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而言,受众主要是指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接受群体,其中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还有现代网络媒体的使用者.从另一角度而言,大众传媒的受众其实就是在大众传媒面前具有不同需求的个体.他们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其心理特征不可避免地因为媒体形式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也正是在这种不同的差异中,受众在接受媒体的文化传播方面,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电视人物访谈主要以视觉形象直接作用于受众,其传播符号既有声音和文字、更有图象的直接展示。它通过图像的剪接来传达观点和态度,又通过语言和字幕,进一步描述事实,表达观点。形象性和直观性是电视访谈的最大特点。也是其力量所在。这种节目形态能够有效地实现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人物永远是最有魅力的。每一类人、每一个群体,都有值得传媒去发现并放大给人们看的特定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特  相似文献   

3.
当前,网络时代给了人们更多交流的权利与空间,使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畅所欲言。但也正是此种自由,成为了给谣言推波助澜的工具。笔者认为,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其所滋生的网络受众心理,是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原因。网络语境下的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这种积极主动的地位促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复杂性高等特点。在网络传播的情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多元化,参与到事件当中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受众的心理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以近几年发生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受众心理的影响因素,并从受众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认知的角度出发,为引导受众正确合理地面对网络群体事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微 《新闻世界》2021,(3):70-73
媒体融合时代,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性逐渐降低,受众群体不断减少。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兴起,不但加剧新旧媒体间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传播的混乱和无序。在信息传播渠道复杂而多元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反转新闻的大量出现,使受众心理层面的消极因素不断被放大,极易引发舆论乱象,媒介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7.
卡普费雷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这个媒介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隐患,对谣言的传播学研究日益增多。谣言传播必须要有人,所以受众心理研究就颇为重要,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看到受众个人与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本文以河北"神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吃黄桃辟邪谣言为例,着重分析了谣言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心理和影响受众群体心理的因素并提出了谣言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对我国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受众作为与传媒相对应的范畴,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媒介的接受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这种变化表现为受众心理的多重矛盾。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画面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传媒,人们总愿意从宏观上对各种新闻媒体进行研究阐发,尤其是电视这种最常见的传播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视传媒的新闻画面将对受众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即试图对电视新闻画面这一微观课题作些探讨。新闻画面的传播特性电视新闻画面,是许多可视性非语言符号集合而成的总体形式,是信息传播的直接中介。电视新闻画面能使受众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消除对可靠信息的测不准疑惑,对画面内容产生认同心理。1、新闻现场的实证性。新闻画面的传播起到了“眼见真正为实”的作用。对于那些属于耳闻而非目睹的信息,受众总是认为经过记者加…  相似文献   

10.
曹蔚 《青年记者》2015,(5):62-63
新媒体语境下"碎片化"的受众受众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划分。受众的所指也是不断变化的,受众群的个体间存在差异性与多样性。由于受众具有流动性、广泛性、隔离性和匿名性的特征,其需求也是难以界定的。同时,受众在大众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播呈现出双向性,对于信息的选择也是由受众心理所决定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受众"碎片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和听众、观众是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正是这对矛盾运动推动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受众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环流中的半环。受众对广播电视的信息反馈,是对传播活动的最有效的支持。没有这种反馈,或者广播电台、电视台不能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这种反馈,其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广播电台、电视台不理睬受众的反馈,那么正常的传播活动就会终止。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受众是广播电视的服务对象,不断地满足变化着的受众需求,是广播电视的天职;满足受众需求的程度如何,是考察广播电…  相似文献   

13.
新闻编辑直接面向的是受众,受众的心理以及需求都影响着传播的效果。随着新闻受众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心态的变化,其心理接受也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受众的心理和眼光出发是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思路。本文在阐述受众与传播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受众心理的新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新闻编辑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讲坛》传播效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受众的心理在传播前后发生的变化。它通常有双重含义。狭义上是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显形的、潜在的。大众传播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但能否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与媒介传播内容和方式是否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的特征、媒介的素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两年来,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引起了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关注。这…  相似文献   

15.
杨若文 《今传媒》2007,(11):17-19
受众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均属于新闻情感信息的主动接受者.他们的情感反应,构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新闻刺激,既可引发各类受众群体的共同性情感反应,又可引发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受众个体不同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受众心理办好电视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视营销理念的逐渐确立,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增强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注重研究受众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这种需求,力争适销对路,提高电视节目的可视性与贴近性,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受众对事件或社会知识的解读往往直接来源于所接触到的传播符号.在所有的传播符号中,主持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他是一个活动的符号.这有两层意义:一方面他作为节目中的一个局部因素而存在,另一方面他作为个体的社会活动会成为影响受众心理的潜在因素.从这个角度讲,主持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非常重要,主持人的自律和他律不仅仅是主持人自身的问题,也关系着电视节目和中国电视的尊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深刻的社会转型中,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和环境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导致了电视受众心理的变化。信息社会、市场机制和经济全球化,在电视受众心理的变化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欢 《新闻世界》2013,(5):104-105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体育信息的受众也发生着改变。受众群体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变为生活的消遣,以满足自我精神的愉悦。而体育信息传播媒介为适应受众的这些变化,也在逐渐改变着体育信息的传播模式。以往那种缺少与受众互动的填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被彻底抛弃,代替的是多渠道的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双向传播模式,这种新模式将信息传播的话筒交给了受众本身。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促使新的传播方式诞生。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传播的拓扑结构不再呈现层次分明的树形,而是趋向于扁平化。曾经少数人享有的二次传播的权利,被每个参与传播的个体平均分配。每个个体的地位越来越平等,传播也从单向转变为双向。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受众被信息凝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而独特的群体集合。因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粘结度,我们将其称之为凝胶态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