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力”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东西,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阅读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意境,激活语言“张力”;利用“矛盾”,拉伸叙事“张力”;补充“空白”,生成角色“张力”。只有有效利用生成的“张力”引导学生细读、感知、揣摩,才能读出文章的情致与意蕴,读出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最终获得真实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教者,在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时,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发现文本中存在的"张力",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心中产生"张力",最终让学生通过阅读消除"张力",进而完成一次对文本的"解读"。本文试结合几则教例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生成"张力"。一、制造"矛盾"生成"张力"矛盾是一种抵触与对立。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对立与抵触之处,往往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调,进而产生"张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4.
行走在博大精深、广袤无边的数学世界里,有人感受更多的可能是"枯燥",有人却找到了"乐趣";有人体会最深的可能是"抽象",有人却读出了"生动";有人看到最多的可能是"单调",有人却领略了"丰富".本文要讲述的是:在数学的世界中,不但有知识、思想和方法,还蕴涵着生动的"育人元素".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品德课堂教学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本文主要从新课程下精心预设"意料生成";敏锐捕捉"意外生成";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教师、教材、课堂有机地相融、和谐地构建,充分展现动态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6.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本文以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侯秉琛《少年闰土》教学为例,对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语文味"进行品析,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凸显"语文味"的六个注重。注重个性解读,散发"语文味;注重诗化课堂,读出"语文味";注重"咬文嚼字",品尝"语文味";注重激发情感,感悟"语文味";注重拓展延伸,发展"语文味";注重师生互动,触摸"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重要的生命成长经历,也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经历。中学生物学优质课堂教学围绕"生命"这一核心,依赖并遵循学生的自然天性和内在成长规律,立足当下的生活,为了未来的生活,以实现生命成长和发展为皈依,生动地生成教学的过程;是多边立体互动的"对话场",是生成新知识、新认知,产生新问题、新思维,形成新观念、新智慧的"生成场";凸显生命活力和生长张力,彰显生命关怀,注重生命品质的提升;具有生命性、生活性、生动性、生成性和生长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8.
约翰.金通的多源流理论是分析政策生成过程的理论框架,《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符合这一框架。高等教育改革、民办教育现状及独立学院自身,与"触发性事件"政府介入,一起形成"问题源流";学者、投资方、高校和政府的政策共同体构成"政策源流";执政理念、国民情绪和公共舆论促成"政治源流"形成,三个源流共同作用打开"政策之窗",推动《办法》出台。  相似文献   

9.
今天学生的作文,大多数了无新意,这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学生畏惧写作的原因之一。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追求"陌生化",有所发现:阅读,要读出文本的"不一样"之处、作者的新"发现";写作,要写出自己"不一样"的感觉、自己独特的"发现"。能不能有所"发现",关键是你的眼睛、思想和心灵是否保持敏  相似文献   

10.
"张力"的本质是文本的内涵和外延的有机协调。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张力"的生成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高中英语阅读"张力"生成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创设满足"张力"生成的条件,利用多种途径生成文本的"张力"。"张力"生成的有效途径有: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对目标文本进行预热;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多种感官介入,实现文本的由抽象到具象;观察阅读前后情感变化,完成对文本的内化。  相似文献   

11.
全息学习旨在以"全人发展"为核心目标来聚焦"学习改革",力求打破传统课堂形态中"教与学"二元对立的局面,以学程融通,延展"先学"与"后学";学法融通,深化"合学"与"讲学";学教融通,生成"诊学"与"导学"等策略来发展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读写课程内容包括:读"自编教材",写"读书笔记";读"当代名家",写"作品简介";读"泰州名人",写"名人传记";读"千里历程",写"山水游记";读"励才校园",写"母校留言";读"主题美文",写"升格作文";读"经典影片",写"微型作文";读"古典诗词",写"现代小诗";读"专题名言",写"凡人名言"。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语文这门学科厚实丰盈起来了,激发了学生巨大的潜能,"共生"出了强大的精神磁场和语文学习力,达成了"读写共生"。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量大任务重,又是学生起步的阶段,因此创设高效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手段。经过几年的时间探索,探究出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提炼出教材的"亮点";合理使用教材,整出教材的"合力点";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析出课堂教学的"制高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潜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点。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环节的异化现象主要有创设的情境偏离教学主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教师忽视"知识情境",片面追求"生活情境";有的教师重视"预设情境",忽视"生成情境";还有的教师忽视情境的全程性;情境创设的方法选取不得当以及缺少主情境。  相似文献   

15.
从言意关系看文学意义的生成,它应该包括作者赋义、文本传意、读者和批评家释义三个阶段。就作者赋义而言,中国古人持"语言工具论",所以"言不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持"语言本体论",所以"意义生成于自身"。就文本传意而言,中国古人借"象"来传意,即"取象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在语言自身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寻求意义,凸显了文本自身的意义传承功能。就读者和批评家释义而言,中国古人认为意在言外,即"义生文外";而现代西方人则认为意义产生于作者、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中。总之,我们古人把这三个阶段统一成整体;而现代西方人则将它们推向了深入。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回归数学的本质?教学的力量在哪里?这其实一直是一线教师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但又不懈追求的话题。数学教学要回归到生活数学"本源",才能挖掘激发出数学课堂"活力";数学教学要回归到类比生成"本味",才能自然暴发出数学课堂"效力";数学教育要回归到人文教育"本真",才能完美散发出数学课堂"魅力"。以三个"回归"践行了"三会",以"三本""三力"阐释了"三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另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生成"。两者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相辅相成,只有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平衡,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博士生,全称"博士研究生"。所谓"博",就是"广取博纳,博采众长";所谓"士",就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所谓"研",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究",就是"正本清源、寻根问底";所谓"生",就是"创造创新、生机勃勃";而所谓"博士研究生",就是在学术方面博采众长、切磋琢磨、创造  相似文献   

19.
"思维意识"作为教育主体的"驱动性认知结构",是对教育理论进行实践转化的思考框架,更是理解教育理论、诠释教育事物与采取教学行动的基本立场.主体意识的觉醒、思维窠臼的跳脱与知识结构的完备是"思维意识"生成的前提条件,需要明晰实体性思维与关系性思维、预成性思维与生成性思维、分析性思维与筹划性思维之间的边界张力.问题意识与学习意识、研究意识与反思意识、批判意识与重建意识分别作为"思维意识"发生、驱动与生成的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了教育主体"思维意识"生成的运作模型."思维意识"的生成包括自我探索、外力介入、内化吸收与外化重建四个阶段,需要注重"辩证思维",敞开思维意识的对话空间;运用"过程思维",丰富教育主体的意识体验;形成"实践思维",重构思维意识的运演方式.  相似文献   

20.
"笔称”种种     
正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