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虽然我已经写了两三年的作文了,但还是不知道作文该怎么写?”作文课上,一向对作文头疼的马林问老师。“你每天都说话吗?”老师亲切地问马林。马林一脸疑惑“:说啊,天天都要说话、聊天。”“都聊些什么?”“什么都聊。和同学在一起就聊新鲜搞笑的事,聊新动画片,新玩具,新游戏什么的;和爸爸妈妈聊天,就聊生活和学习上的事……”马林越说越兴奋。老师打断马林的话:“好,你已经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马林一听蒙了:“没有啊,我没有写文章啊?”老师说“:其实,我们每次跟朋友和爸爸妈妈聊天的内容,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我们说的时候叫‘话’…  相似文献   

2.
“我就像一位拾垃圾的老太婆。整天埋首在学生习作中寻找错字、别句。”“满篇的废话、空话、套话,我一阅读学生作文就作呕发晕。”许多语文老师坐在一起,谈起批读学生作文,总是满腔怨言。从总体上看,学生作文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毕竟是学生学习阶段写作能力的真实反映啊。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总是习惯于以吹毛求疵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作文,当然会造成阅读上的疲惫。我们何不试试采用“集装”的方式来批阅学生作文呢?  相似文献   

3.
作文与育人     
古人常讲:“文品即人品。”上一学年我班一位女同学,在一篇《新学年开始的时候》的作文里写道:“啊!生活像一个爱折磨人的恶老头……我的希望就像一个个肥皂泡,开始它是多么绚丽多彩啊!可是不久它就破裂了。真是大失所望。”她在《我的……》作文中回顾了小学到初中成绩下降的经历后,写道:“同学们的歧视,老师的指责,家长的打骂,都对我刺激太大了,再也鼓不起当年的勇气,从此的我,一听说学习、考试就害怕,就厌恶,就自卑。啊,要是我今天发高烧住院就好了,免得明天搞那该死的学习。”一个生活在今天少女,为何对生活如此失…  相似文献   

4.
记忆糖果     
上课了,老师来了,“今天我们学习想象作文。”说着,老师便在黑板上写着。“哎,又是作文,烦死了。”我正觉得没劲,忽然发现同桌戴冬冬正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糖,偷偷地吃着。我小声地对他说:“戴冬冬,给我吃点吧!别小气啊!”“不给!”“好啊你,不给,不给我就告诉老师!”我威胁他说。“别别别!给你就是了!”他接着说,“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糖果吗?”“不知道。”“这是记忆糖果,你看这上面写着‘记忆糖果,语文数学第九册’,只要你吃了它,书上的知识就都记住了!”我笑了一声:“你吹牛,天下哪有这种糖啊!”于是我拿着书试了…  相似文献   

5.
于永正老师长期致力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他的作文教学精彩纷呈、出神入化,显示了高超的作文教学技巧、精湛的作文教学艺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原本不愿写作文的学生喜爱上了作文,他的教学令师生们赞叹不已。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于老师注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写作素材,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执教《爱鸟》时,于老师先发给学生一些有关鸟类的材料阅读,然后师生共同表演,老师扮作猎人,三名学生做拿书状在“树林”里学习。师:啊,这里的鸟真多啊。这只山雀可真肥呀。(端起猎枪,准备打鸟)生:不准打鸟…  相似文献   

