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压力不一定就是重力如图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五力.防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抗是书受的且力?.不能.这百个力有以下根本的区别:1.性质不同重力是由于地法的吸引而产生的,同引力;而压力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而产生,周禅力.2,磁力构体和受力物体不同书受的正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问你是书;而桌面受的压力的磁力物体是书,受力如你是桌面.由此可见,这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并不是同一个力,所以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二、E力大小不一定总是邻于三大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而且其抒情特征相同,又都是一种有韵之文.所以统称为诗歌。但词又“别是一家,①词并不等于诗,它们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都存在着差异。诗词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形式上的,因为从艺术形式来看,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则是“长短句之诗”,它的句式是不整齐的,所以,人们习惯于以艺术形式的差别来区分诗词。但是,仅以句式是否整齐区分诗词是不科学的,例如,(注溪沙)的句式是整齐的,但它却是词而非诗;许多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的句式是不整齐的,但它却是诗而非词。所以;诗、词句式上的差异还不…  相似文献   

3.
“杀青”一词,源于先秦时代。那时,书大都用竹简(称“简”)、木简(称“牍”)制成。先在简和牍上刻字,接着在它们一边打孔,然后用丝绳或牛皮带编联起来,形成了形状像“册”字的书。又因为竹竿的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有油水成份,不易刻字;而且竹容易被虫蛀,所以古人就想出了火烤的办法,把竹简放到火上炙烤。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所以火烤是竹简制作的重要工序。  相似文献   

4.
请跟从我,我将领着你达到生前死后的幸福之乡。——苏格拉底工作之余,最感兴趣的晨读名人传记,这倒不是对名人崇拜,主要是想探究他们事业成功的秘密。久而久之,发现了一个规律:凡名人,其一生所以能有所建树,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能严于自律,能够战胜自我,管好自己;同时,也往往受益于良好的家教。而一般人一生很少作为,往往在管不住、管不好自己,自己对自己取放任态度;家庭教育也稀里糊涂,缺少章法,不成文章。所以。能否管理好自身,是否有一个好的家教,对一个人的一生乃至整个国家至关重要。人有人格,家有家道,国有国脉;国…  相似文献   

5.
“■”、“皙”、“■”形体近似,在文献使用上有混淆现象。从训诂角度来讲,“■”与“哲”是同源字,“皙”与“■”是异体字中的广义分形字;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来分析,这三个字有一个相同的构件“斤”,有相同的构件数目、结构方式、层级数目等,结构上确实极为近似。但是它们各自的不同构件决定这三个字具有不同的造字意图,所以,它们只可能是三个不同的字,而不可能互相合并。  相似文献   

6.
我家是个小小的世界。我,庞大而无战斗力的阿拉伯世界;弟弟,国小而军事强大的以色列;妈妈则是偏向以色列的西方列强。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我不得不对以色列处处让步,但以色列真是得寸进尺,不是抢我“戈兰高地”便是占我“约旦河西岸”,所以我家总是“战火纷飞”。可不,第一万零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相似文献   

7.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的名句,一般引述为孔子的言论,理解为“学习优秀的才可以做官”。其实这话不是孔子说的,释义也不是《论语》的本义,而是后人演绎而成的劝学格言。“学而”语见《论语低十“子张第十九”。朱熹集注本题往日。“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于夏为多—…·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原文为:“子夏回: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朱熹注文说:“优,有余力也;付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  相似文献   

8.
历代对崔颢《黄鹤楼》的评价都非常高,而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多有贬低。其实崔诗开篇滞缓重复,在精神上是消极的、悲观的,是个人之愁。李诗在句法上概括精炼;在章法上抒情怀古巧妙地结合;在境界上积极奋发、乐观向上,是时代精神的代表。所以李诗不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胜于崔诗,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求信仰和理想,但又不愿当傻瓜,所以会对玩世不恭表示崇拜;他们选择自主,又不愿被同伴视为被迫而为,所以宁愿犯错误;他们渴望理解与尊重,但又不愿放下面子主动倾诉,所以往往压抑自己而自我封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对青少年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他们的情感世界,由此而引发的冲突与悲剧时有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和校园自杀事件时有报道,师生冲突更是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成了一种校园中难以根治的“牛皮癣”。  相似文献   

