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刘黎明 《教育探索》2001,1(8):30-31
教学审美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教学审美活动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一、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创造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奇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创造的萌芽,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它能帮助人们择定创造方向,激活创新思路。中外许多大科学家、发明家都是由最初的“好奇”而萌发想像,才有后来的创造发明的。如伽利略对摆动现象的好奇心驱使他进行研究,终于发现了…  相似文献   

2.
正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兴趣,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数学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10,(5):8-9
好奇心是指人对未知的新奇事物的认识需要和探索的倾向,是人对事物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好奇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是求知欲的先导,是创造性人才的品质特征,也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谐趣园     
《老年教育》2011,(4):36-36
三十多岁的约翰仍然充满好奇心,只要一遇到新鲜玩意儿,他总是忍不住买来试一试。这天,他又买了个新奇的玩意儿带回家,这是一个有测谎功能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5.
一、刺激好奇心,培养创造欲望 儿童的好奇心是儿童创造的动力,因为好奇,才有探索,才有创造。所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比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谈话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如6=3+3;12=5+7;100=97+3等等。二百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了这个规律,但他自己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决定一个人社会发展潜力的不是他所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他是否具有创造知识的潜力:学习者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更是学习的主体。要在积极思维、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等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创造性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在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下,学生内部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自己的创造性没有信心、没有掌握有关的创造方法等。以下对小学生常见的创造性问题提出一些矫正的方法。一、创造意识缺乏矫正创造意识是指能够意识到自己有发明创造的潜力,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好奇心强烈,敢于想象,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创造意识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有创造意识的人,视创造为生活的必需品,他总想做点什么,发现点新东西,解决点新问题,这样才会心满意足。现…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为前提,同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设想,能产生创造性学习成果和研究工作成果,是人的思维最高级别。在时代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大环境充满了竞争与创新,社会最需要的则是全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人才要有创造能力,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得提高创造能力。而中学生由于本身自制力差、好奇心重,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等原因,培养初中创造新思维的重任就落到了初中老师的身上。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好奇心",它是科学创造所需的基本情感,是科学知识产生的重要来源,好奇心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的生存之中。好奇心由社会的自由水平和现实的物质压力两个方面所决定。创造性是好奇心驱使下的产物,它是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与好奇心共同提供了科学发展的条件。好奇心与创造性在康德那里一起构成了"先验想象力"的内在部分。康德认为,生产性的想象力是人类一切知识可能的根据,是创造的源泉,它的特点就是盲目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科学发展的不可控制、不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不能缺了好奇心。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教学是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创造是创造性教学的概念基础。创造的概念内涵指主体(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规律,通过发挥创造能力和表现创造个性的创造过程,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的活动。创造性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规律和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运用艺术的教学策略,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创造能力和个性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活动。创造性教学具有新颖性、灵活性、情境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灵感状态、迷恋和目的的指向性、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不同水平上互相结合、创造想象参与等特点。创造性思维大体上顺应摄取、扬弃、分析、设想、理解、运用等过程。作者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展直觉思维等手段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所谓“好奇”,就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因为新奇而感兴趣。一个人如果能始终保持他的好奇心、发展他的兴趣,那么,他必将成为学有所成、业有所进的人。这是因为——好奇和兴趣可以使人深入思索、专心致志。人们常说:“没有好奇,就没有专注;没有兴趣,就没有收获。”此话很有见地。学习是个脑力、体力综合运用的复杂劳动  相似文献   

14.
所谓创造力,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或解决自己未曾发现或解决的新事物和新问题。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地理教学而言,怎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我认为:一、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心这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起点,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对于一切他们不懂的东西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求心。好奇心可以推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是展开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和培养已成为教学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因此,创造性人格的若干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探讨。创造性人格的内涵,创造性人格的结构要素包括创造动机、创造能力、创造意志;创造性人格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好奇心、独创性、灵活性、坚毅性等。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要主动地进行探究,提出各种怪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好奇心、求知欲不仅是激起科学家、发明家不断进行钻研与创造活动的重要品质,而且也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部动力.学生  相似文献   

17.
范玲 《文教资料》2010,(16):147-148
幼儿是具有创造潜力的,而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忽视了孩子的这种创造潜力。文章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保护好奇心,引导幼儿观察,采用启发式提问,给幼儿提供宽松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知动机,是个体对新奇、未知的事物趋近并探究的倾向性。幼儿时期是好奇心表现最为丰富的时期,如果能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充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必将对孩子未来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好奇心。第一,可从开展多样性的科学活动入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动物到植物、从天文到地理、从物理到化学……都是充满神秘和乐趣的领域。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好奇心可以通过开展不同的科学活动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科…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成长过程中想要独立操作的欲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时呈现的主动性,这些都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创新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新。学生要具有这种创新的特性和能力,就必须有创新意识,对新事物要敏感,有好奇心,求知欲和上进心都要强,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像。心理学家荣格说:“若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我们亏欠‘想像’这游戏的,实在无法计算。”创造心理学家阿曼贝尔曾指出,丰富的知识并不危害创造力,但是过多的规则却是创造的障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他被捆绑了手脚,失却了心灵的自由,那么他就没有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才能可言。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在巧妙运用头脑风暴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