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增强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注重作者生平经历和作品时代背景的介绍;把握好字、词、句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金云翘传”巳由作者全部译完。茲先将这一杰作的内容和诗人生平,作一简明介绍,请求读者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古诗教学,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非常重要,这对于学生理解古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简介作者"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为最佳呢?笔者不禁想起了曾经阅读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  相似文献   

4.
蔡莉 《考试周刊》2014,(65):35-36
鉴赏古典诗词需要知人论世,这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知人论世",认为"知人论世"不是单一片面地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和相关事件,而是从更大的背景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包括作者生平、流派、风格、情趣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营田辑要》是一部辑录历代屯田史料的专著,书中包含有丰富的屯田史料和作者本人的屯田思想,在屯垦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长期以来,该书为学界所忽视,价值有待于发掘。从作者生平、著作背景和内容入手,介绍著作概况,重点分析其屯田思想,简要评析该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温庭筠代表作《菩萨蛮》进行仔细品鉴,首先介绍作者生平和花间集的词坛意义;再次通过字,词,整句的词句意象解释和领会花间词对于后世词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场回放】 教室里正在上《天上的街市》。开课后,教师介绍了作者郭沫若的生平、作品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下来让学生依照幻灯片上划分的节奏朗读全诗,并指导学生用笔记下:  相似文献   

8.
诗歌重在朗读,本节课开始要指导朗读,再以朗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因为冰心先生的小诗内容主要围绕母爱、自然、童心来展开,介绍的文章很多,因此在作者生平介绍中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不再把它作为重点,而把重点放在读诗的指导上。  相似文献   

9.
何小五 《文教资料》2011,(12):16-17
严迪昌先生在《近代词钞》一书中介绍陶樑生平时认为是陶好友吴长卿所云,周骏富先生辑《清史稿》认为"林清事变"发生在嘉庆十九年,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有关原始文献资料试图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课件构思在教学初中第四册《古诗欣赏》时,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内容的设置上,分别安排了“作者小传”、“文体常识”、“写作背景”、“诗词释义”、“诗词赏析”、“学习指导”和“自测练习”几个单元。1.作者小传:对作者的生平做较为系统的介绍,着重突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人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分析作品中的形象、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品味作品的悠远意境、把握写作训练的过程等方面,贯穿德育教育,实现育德于教,文道统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吴健雄教授一生最杰出科学成就和她的生平,年青时期不论中学还是大学她都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她选择了核物理并走上了实验物理学研究的道路,在β衰变实验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介绍了吴健雄所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宇称不守恒实验,文章最后介绍了吴健雄本人的回忆及作者对吴健雄的赞扬与怀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吴健雄教授一生最杰出科学成就和她的生平,年青时期不论中学还是大学她都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她选择了核物理并走上了实验物理学研究的道路,在β衰变实验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介绍了吴健雄所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宇称不守恒实验,文章最后介绍了吴健雄本人的回忆及作者对吴健雄的赞扬与怀念。  相似文献   

14.
罗曼·雅各布森不拘一格地将作者、文本与语境统一起来,服务于生平与作品关系的研究,揭示出诗人的诗歌神话即诗歌文本潜在的深层结构所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被形式诗学所抛弃的"作者"和"语境"要素的决定价值,实现了对当时盛行的"庸俗生平主义"研究和"反生平主义"研究的超越。雅各布森的神话诗学既不同于"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文论,也不同于纯粹"以文本为中心"的形式文论,而是综合运用历史主义、结构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探究诗歌文本意义生成的条件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作者所搜集到的王茂荫的著述,在经过缜密的考证后,分别就刊刻过的《王侍郎奏议》 篇目和新发现的王茂荫奏议、书札、诗词、课稿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述,同时还介绍了王茂荫著述的序言、传 记资料、生平资料、家世资料和其它资料等。  相似文献   

16.
杨静芝 《学语文》2014,(2):13-13
正一、关注作者,深入了解写作背景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作者个人境遇与时代命运结合的产物,所以在每位作者的笔下都有着自己性格特征、命运遭际、思想见解和时代风物的投影,因此在进入正文的学习之前适当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莎士比亚的简单介绍以及他部分作品的片段,表达了笔者对莎士比亚的看法.作者认为,莎士比亚无论生平经历还是作品的语言运用,都充满了诗意化的色彩.他的经历充满诗人式的执着和传奇,作品几乎都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述;而语言则富有诗意,华丽优美又充满深刻的哲理.在作者看来,莎士比亚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8.
古诗教学,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非常重要,这对于学生理解古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简介作者”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为最佳呢?笔者不禁想起了曾经阅读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江雪》的案例。王老师先带领学生读懂了《江雪》的诗文内容。这时,有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的生平。 ②理清作者感悟生死和亲情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郭预衡先生主编《明代小品文合集》中,作者编注“于谦等五人’之册的“前言”,概括介绍于谦、程敏政、李东阳、罗、杨慎等车位作家的生平,扼要评价他们的小品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