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一次心灵的对话,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以“我口说我心,我笔抒我情”,让习作成为学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台。另外由于语文园地中的另一项训练“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安排在本次习作后教学,便于总结经验获得提高。教学目标1.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会向别人说说心里话,能具体有条理地把压在心底的事和想法表达出来,鼓励真实而有创意的表达。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  相似文献   

2.
观察·积累·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习作首先应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在习作教学中 ,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启发学生积累所见、所闻 ,并积极思索 ;逐渐学会表达的方法 ,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林贤源 《教师》2014,(21):38-38
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习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读写结合,可安排在习作前、习作时和习作后这三个时间节点上。一、习作前,读写结合、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1.激发学生产生观察兴趣学生观察事物的直接兴趣可以引起  相似文献   

4.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学会修改是一个教学难点。习作互评能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习作互评的作用,明确习作互评的标准,掌握互评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若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离不开想象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是写好习作的前提,其次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学会精妙幻想、大胆猜想,同时要注意创新和巧妙的移植,这样就可以开启习作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小学习作指导不仅要生活化,还要注重不断积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即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积累,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以菊花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2.围绕习作内容及要求,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查阅和搜集资料、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3.将获得的资料和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不仅训练学生习作,还要学会修改习作.批改作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指点,通过示范修改,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习作的修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要有针对性.习作修改的良好习惯要逐步养成,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提高自改作文能力,最终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习作水平呢?近年来,我尝试改变习作作业的形式,变写作为“玩作”,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让学生以真实的见闻、亲身的经历和真切的感受为习作内容,让学生在心目中播下了这样一个信念:写作文不难,写作文很有趣味,写作文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变写为看。观察是习作的起点,要写好习作,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因此,我把写一篇习作的作业改为观察作业。观察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雨雪霜、花草树木;观察美丽的乡村、热闹的集市、可爱的动物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一次只布置观察一个方面,并指…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学生作文难,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师生双方的责任:一是教师期望过高,又限期得太死;二是学生的知识面窄、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不强,本身积累的材料少、选择能力差等原因.但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如何抓住这一时机,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学会习作、写好习作.我认为应该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使课堂如同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并借助于自然、人文、网络等信息,提供写作资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习作中再现生活,快快乐乐地学会习作.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一名班主任,语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习作,每次习作课,学生都觉得不知写什么、怎么写,几句话就能把习作完成,有些学生干脆就找来一篇习作东删一句,西删一句的,一篇被伤得支离破碎的文章交上来交差,所以这些年来我在习作领域中不断地探究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一、注重平时的积累1.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厚点的笔记本,每篇课文我们都最少积累两个词语和一个句子,积累的词语要把意思写出  相似文献   

12.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三点:关心时事,广闻博见;指导读书,汲取精华;指导方法,掌握技巧。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写作上的"有米之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都是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收效甚微.因此,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十分必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在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实施建议里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曾多次尝试让学生自改习作,形成作文批改"三步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哲人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试问,撬动整体学生习作水平的支点在哪里?众所周知,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其语文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没有好的方法,没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习作愿望,不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积累,不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表述方法,不培养一些良好的观察习惯,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学生习作能力快速提高的"支点"在习作评价,用评价的杠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行为和浓厚的习作兴趣。目前学生的习作评价体系五花八门,有的  相似文献   

15.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童趣资源,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大自然,去体验、感受多彩的童趣活动,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从中学会观察、分析与动手实践,做好小练笔,积累习作素材.利用童趣的素材训炼学生说完整话,说有条理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会习作,为以后的习作水平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喜欢上习作,快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好文章呢?我采取了“看”“记”“评”习作教学策略,开展三项有针对性的习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支架是帮助学生开展写作实践的重要帮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属于观察类习作,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教学时,笔者通过目标支架、方法支架、评改支架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提供观察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让教、学、练、评形成合力,整体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8.
自改习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习作批改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自改习作能力上。自改习作教学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方法和要领。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教学中,尤其要遵循有关教学原则,更好地提高自改习作的教学效率,更快地提高学生自改习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上好习作课,激励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积累习作素材之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必须熟谙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把握小学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根据学生习作的实际水平,采取实际有效的习作批改方式,根据批改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习作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要上好习作讲评课,取得实效,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引导,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层次的读,采用"导""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写法、学会修改,促进习作能力不断提高。下面,我就以《一次体验活动——穿针引线》这篇习作的讲评课为例,来谈一谈我的做法。一、目标导向,研读习作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功能。所以在目标导向教学中,目标的设置与适当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