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认为预习时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文,正与“养成读书习惯的目标相应和”,所以是“训练阅读的最重要阶段”。但事实上,预习要获得这样的地位,还需要大家去做许多的工作。把握特点、明确要求,正是其中的部分工作。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不妨先“顾名思义”,试解一下预习是什么?1.预习是一种铺垫。显然,预习是了解课文的阶段。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打好基础。因此,一方面,预习不能是“浮光掠影”的;另一方面,这又不必都要求“水…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中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对学习有一种满足感、渴求感与自豪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认识 语言文字训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凭借。“自读感悟——赏读积累——迁移运用”教学模式就是围绕学习语言而展开,努力将课文语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尝试。 二、操作方法 本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自读感悟。 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感受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读二至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后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复习总、分句群关系,懂得怎样进行分述。3.理解“鲜艳、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贴、疾飞、隐约可见、刹那间”等词,区分“愿望、希望、失望”词义。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了解翠鸟的外形,复习总、分句群。教学过程:一、从整体入手,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5.
一、编选意图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这五篇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组成一个单元,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一)阅渎教学: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合作”是学生的“内需”本期,在学了课文《太阳》和《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表达出他们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共栖现象和太阳相关知识的愿望。于是我们让学生回家搜集资料,第二天交流,以满足同学强烈的求知欲。可当把这个任务布置给同学们时,家境不太好的黄晓敏沮丧地说:“我家没电脑,也没有相关的书籍,怎么办?”陈洋马上说:“没关系,我家有…  相似文献   

7.
爱到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 ,他热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就是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前提、基础。可见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 ,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是光爱还不够 ,必须善于爱。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尊重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科学、合理地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融入学生生活 ,…  相似文献   

8.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生活中的收集与收藏(或其他兴趣爱好).习作之前,学生在老师的引领调动下,已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通过感悟语言实现了他们与文章的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的对话过程,在文本的引领下走进生活,并对自己的读书和学习有所思考.“生活,是一本需要毕生阅读的书.“阅读链接和综合练习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向更丰富更广阔的生活领域:语文学习融化在游览参观中,蕴含在收集收藏中,甚至在电视节目的观看中……在这样一段时间的酝酿积淀下,孩子们心中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想法,那么就给孩子一个抒发的机会吧!于是本次习作自然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次必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生活中的收集与收藏(或其他兴趣爱好)。习作之前,学生在老师的引领调动下,已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通过感悟语言实现了他们与文章的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的对话过程,在文本的引领下走进生活,并对自己的读书和学习有所思考“。生活,是一本需要毕生阅读的书。”阅读链接和综合练习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向更丰富更广阔的生活领域:语文学习融化在游览参观中,蕴含在收集收藏中,甚至在电视节目的观看中……在这样一段时间的酝酿积淀下,孩子们心中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想法,那么就给孩子一个抒发…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空间和时间,为他们的个性张扬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发展。一、自选预习方法——自主学习的前奏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寻疑问难,为课堂上的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奠好基石。以往有不少教师也十分重视“预习”这一环节,有的甚至硬性规定学生要按老师说的某一方法去预习。然而学生只不过是草草把课文读几遍,根本不知道预习的目的何在,认为有预习和没预习一个样。其原因在于这样的做法没有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鉴于这种情况,在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和谐统一。教师“导”而不牵,体现“辅助性”,学生“学”而不厌,体现“自主性”。教师既对“预习”授之以法,又不拘一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预习。(一)基础型即根据导读的要求,能正确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捕捉课文中的“生长点”,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2.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新选课文。课文讲述了战争时期,孤儿阮恒为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教学这篇课文,要落实“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读写训练重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一、理清文章脉络,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七册先后安排了“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内容,第八册送一步要求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几方面的训练内容是紧密联系、逐步加深的。也就是说归纳段意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概括保文主要…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与我们所说的自主学习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入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注重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叶老指出:“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阅读时,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可按“导读”提示自学,再读课文时要围绕思考练习进行探究,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如学习《白杨树》一课…  相似文献   

14.
在上《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先在课堂上交流一下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没想到竟然有几名学生说自己没有梦想。这让我很是震惊,在我看来,他们正值充满梦想的年龄,怎么会没有梦想?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丁丁和小飞机》,当时做梦都想开着飞机上天。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要体现生活与课堂、自主与引导、生成与预设、超越与守本四大理念。今天的孩子,哪怕是农村孩子,也没有见过碾米,因此课前要引导孩子去查阅资料做些生活准备;课文其他内容较浅显,应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理解;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重点还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以小写大、以平凡写伟大的写作方法上。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毛主席关心群众的生活小事,了解伟人十分注意生活小节的品质。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碾米是怎样一回事;待爸爸(妈妈)回家后,亲手给他们沏一杯茶,从中体验为别人付出的快乐。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新教材要求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优化 ,跟上时代的步伐 ,体现新教材的思想理念 ,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为终极目标 ,进行全面训练。一、初读课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1.让学生听读课文 (教师范读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初步理解题目的含义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课 ,从题目入手 ,抓住“进军”二字 ,可以初步了解课文是围绕这二字写“为什么、怎么样”向沙漠进军的问题 ,这样使学生很快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2 .让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了…  相似文献   

17.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做促读。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一、课前体验,课上质疑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体会回声,丰富学生的感知,也可以让学生查阅关于回声的资料。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自然地引入课文学习。此时教师要适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回声》,那么关于回声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创…  相似文献   

18.
我对讲读课文,教学过程常用“五环法”,力求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简介如下:《计划两则》内容浅显,易读好懂,也采用了这一教学流程.一、自读。要求同学细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练习.1.关于“计划”:(1)查字典、词典,了解“计划”一词的含义.(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明怎么样的工作或学习是有计划的?剖析一个例子,说明“有计划”的特点、好处.(3)作为应用文体裁的“计划”,有什么特点(参考“预习提示”)?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是一个具有极强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群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面对绚丽芬芳、异彩纷呈的课文内容,他们急需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去寻根求源,去挖掘、寻觅潜藏在生活中的“缩影”,走向生活找课文;面对立体的、五彩缤纷的生活空间,面对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社会环境,他们会很愉快地、情不自禁地跨越这条通道,指向课文找生活,将自己的学习与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链接在一起,从而真正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相似律动。一、依据语文实践活动,走向生活找课文所谓走向生活找课文,指的是在观察、分析生活的过程中,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 2.学习王子和小燕子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设想:安排一课时。 这篇童话是自读课。由于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自问自答”,对课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