6.
有老师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其中有一句“光是每星期的改作文,就让我累死了”.我脱口说了句:“谁让你改作文的?”说出这句话,就有点后悔,这下我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了.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很兴奋,他认为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啊,谁规定过语文老师一定要“批作文”“改作文”的?但是,更多的老师会认为这简直大逆不道,如同谋反:学生作文,怎么能不改呢?可是,这么多年的“批改”,有没有进步?为什么学生还是那么怕写作文?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常听一些中学生说:“我们学习语文,最怕的就是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作文课老师一般都作指导,讲的是一套怎样选材,怎样剪裁,怎样开头和结尾等,老师越讲,我们就越不知道怎么写。”为什么学生觉得无话可写呢?为什么老师越讲学生越不知道怎么写呢?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缺乏对客观事实的独特感受。最近,笔者尝试用“作文三步法”中的“感知”去指导学生写作,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感知”的确可以成为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如何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为了跟同志们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我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向专家们和老师们请教。关于写作能力的训练,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四人帮”干扰时期,“帮八股”的恶劣文风渗透到中学作文教学中来,一提作文,老师就头疼,学生就心烦。如果说“四人帮”反革命文风切断了文艺创作的生活源泉,破坏了文艺作品的生活土壤,造成了文艺园地的一片荒芜,那么,他们的恶劣文风向中学作文教学的渗透,也使学生的写作练习陷入了绝境。老师不敢引导学生面向生活的源泉,更不敢去研究写作的规律,作文指导也不敢脱离“主题先行论”那一套。学生拿起笔来,真话不能说,假话不知打哪儿说,只好抄  相似文献   

9.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10.
一一 《红领巾》2010,(6):34-37
说起心理描写,这可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常有老师在作文批语中写上“人物心理描写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好了”。学生也常常很郁闷:“我真的不会写心理啊!”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像作文教学会有好的效果。面对老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是啊,学生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来,却让老师画了一大堆红杠杠,批了些“语言不够简洁”、“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受打击,他们对作文哪能不怕?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在这些新的写作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教师把一大摞作文收来,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只看一下评语和分数,很少去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是老师费尽心思竟然是前功尽弃。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不就能养成自己改的习惯了吗?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击中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培…  相似文献   

14.
黑熊老师常常对学生说:“我对你们的要求不高,我只希望你们尽力……” 问题是,每当他一这么说,他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立刻就会叫:“有啊!我有尽力啊!我很尽力啊!我已经尽了全力啦!” 这个“尽不尽力”实在是很抽象,很多时候,黑熊老师明明觉得学  相似文献   

15.
黄淑兰 《学语文》2006,(4):36-36
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一、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想象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只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胡编滥遣,文章怎么写也写不长,惧怕老师规定字数。老师只要说:“不少于600字”,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要“啊”的一声,感到很惊讶,觉得要求过高,显得愁眉苦脸的样子。针对这种情况,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留意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一个作家的写作生涯,也像小溪似的,沿着流水向上游走,走啊,走啊,就会发现他也写过作文。我上小学时,就没少写作文。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写的是联句,比如老师写个“我”字,我就接着写“要吃糖”或“要买糖儿”。上改良私塾(私塾是私人教书,一般是学古文。“改良私塾”是学课本),学三、四年级课程时,我们基本上学写的是日记。我写的日记是豆腐账,从早晨起床一直写到晚上睡觉,能写一两千字。老师也不批评,还表扬我写得多。那时,老师也偶尔出一些作文题目让我们写。小学五年级后,我对作文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记叙文、描写文。哪…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遭遇的最大困境。每每老师布置作文总会招来学生一片惊呼:“又要写作文啦,痛苦啊。”而老师阅读批改学生作文也不是那么愉快的一件事。一个总体的感觉: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流于平淡,过程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文字不生动,感情不动人;写作议论文,乏于深刻,概括性不强,论点不鲜明...  相似文献   

18.
一、写“下水”作文 要贴近学生 开始写“下水”作 文时,都是以我自己的 认识、身份来写,后来 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 章学生不大感兴趣,经 了解,一说老师认识、 感受同我们不一样。于 是我试着改变自己,从 学生的角度去写,也就 是以学生的口气、用学 生的语言和观察角度 来反映学生的生活,袒 露学生的内心世界,效 果很好,学生听起来顺 耳,情感上产生共鸣。 特别是我专门对学生 虽然熟悉但又常认为 没什么可写的领域里 的素材进行独到的挖 掘,这样写成的文章常 使学生感到惊异:原来 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 可以人文啊!每当朗读 我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而且这种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近一时期,笔者听到和遇到的一些教育趣事,进一步验证了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学生身上多赚点“利息”一次语文考试,有位学生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还要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学生咬咬牙说:“我借。”…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出题一讲题——作文”,学生无话可说,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对作文失去兴趣。可见,作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品味其情趣,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