10.
开学还没几天,各路“告急”,班上有个“怪人”:早自修从来不上,上课屡屡迟到,悠哉游哉;因理科成绩较差,所以干脆放弃,上课时堂而皇之地看课外书,老师劝她,还振振有辞:“我对理科没兴趣”;校服从来不穿,还戴着“首饰”,强词夺理地说:“课程改革不就倡导个性回归”;体育训练从不参加,问其原因,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1.
"がち"和"ぎみ"都是表倾向的接尾辞,由于二者都可以用来表示某种倾向,且意义容易混淆,所以经常有学者对二者本身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而接尾辞通常与上接词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上接词方面,"がち"和"ぎみ"依旧有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中心,教师点拨”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身心的解放:脑的解放,使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眼的解放,给他们创造了观察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嘴的解放配以脑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手的解放,则更为他们提供了创造的机会;至于学习空间的解放,则使他们获得了自由表现的空间。所以说“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不是“模型”、“圈圈”,而是真正使学生获得解放的手段。──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但其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思维僵化,…  相似文献   

13.
课题引入十分重要,而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却往往被忽视,以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结尾,费时少,收效大,可以使学生对整堂课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可以使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进行串联,条理清楚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伏笔,承上启下;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勇于攀登.如果一堂课有良好的开头,生动且有效的教学,最后却草草收场,难免使人感到虎头蛇尾,甚至还可能产生前功尽弃之弊.因而,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0月版《大学语文》是在2000年7月版《大学语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与原版本相比,当然,有三方面进步,仍存在五个方面的缺陷:1.体倒不一;2.知识介绍出现明显错误;3.知识不能与时俱进;4.介绍知识有的似是而非;5.知识不完备,所以这本教材还需修订。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深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16.
谈“力”     
“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学好物理要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还有“说服力”、“战斗力”、“人力”、“物力”等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人推车需要用力;人把书包提起需要用力;向下压一根弹簧需要用力;马拉车需要用力;像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随着肌肉紧张.所以,物理学上的力字,最初是从肌肉紧张而来.但是,在许许多多有力存在的事例中,并不需要肌肉紧张.例如,磁铁吸引小铁钉;用绸子摩擦过的…  相似文献   

17.
“腾格里”一词兼有“天”和“天神”双重含义。作为“天”,最早绝非指“天空”或“天穹”,而是指凡颠之称和凡颠上空或上方之称。在凡颠和凡颠上空或上方,也即“天”上,最引人注目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什么天体呢?毫无疑问,是日月星辰。在日月星辰中,太阳、月亮占据着无与伦比的显赫地位。所以,蒙古语族远古先民所崇拜的“腾格里”,最初指的便是太阳和月亮这两个有生命有人格的天体;太阳、月亮这两个有生命有人格的天体便是蒙古语族远古先民所崇拜的“腾格里”。当然,这一结论并不是最后的。  相似文献   

18.
“丑小鸭”     
那晚,我哭了。是安徒生的《丑小鸭》搅动了我坚强而脆弱的心弦,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 父母结婚四五年后才生下我姐姐,所以即便姐姐是女孩儿也备受全家人经营庄稼般的呵护,再加上姐姐乖巧伶俐,且生就一双汪汪的秋水般的大眼睛,因此姐姐自小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亲眼见到过因为教学参考书没有及时下发,有的教师没法“备课”而不能上课的现象;平日里,把“照抄照搬”教学参考当成是备课的人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该大力的倡导教师找回备课中的“自我”。  相似文献   

20.
“独特体验”与“价值取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有一段这样的原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段简要的描述,存在以下几个逻辑关系:1.因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材料的反映自然是多元化的;2.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化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多方面熏陶感染;3.因为课堂出现多元化的独特体验,所以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