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只有教师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现行教材.通过对教材符合科学性的“创造化”建构.才能使教学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这几年用新修订后的人教版教材,教材中“数与代数”部分,采用了“突出重点,够用即可”“螺旋式上升”等方式呈现所要掌握的内容.充分注意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注重对数和符号理解、应用和表达,削弱繁琐的计算.但是仍存在许多不符合《标准》理念的内容,难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1问题提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应当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和发展”.“教材中素材的选取,要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2].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线性规划问题是高中教材的新增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在新课改试验区的高考试题中,它也是常考点.因此,线性规划问题成为了一线教师教学的重点和关注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人教A版教材(简称“教材”)“线性规划问题”的编写可进一步完善.2对“线性规划问题”的探讨在“课程标准”的知识要求范围内,“线性规划问题”可有四种不同解法:平移法,顶点坐标比较法,待定系数法和向量法.这四种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背景不同.下面依次阐述.第一,“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提供的“线性规划问...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用课程标准来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受教材编制的局限,有时内容选择远离儿童的真实世界、缺少活动和探索的层次及空间.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为此.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与重组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观.这无疑对教师的成长.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及数学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新课程要求教师认识与挖掘教材内容中“育人”的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一、生活化对教学内容赋予生活意义与生命活力,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激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其主动探究的欲望和能力。1.以学生经验、成长需要为基础。教学内容应当与学生学习数学的经验相匹配。学习内容只有在学生经验的“最近发展区”上展开,…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依据。小学数学书面考试命题,无论如何改革,都必须紧扣“标准”新要求,凸现“标准”新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涛 《陕西教育》2004,(9):15-16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依据。小学数学书面考试命题,无论如何改革,都必须紧扣“标准”新要求,凸现“标准”新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晓莲 《新疆教育》2012,(23):196-196
从2012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在向深处发展。在“减负”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下,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做一粗浅的分析。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1.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的“题海战术”是应该摒弃的,而“题河战术”是必需的。“题河战术”是指教师在掌握教材和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设置的有针对性、代表性、适量的习题训练。“题河战术”绝不是加重学生负担的简单重复,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要用得恰到好处,争取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美国、德国三套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在内容选择上,三种版本数学教材虽然标题或名称不同,但都包括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基本知识点,在章节引入上,三种数学教材都使用了数学史素材,但是美国和德国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广度更广,德国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深度更深.美国版教材和德国版教材都注重突出勾股定理的距离意义.(2)在习题情境上,三种数学教材纯数学情境所占比例最多,都注重问题情景和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的生活情境,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3)在习题难度上,从“综合难度”上看,德国数学教材习题难度最大,其次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最后是美国数学教材;从“习题背景”上看,德国数学教材大于人教版数学教材大于美国数学教材;从“推理水平”上看,人教版数学教材大于德国数学教材大于美国数学教材;从“习题运算”和“知识含量”上看,德国和美国数学教材都大于人教版数学教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唐朝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人教版和北师大教材都把“鸡兔同笼”选人了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但由于教材定位不同、教师的设计思路不同,教学效果也有很大不同.笔者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整合教材,扬长避短,重新设计了“鸡兔同笼”这节课,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数学课程把知识和智力教育价值视为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而《数学课程标准》则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的颁布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  相似文献   

13.
索英 《西藏教育》2009,(3):26-27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拉萨市部分小学已试用近三年了。该套实验教材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探究性。而如何用好这套实验教材,使我们的数学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关系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学科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一些学者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相应的教材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这些意见有如下几个方面:1.一些数学教材的内容没有了数学的语言,不像数学教材了。2.初中阶段“平面几何”的提法不见了,代之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大大淡化了推理和证明,这将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3.目前课程标准创设的“螺旋上升”的体系不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4.追求“大众数学”,将有碍于数学精英的培养。5.数学课程与教材的这些变化,将降低数学教育的总体水平。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认识?数学教师都很关注。本刊近日就其中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负责人之一、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孙晓天。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重要特征,数学教育应帮助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此,数学文化不能只局限于以书本知识的形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继承,而应主动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在深刻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与学生学习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数学课程资源,即“数学从生活中来”。比…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数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数学教师正在弱化“吃透”数学教材的意识。“吃透”数学教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吃透”数学教材意味着教师对“熟悉”数学教材的超越,能真正认识到新旧不同数学教材的差异,能因地制宜地分析与利用教材,能以建设性的批判眼光审视教材,能“反向思考”、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材的制约作用和内在要求,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吃透”数学教材。为了能“吃透”数学教材,数学教师还应始终坚持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大数学”教学观.“大数学”教学研究加强教材整合,拓宽生活数学渠道,增加数学实践活动,突出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在生活“这一大课堂”中体验数学、学数学、做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实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最后,我们提出了实施“大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和做法,对实践效果做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数学新课程的几个为什么——访孙晓天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有一些学者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相应的教材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这些意见有如下几个方面:1.一些数学教材的内容没有了数学的语言,不像数学教材了;2.初中阶段“平面几何”的提法不见了,代之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大大淡化了推理和证明,这将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3.目前课程标准创设的“螺旋上升”的体系不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4.追求“大众数学”,将有碍于数学精英的培养。5.数学课程与教材的这些变化,将降低数学教育的总体水平。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认识?数学教师都很关注。本刊近日就其中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负责人之一、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孙晓天。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基本理念的“三句”变“两句”,即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变为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一改变,与过去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