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华工的生存困境以及"教育救国"理念下的民族改造运动萌发并促动了平民教育思想的发展.平民教育通过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和家庭式教育来消除农村"愚"、"穷"、"弱"、"私"等病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要培养"农民带头人",以带动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价值观念更新为核心,培育农村发展的新风尚;以科技知识和管理水平为重点,提升农民经营致富能力;整合多种资源,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在开展平民教育时针对中国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采用了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实施了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影响至今。在平民教育运动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识字教学。本文主要针对晏阳初在开展平民教育期间所进行的千字课——属于"四大教育"中的文艺教育——进行回顾和分析,其中包括平民千字课的相关概念、开展以及对当今识字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学英 《教学随笔》2016,(4):141-142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在开展平民教育时针对中国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采用了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实施了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影响至今.在平民教育运动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识字教学.本文主要针对晏阳初在开展平民教育期间所进行的千字课——属于"四大教育"中的文艺教育——进行回顾和分析,其中包括平民千字课的相关概念、开展以及对当今识字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当今农民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老先生(出生于1893年)与陶行知是同时代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探索用教育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先后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发起了中国平民教育运动,在国际上都有积极影响.晏老通过多年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提出了通过"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运用"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挖掘人类潜能、开发人们心智、"除文盲,作新民"、对乡村进行整体改造、建设新乡村的教育思想.他卓有成效的平民教育工作得到世界的公认,被授予"当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称号,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虽然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但对当今农民教育改革仍有很大启示.本文就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对当今农民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更加凋蔽。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这种局面导因于中国教育体制不良、教育的非大众化与非科学化。他们纷纷组织团体,在全国各地开展“平民教育”,企图以此达到农村复兴的目的,这就是名噪一时的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35年,有关团体至少有一千多个,其中在实际方面,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规模最大,影响最著。平教会于1923年成立,1926创办定县实验区,想先从实验区求出一套办法,然后推行全国,该实验一直进行到1936年。平教会领袖晏阳初等认为,“愚穷弱私”是中国农村的四大病症,必  相似文献   

6.
伦理视角中的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是有世界影响的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其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其伦理特点在于:民本性与平等性结合、科学性与基础性结合、创新性与重德性结合。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为我们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现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是中国大搞平民教育的代表性人物。他学贯中西,立志强国,认识到中国教育应当根据本国情况,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他认为中国农民有四大病症,即:愚、穷、弱、私,提出要以文艺教育治其愚,以生计教育治其突,以健康卫生教育治其弱,以公民教育治其私,并倡导实验的改造民族生活的教育,提出即知即行的基础化、简易化、经济化、普遍化的“四化原则”,以培育科学化、合作化、纪律化的现代新人,达到富民强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抗战前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与当今的社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十年晏阳初先生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省定县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平民教育实验,对我国当前县、镇、村的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和融入城市生活,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以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性,实现再社会化为核心。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将儒家的民本教育思想和西方民主教育思想融为一体,针对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愚、贫、弱、私"的四大弱点,提出了对农民进行"文艺教育、卫生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的主张。这些教育思想和原则对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教育实现再社会化,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成功转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省定县开创了农村公共卫生实验区,自下而上开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创造了由村到区到县的三级卫生保健制度,为解决大多数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具有其独特性。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即与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倡导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深入军营、商  相似文献   

12.
晏阳初先生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于1926年至1937年间在河北省定县有计划地开展了规模宏大、历时长久的以平民教育运动为核心的乡村建设的全面实验。本文拟就定县实验中的生计教育作一简要介绍与分析,以为当前各地正在开展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提供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论晏阳初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认识,在欧美新思潮的影响下,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在上世纪20-30年代引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从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从调查入手,他们构建了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体系及方式,并进行理论探讨及实际推广,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乃至社会史的重要流派,对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及基础教育的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平民教育自"五四"以来,各地学生都很热心办理.青年会在长沙、烟台、嘉兴三处的试验,更能引起社会对于此事之注意.十二年六月,朱其慧、晏阳初、朱经农先生等在上海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筹备会,就是平民教育从局部试验变为全国运动的起点.八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清华学校开第二届年会,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就在此时成立.参与此会的代表共有十九省区.从此可见全国人士对于平民教育的赞同.九月开始推行,到现在只有七个月,各地已经组织平民教育促进分会有十五省区;同时受《平民千字课》教育者,已有三十余万人.我现在要把这个运动的几个重要方面,大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晏阳初先生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于抗战前十年间在河北省定县所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总结了该项实验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推动今后的县(含县级市、区)、镇(乡)、村的社区教育向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晏阳初为总干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它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其根本宗旨。最初主要在城市从事平民识字运动,后将重点转向农村。  相似文献   

17.
晏阳初是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与乡村建设的倡导者,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从社会现实出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识和解决农村的问题,并构建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主要是以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渊源为出发点,解读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为鉴,揭示其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实验,从1946年至1949年开展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目标和原则,组织机构也很健全。在实施《农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在农村教育、经济建设、组织合作社、卫生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其成功经验可供目前正在实施的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举办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简称定县实验),是20世纪初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验被誉之“定县模式”,为当时众多乡村建设实验区所效仿。这一“从都市到乡村的历史性跨越”,对当今农村建设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盛极一时,抗战胜利后,作为乡村建设三大主力之一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区,一直到1950年结束。华西实验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农村经济的恢复、扫盲教育、农民卫生等方面。华西试验区作为平教会在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实验的最后尝试,对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的传播及平教会在海外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