的“圣地”。但最早与图书馆结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江苏淮阴县建设银行支行万建伟: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校图书馆看到了《新闻与写作》。毕业分配到建设银行后,单位领导让我从事宣传工作。平时我认真研究贵刊每一篇文章,稿件采用率逐步上升,已在县、市报纸电台发表数10篇文章,被评为“优秀宣传干事”。我觉得贵刊在几个方面较有特色: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得紧密。贵刊采用的稿件绝大多数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写的。因而能使人“身临其境”,文章可读性强、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7.
刘保全 《今传媒》2003,(6):31-32
某报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者在图书馆的秘密 ,主要是指利用者和图书馆发生联系的“读书事实”、“利用事实”。图书馆为利用者守秘的原则建立在两大理论基础上 :一是现代形态的国家宪法中普遍确认并实行的保障公民表现自由的原则 ,二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可并尊重的公民“个人秘密权”。图书馆引入计算机管理后 ,给为利用者守秘带来了新问题。图书馆在实施为利用者守秘原则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刑事司法与保守秘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平凡”和“伟大”是事物两个反差较大的层面,但通过“孕育”,前者可以向后者飞跃。这条真理,常州市图书馆巢洪康同志十多年来的艰苦实践,又一次证实了它。第一线工作在图书馆中一向被认为最平凡,它被人瞧不起,包括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十三年前,当巢洪康从中学英语教学的岗位上调到图书馆出纳台时,他的心情也是这样:“一个大学生站出纳台是大材小用,干上这一行,能有什么出息?能有什么前途?”但十三年后的今天,他却说:“我愿意做一支蜡烛,照亮千千万万读者前进的道路!我愿意做一架人梯,让千千万万读者踏着我的肩膀,登上学者、专家的殿堂!我愿意做一块铺路石,让千千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走向。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依托。“虚拟”与“实体”并举,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根本方针。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