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珊·威尔逊的温情小说《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谱写了一个人狗患难与共的故事、也是一个父母子女间极爱生恨的故事、还是一个战胜自我直面过去的故事、更是一个酸甜苦辣生活本真的故事。文章借鉴近三十年来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从家庭系统心理学角度对主人公贾丝汀在面对现实、接受过去、展望未来时所经历的内心考验与漫长生活历程进行解读。当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就必然产生隔阂,宽容是家庭关系的稳定剂。  相似文献   

2.
家庭背景与子女高等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年数据,对子女的大学教育与家庭背景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在回归中重点考察了父母收入、教育及职业对子女上大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城镇居民中,父母收入对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有很大影响,这一影响比西方发达国家要大很多,说明在中国代际之间的不平等转移更为严重。同时,父母受教育情况与子女大学教育有正的显著相关关系,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南北两大民间故事村的伍家沟村和耿村在生活故事上有很多文化内涵类似的地方,如它们对智慧的推崇,对家庭和睦、和谐、和美的提倡、倡导良好的人际交往道德等。但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所受文化浸染的不同,伍家沟村和耿村民间生活故事在文化内涵上也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为伍家沟村民间生活故事崇善,而耿村民间生活故事尚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背景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社会资本三者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共同对子女受教育程度施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家庭资本、父母教育期望对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探索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与家庭文化资本三个资本纬度在学前教育机会获得中的作用机制,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的基线数据,根据以往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研究成果,引入父母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资本影响其子女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中间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对子女学前教育机会的获得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较小;父母教育期望在家庭资本与子女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为限制家庭资本对学前教育机会的影响,政府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保障弱势群体学前教育机会获得的权利;家庭应结合子女的能力形成恰当的远期与近期教育期望,并为教育期望的实现提供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伍家沟村与耿村鬼神故事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伍家沟村与耿村都有大量的鬼神故事,内容有同有异。伍家沟村故事中的鬼追求还阳者多,求食者多,耿村故事中的鬼勇于复仇抗恶者多。伍家沟村的神仙故事中神济世者多,人追求修道成仙多。耿村故事的神仙的品质两极分化,有一类神富于奉献精神,牺牲自己造福世人;另一类神贪婪好色,为害百姓。分析了上述现象的文化成因。阐述了两村鬼神故事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伦理强调自然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家庭作为伦理的第一个环节,必然包含着这种统一,这具体体现在婚姻、财产和子女及其教育等方面。一个好的社会应该强调和倡导家庭的实体性和稳定性,反对任性的离婚。家庭以婚姻为起点,以财产为外部定在,以子女为爱的稳定对象,同时又在离婚中走向情感的解体,在子女逐步成熟和独立的过程中走向伦理的解体,在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死亡中走向自然的解体。无论是哪一种解体都涉及到财产的处理问题。家庭解体之后,家庭成员将以个体性的方式进入到另一种客观性的关系模式之中,这就是市民社会。这些观念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家庭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中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分流成为教育分层的起始点和关键点。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基线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背景及其中间机制对教育分流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学习成绩是家庭背景影响教育分流的中间机制,优势家庭的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子女的教育过程,帮助子女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转化为子女选择普通高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对4717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就读高中类型的差异.结果显示:家庭职业阶层、父母受教育水平、收入、城乡居住地对子女获得优势高中的就读机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种家庭背景变量发挥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这两种家庭背景变量对子女就读私立高中的机会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方向不同,前者发挥的是正向促进作用,后者则是负向作用;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入读优势高中机会发挥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家庭背景因素.这提示职业阶层位置较低但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的家庭,可充分运用这种优势促使子女获取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实现下层精英的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禹家族家庭的研究是全面研究大禹的重要补充部分。相关文献中对大禹的出身及其父母的记载、大禹对待父亲被处决、大禹娶妻生子、大禹如何看待儿子"家天下"的行为等都有较多的记录。这些大禹"家"的故事表明当时的家族和家庭伦理观念已经形成:包括小团体化、私利化和经济关系亲缘化。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地区流传着大量以描摹朋友关系为旨归的故事,这些故事涵纳着民族民众对"朋友"这一伦理概念及其伦理规范的理解和思考.云南民族民间故事渗透的朋友伦理内蕴与正统伦理学观点尤其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相关论述存在着突出的不同,此种差异集中揭示了民族民众朋友伦理观的意义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民间故事村之一——湖北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是一个罕见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方面应切实将其列入工作日程,积极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虽是述奇记异之作,却是多具人情,对夫妇人伦、婚姻爱情、孝道、家庭和睦等家庭伦理有比较深入写照和思考,既有对家庭伦理的沦丧的批判,也有对闪耀其间的美好人伦的褒扬。蒲松龄的伦理思想虽还不能脱离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范畴,也还夹杂着封建主义的糟粕,但由于其自身体验的深刻、体察的入微和思想的通达,在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上萌生出超越时代的新的观念,体现了一位平民知识分子的独特思考和认知。  相似文献   

15.
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南京、深圳三地10所培智学校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家庭性教育状况的调查表明: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性教育比较薄弱,甚至在一些家庭中是空白的。表现在家长性知识匮乏;不少家长存在观念深处的问题,在对子女进行性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应扮演的角色认识不足:家长对智力落后儿童有被动的性教育行为,而主动、正面、积极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与指导的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未成年人进行孝德教育,必须继承与弘扬传统孝德的精华,其主要内容包括:孝养教育,孝敬教育,感恩教育等。加强未成年人的孝德教育,父母必须树立现代孝德教育观念;培养未成年人的孝德情感;为孩子树立孝敬父母的榜样;为孩子提供孝德实践机会,强化孝德体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使用自编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环境中文版量表(PES-CV),对河南省5所学校299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父母一起外出比例较高、外出年限较长、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学历较低;2.不同外出类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控制性两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应该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8.
安?恩莱特在《聚会》中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由于爱的缺失而导致的悲剧命运,它呈现出现代文明中两性之间、亲子之间、手足之间以及自我之间爱的缺失,表达了对家庭伦理失衡的忧思以及对健康家庭伦理的诉求。在恩莱特看来,“爱”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原则,是救赎伤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children in English primary schools perceive time and chronology in storybooks-whether the children are aware of the devices used in stories to manipulate time and chronological sequence, and whether their responses demonstrate their own ability to use these devices. Children aged between 3-9 years were involved in conversation about storybooks through the use of open-ended questions. Responses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the talk that reflected the children's awareness of the time dimension within the stories. The data suggest that children are able to use temporal terms and perceiv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or lack of it, at very early ages. If exposed to ideas about time within a meaningful context, young children are capable of surprisingly sophisticated idea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inding for teaching chronology and for the history curriculu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工作是精神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提倡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