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独立阅读课文时,怎样才能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呢? 一、引导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技巧,自学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用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去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是独立阅读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一条途径。在上阅读课前,我首先做到深钻教材,精心备课。  相似文献   

2.
“讲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读课文为什么要坚持“以读为基础”呢?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实践才能培养起来;另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从阅读开始。讲读课文如何做到以读为基础呢?这就要求在整个讲读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要活动,教师的讲应该以指导学生阅读为核心,还要认真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读是基本的,要解决懂的问题;讲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读,要以讲来扶读。讲和读又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还应做到读中有讲,讲中有读。以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上好讲读课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上好讲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因此,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就是抱着浓厚的兴趣去读的,就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去读的。那么阅读的效果一定会好。这样,就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课文打下了良好基础。由此可见,能否有效的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是能不能培养好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4.
阅读课文属于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是讲读课后学阅读的运用。因此,阅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要求相对于讲读课文来说应加大比重,教师要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三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以《我和企鹅》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的中专语文课本,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两大类.讲读课文是完成教学要求,体现讲练序列的基础;阅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必要补充.怎样认识并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这两类课文的教学呢?下面谈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一、讲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高年级有一定数量的长课文.这些课文大多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很受学生喜爱。如《鸡毛信》、《小英雄雨来》、《小抄写员》等等,并且都是阅读课文或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时,如何处理这些课文呢?我们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对,是这样进行的。一、教学目的要明确学生在这一单元中已学习了《跳水》、《蛇与庄稼》等讲读课文,懂得了一些“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和方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人教版)设计了讲读、阅读、自读三类课文类型,从横向构成循序渐进的自学系统,渗透学法,培养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较难把握阅读课文的教学,往往把阅读课上成讲读课,把略读和精读混同起来,只强调阅读内容,不讲究阅读方法。教师应正确地把握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教师应明确:学习阅读课文的内容是手段,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的目的。设计阅读课文的目的在于借助这些课文“例子”或语言材料使学生学会怎样阅读,懂得如何利用最有效的阅读方法获取知识和信息,而阅读课文正是体现这一  相似文献   

9.
怎样处理阅读课文,牵涉到语文教学目的,讲和练的关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不重视阅读课的教学,不把阅读课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或者阅读课与讲读课不加区别,都是不对的,妨碍了学生的精读、博览和善练。阅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必要补充,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重视和改进阅读课的教学。按单元以讲读课带阅读课,精讲讲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阅读课文,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这便是我的做法。高中第  相似文献   

10.
阅读课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在初中阶段讲读课文约占三分之二,阅读课文约占三分之一。而在高中阶段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分别约占二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安排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状况出发的,是协调的。当前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有两种倾向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是把阅读课文一律视作讲读课文,进行所谓“精讲”(且不说往往用注入式)。一是把阅读课文看作自由参读材料,教师一笔带过,学生看看了事。两者均偏离了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编辑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对于阅读课文的教学,通常存在的错误思想,即:要么把它当作讲读课文来处理,与讲读课相提并论.一视同仁,要么把它当作一种负担,丢给学生自己去处理.让其放任自流,这都是十分有害的.如此对待,不但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下面谈几点看法。一、教师要从根本观念上认清阅读课文的实质.确切地说,阅读课文指的是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行一系列的训练,积极进行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目的的课文.不可粗浅地理解为阅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自己读的课文.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学生智能训练,更离不开教师的启导,两者相应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一、课文类别不同,教法有异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类别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就拿讲读课文来说吧,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两个方面.教学这类课文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教学生学会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教——读”迁移。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是以读写能力的训练项目为主线编组的。在每一组课文中,又有讲读课文(一类课文)和阅读课文(二类课文)之分。讲读课文以教读为主,主要由教师讲清读写能力的训练点,是“举一”。阅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读写能力,是“反三”。通过两类课文,体现由“扶”到“放”,逐步落实读写能力训练项目,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讲读课文中,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读”,教学中应注意:一、读的量要够 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学习,思维怎么能发展?有的教师4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莫名其妙。一般来说,一节讲读课文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宇作化动态的理解,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课文类别不同,教法有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类别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就拿讲读课文来说吧,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两个方面。教学这类课文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教学生学会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三类课文。介于中间的阅读课文是从“讲读”通向“独立阅读”的桥梁,从“教”上升到“不用教”的阶梯,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我在实践中很看重二类课文的教学,为指导学生读懂这类课文,总结了阅读课文导读八法。  相似文献   

17.
刘莉 《语文天地》2015,(8):81-82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内容主要以单元主题来分类,而每一个单元文章的安排很有规律,首当其冲的是两篇讲读课文,然后是一到两篇自主阅读课文。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自主阅读课文有明确的教学要求,自主阅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一、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本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大都以单元主题的形  相似文献   

18.
《钓鱼》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文应怎样组织教学呢?多数老师习惯采用学生预习、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这样教,由于没有跳出讲读课文的教学圈子,虽然教得仔细,面面俱到,却难以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任务。为了跳出讲读课文教学的圈子,我在教学《钓鱼》一课时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本设置的课内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补充和延伸。这类课文要求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每篇课文一课时。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注重学法指导,不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是把它处理成讲读课文。如何处理这类课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明确教材特点,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法、学法。从讲读课文到课外自读课文的过程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文处于由扶到放的中间环节上,属于半扶半放的那一类;从课内自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来看,课内自读课文紧承于讲读课文之后,利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学习这类课文,其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的中专语文教师不够重视阅读课文的自学指导,有的放任自流,有的干脆砍掉。不少学生也认为这些课文不重要,可读可不读。于是,阅读课文便成了“越读课文”——越过不读,没能注重阅读课文的价值,当然也就不能发挥阅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阅读课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课文编排在教材中,配合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单元教学要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讲读课文与阅读课文的关系,是主干与枝叶的关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现行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专业通用的语文课本一、二册为例,两册课本共编入课文73篇,其中讲读课文22篇,不足三分之一。而阅读课文就占了51篇。此外,还附录中专学校学生习作,在思考与练习和单元练习里还编入一些课外阅读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