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历史短暂却有着其文化的特殊性,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城市经济的发展、宽松多元的文化环境奠定了"草根"文学的受众、传播者基础,元代文学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他们的文学创作蕴涵着"草根"情结,在题旨境界、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自身独特鲜明的美感风貌。元杂剧和元散曲以通俗质朴的语言、直敷其事的表达方式反映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和愿望,典型体现着元代"草根"文学平民化、世俗化、创新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诗文的正统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元代相对衰微。元代文学的学习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这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  相似文献   

3.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正统诗、词、散文的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文学学习的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概说”部分概括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介绍了元代文学的基本情况.一、元代社会的性质。二、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三、元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在元代,戏剧、散曲、小说得以长足发展,逐渐取代了诗词散文而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2.诗、词、散文似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成就自不能比于唐宋,却保存了传统文学样式的种子,为明代的诗文起了一个开路作用。  相似文献   

4.
颜色词“黑”的非颜色意义在越南语与汉语之间既存在着共同点,又存在着不少差异.汉语与越南语颜色词“黑”的非颜色意义不仅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意义上也存在五个相似点及十二个不同点.这样的不同点主要源于两国地理、历史、风俗文化的不同及政治因素的差异,而越南人对汉文化的接收方式也是颜色词“黑”非颜色意义在两种语言间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草根”一词频频亮相于各种媒体,真可谓万人瞩目。上网随便一搜.那真是“草根”遍地.野草丛生。如:草根经济、草根文化、草根政治、草根文学、草根博客、草根工业、草根学者,甚至是草根MBA、草根和尚等等。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草根”。例如:  相似文献   

6.
“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其文体、主体、表达方式等方面异同的考察,可更好地探析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发展和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随着草根文化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事物被标注上了“草根”这层新的含义.面对草根文化迅猛的影响力,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草根的基本含义,并对现在社会上充斥着的杂乱不齐的草根文化加以区分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章试图通过草根文化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敬语是反映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人际关系的言语表达方式之一。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外”意识作为日本社会固有的文化特征,不仅在社会生活方面,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敬语表达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在敬语表达中存在强烈的“内·外”意识,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指出在学习任何一门外国语言时要先了解隐藏在该语言背后在文化韵味,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任红敏在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的《元代文坛格局与走向研究》,是当前元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该书从文坛格局和文体格局两个视角研究元代文学,全面审视了元代文学史、文化史的相关问题,是从史学观念到学理模式的重要创新。该书力图在“多元文化—文人活动—文学格局”的三维体系中,建立文学研究坚实的历史学、地理学和文化学支撑,增强文学研究的整体性、理论性和丰富性,是一部研究元代文学的宏观论著。  相似文献   

10.
元代散曲语言不同于前代的文学语言,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特色。元代散曲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大众化文学样式。本文通过对元代散曲语言特征的归纳,分析元代散曲独特风格背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汉语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工具,自然对文化传播有着极大的作用,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也就具备平衡语言与文化的作用.纵观翻译历史.对我国“五四”时期的翻译进行研究分析了译作语言经历的文言、白话、“欧化”语言几个转变过程,发现这种变化与当时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新时期译介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语境分析,生动揭示了特定时代的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择取和译介方式的制约和影响.最重要的是,从翻译的实际操作局面看,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在具体语言的转换中,文化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在跨文化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会存在得失的.  相似文献   

12.
元曲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素来与“唐诗”“宋词”并称。元曲的主体是元代杂剧。现存的元杂剧不过一百五六十种,绝大部分从明代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中流传下来。元曲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汉语发展的历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汉语自六朝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的词语和语法成份,尤其是宋元以降,汉语正从近代向现代逐渐过渡,各种语言要素此消彼长,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元曲尤其是其中  相似文献   

13.
魏晋诗坛上曾出现了大量直接以“死亡”为主题的挽歌诗。魏晋文人们所以能突破传统挽歌的表达方式而使挽歌成为个体抒情的特定文学样式,有时代思潮影响和文学观念发展的双重缘由。而且,“死亡”主题在魏晋具体各个时期文人挽歌诗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它展示着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生命观和诗歌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
元代汉语属于近代汉语,语言面貌已经较上古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元代是汉语和蒙古语发生大规模接触的时期,汉语自身发展的特点加上语言接触带来的影响,使元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语气词“者”和“著(着)”的使用可以印证汉语语法在这一时期所受的影响及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赵芬艳 《英语广场》2020,(15):46-48
委婉语作为中英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的共存,不仅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在人际沟通和交往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中英文化中委婉语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文化内涵二者都有着明显差异。本文试着分析了有关生老病死、性别偏见和种族歧视、职业和贫穷的委婉语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差异,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中西委婉语,从而达成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6.
草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辅导员教育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根文化的兴起看似偶然其实有着必然性,其独具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喜欢,尤其是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草根文化吸引大学生的同时也广泛地影响着喜爱它的大学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草根文化的兴起、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讨论辅导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利用草根文化的价值来继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和水平,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史是一部动态的发展史.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着自己的特征。生活在其间的文人儒客们受纷繁世界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心态,作家的生活遭路、生活实践决定着他们创作的风貌和成就的高低,元代文人的生活道路与以往各代文人大相径庭,构成了元代文学总体风貌的独特性,俗称“唐诗、来词、元曲”,元曲主要包括散曲和杂剧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它可以和唐诗、宋词相媲美。它代表着元代的文学特色。因此,曾有所谓“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作为文化的栽体,代表了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小见大,就部分动物名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喻意进行分析和比较,探究中西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ABB式三音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燕 《现代语文》2002,(4):150-151
ABB式三音词最早出现在《楚辞》中,在其产生之后,就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文学样式的选择,涓涓细流式地向前发展着,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始终未出现激增和暴涨,而到了元代,这一情况则出现了质的变化,ABB式三音词在元代语言中蔚为大观,大有独领风骚之势。ABB式三音词只所以会在元代出现如此剧烈的发展,除了语言内部规律和各种外因激荡交加的结果外,它与元杂剧、戏曲这样的文学样式在元代的兴盛是不无关系的。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上乘之作,是能够代表元代语言的书面作品之一。本文拟对《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