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红信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35-36,41
通过分析《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诗的不同,认为《诗经》中的情诗恋歌质朴自然、率真热烈,歌颂了女性本身的美,而且笔法拙朴;汉乐府民歌中只有少数反抗礼教的诗歌,赞颂女性多囿于道德美,艺术上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2.
<正>先秦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史,是民歌向文人诗发展的阶段。从先秦至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治多变,文学创作丰富繁盛。从时代侧重点来看,其内容大体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歌诗谣谚;汉乐府、汉古诗;魏晋文人诗;南北朝民歌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选录了《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等代表作品。探究民歌和文人诗的不同特点能纲举目张。一、民歌和文人诗的不同魅力1.在内容上,先秦南北朝民歌通过大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文人诗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浸淫而养成的。因而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李雯 《文教资料》2010,(36):5-7
《董娇娆》一诗在叙事技巧的运用上,既有对汉乐府民歌拟人手法和歌诗演唱模式的继承,又体现出从叙事到抒情的转换。上承汉乐府民歌生动自由活泼的叙事方式,下启汉乐府文人诗融情于事、叙事即抒情的特点,叙事目的发生明显的转移,由对故事或人物的关注转为对情感的关注,抒情成了诗歌的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5.
建安诗歌深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诗歌中激荡着民歌的旋律.在形式上,建安诗歌接近乐府民歌旧曲,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旧题、质朴自然的语言和比兴、铺陈的手法;在精神上,它传承了汉乐府民歌中的伤感与悲情,无论是忧伤的长歌与短唱、昂扬奋发时的慷慨陈词,还是悲壮激越的篇章,都激荡着生命内在的旋律.追溯其文化渊源,建安诗歌慷慨激昂的声调与《诗经》中秦地悲歌一脉相承,建安风骨是汉代乐府民歌与商周时期秦地民歌音乐精神的张扬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诗的阂度。从《涛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足经过两干多年的诗歌浸淫而养成的,因而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对中国的文学要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是一位北方姑娘的爱情誓辞,被誉为"短章中的神品"。这首民歌独具特色,采用古老的盟誓起咒的爱情表达方式,通篇以咒为诗,使其在众多爱情诗歌中显得尤为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古老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诗歌中成长。诗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才情。  相似文献   

9.
人类最初的诗、乐、舞是一体的,古代诗歌通常产生于某一个音乐母体;当诗歌的音乐母体发生变化时,诗歌本身也相应发生变化,《诗经》、《楚辞》和《汉乐府》迭起兴衰的根本原因就是其音乐系统的兴起、发展、变化乃至消亡。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是古代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 ,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 ,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 ,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 ,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11.
<正> 诗歌是总名,内有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汉乐府民歌对后代诗歌起到光前裕后的巨大作用。五言古诗开创了五言诗的新局面。陶潜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对后世诗人具有方向性的影响。沈佺期和宋之问首创律诗而工于律诗,受到了女皇武则天“夺袍以赐”的恩  相似文献   

12.
汉代诗歌,据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辑,现存共有六百三十余首。但这其中包括大量的断篇残简,实际上,现存比较完整的汉代诗歌包括童谣在内也不过四百首左右。如果再除去一些味同嚼腊的郊庙歌辞和形式过于短小零碎的杂歌谣辞,而成就较高的作品也不过二百余首。这二百余首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现存有主名的诗歌,约一百余首;二是乐府民歌,约四十余首;三是汉末无名氏古诗,约五十余首。对于汉乐府民歌和汉末无名氏古诗特别是其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前人已多有研究,且评价甚高。但是,对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内涵中国诗歌起源于《诗经》,后到《楚辞》,经过了"汉赋"以及"汉乐府诗"积淀,孕育了"建安诗歌"及"魏晋南北朝民歌",到达唐诗宋词的巅峰,逐步转化风格到元曲乃至明清诗歌,直到发展到近现代诗。而古典诗词因为它的格律性,使其与音乐有着那份天然,达到一种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从艺术起源上来讲,诗、歌原为一体,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即古人对此的阐述。[1]  相似文献   

14.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是以叙事为主的。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五言体、杂言体的直接源头。文人拟乐府诗创作从东汉时开始繁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一个重要载体,之后历代文人多有创作。以致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文人拟乐府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点在哪里?又有哪些突破与创新?本文以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及陈琳拟作为例,试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诗歌凭着它那高度凝练的、富有节奏感和跳跃性的语言,以及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情感,启迪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孔子的“兴、观、群、怨”就肯定了诗歌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歌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特别是诗歌所塑造的刘兰芝这个古代勤劳、倔强、美丽、善良的妇女形象倍受人们称赞.另一方面,诗歌在对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故事的曲折叙述中展现了当时社会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和礼仪习俗,在民间辗转传唱的过程中又使诗歌积淀了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可以这样说,《孔雀东南飞》是荟萃古代文化,特别是汉魏文化的一块“百花园”,是文学作品中渗透民族文化,使文学和文化有机结合的突出一例,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欲就诗篇所关涉的古代文化作一全方位的观照,以全面认识和了解积淀在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英诗How do I love thee和汉乐府民歌《上邪》的对比欣赏,阐释中英诗歌的异同与爱情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先后辉映。《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被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一类。关于这首诗产生的时代,多年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大都肯定它是产生于北朝后期的民歌。其理由之一是,据郭茂倩所述,这首诗最早著录于陈朝僧人智匠的《古今乐录》一书。《古今乐录》撰成于陈充大二年(公元  相似文献   

19.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该立足于文本细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欣赏文学作品,还要让他们对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有清晰的认识。汉乐府诗是中国诗歌由四言而五言转型的重要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汉乐府诗实在太少,我选了一首叙事诗《孤儿行》,希望通过学习和鉴赏来了解汉乐府诗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到汉乐府叙事诗再到唐代格律诗.中国诗歌一步步走向成熟和辉煌。更有许多生趣盎然的幽默诗,它们为中国古典诗歌增添了色彩。数字诗便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