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亦高 《新闻前哨》2011,(7):106-106
恩格斯关注艺术,对音乐尤甚。据德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资料,青年恩格斯在不来梅(Bremen)和柏林(Berlin)期间就曾写过大量信件,表明他对音乐的兴趣,叙述他在德国生动的音乐生活。较为全面反映恩格斯音乐传播思想的文章当属《莱茵省的节日》,  相似文献   

2.
“来自老山前线的通讯”专栏在《山东画报》上从1986年第二期开始连载,至第八期结束。刊出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有的女青年读着这些报道,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著名诗人臧克家看了之后,请他夫人来信给予了赞扬。一位东南亚的华侨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我是第一次负责编辑这种前线战斗生活的专栏报道。现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感情体会。  相似文献   

3.
朱伟 《图书馆》1999,(6):76
我被傅敏先生让进他的书房,书房的门楣上悬挂着傅雷先生和夫人朱梅馥的照片. 问起<傅雷家书>的出版,在沙发上坐定的傅敏淡淡地说:"没有什么故事可讲."其实,我们应该谢谢他,是他最早认识到这些信的价值,也是他最早将这些信加以编辑整理,这才有了今天已行销100多万册的<傅雷家书>.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初夏,凉风已经受到欢迎了。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洛埃·费希尔穿着天蓝短袖衫,头发银白,眼光柔和。他的夫人穿一件粉红短袖衫,金发闪烁,神情幽娴。两人并排坐在一张长沙发上。我提出了一个即景生情的问题: “请夫人谈谈对你丈夫从事记者职业的感想。”夫人稍稍坐正了,用自豪的口气说: “我非常高兴他从事新闻工作。这个工作的报酬不是很高的。但是内容丰富,充满新奇,可以摸到人民的脉  相似文献   

5.
4月7日,我收到了来自新华社办公厅的电话。打电话的陈秘书告诉我:“你写给穆青同志的信穆老收到了,他看了信很高兴、很感动。他本来要亲自给你写信、打电话,但最近他身体欠佳正在住院治疗,特委托我给你打电话转达他对你的亲切问候。你信中提到以后有机会来北京登门拜访穆老,请他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书上签名留念,他高兴地答应了,他欢迎你来北京到他家做客!”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21):75-76
<正>"口传电报"是马克思在说明口传信息速度时使用的一种形象比喻,源于他1868年6月20日写给恩格斯的书信。信中马克思向恩格斯描述自己被逼债的情形时用到了这个比喻。当时,他与女儿爱琳娜刚从曼彻斯特恩格斯的家里返回伦敦。在长达半个多月的度假期间,许多催款信(如煤气费)和恫吓信都被马克思以"外出"为借口推掉了。但是,他返回伦敦的消息,却像有人用电报通知这些债主似  相似文献   

7.
刘杲同志     
标题如此,非不敬也,而是刘的要求。但不是对写这篇文章的要求,而是对他称呼的要求。我有信呈上,抬头是刘署长,他回信给予纠正,说请称刘杲同志。于是自那以后,写信我只得改用毛笔书写,以示恭敬。不想有一次在北京,在一个总编辑培训班上,他给我们讲课后和学员们在一起用份饭。他坐到我的旁边,说你的信收到了,一般的信我都是随手扔了,但  相似文献   

8.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恩格斯在当天写给威廉·季卜克内西的信中说:"十九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头脑停止思想了.……虽然今天晚上我看到他仰卧在床上,面孔也永远不动了,但是我仍然不能想象,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  相似文献   

9.
1983年圣诞节,在英国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位记者请首相撒切尔夫人用最简短的话来概括一下当今世界的特点,她回答说——信息。从广播来说,尽可能地增加广播新闻的信  相似文献   

10.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11.
“请夏耕市长、周厚健董事长为中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信芯’彩电装箱封包!……”掌声,音乐,压混  相似文献   

12.
新书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0年出版以后,毛泽东特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求阅读这一卷的英译本。他的信是这样写的:“林克同志:选集第四卷英译本,请即询问是否已经译好如已译好,请即索取两本,一本给你,另一本交我,为盼”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声明”发表以后,12月17日,他又写了一信,说:“莫斯科声明英文译本出版了没有请你找两本来,我准备和你对读一遍。”此外,毛泽东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在学习马列…  相似文献   

13.
司徒汉帮助我采访八九年初,我在《歌剧艺术》编辑部工作时,采访过一位英藉华人音乐博士——何士能先生。当时,在旁作陪的有何先生的表哥司徒汉先生,那是我第一次认识这位“大指挥家”。作陪的还有何先生的表姐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司徒璧双女士,她和司徒汉是堂宗兄妹。席间,司徒汉先生没有一点指挥家的架子,当我听不懂何先生的广东土话时,他和璧双轮番当我的翻译。何士能先生谈及中国音乐在英国的地位时,一些音乐领域的术语和专业名词诸如“头紧腹圆尾轻收”“打击乐”等等时,司徒汉先生还借助于手势为我解说。采访即将结束,司徒汉先生告诉我,他的夫人顾葆瑜女士也在歌剧院工作,是位“女高音”。可惜的是,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2005,(1):67-67
著名翻译家蒋路,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勤奋实干、工作严谨、淡泊名利。他的夫人凌芝回忆:“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生活与美学》旧译本,译者周扬主动提出请蒋路将他这本由英文转译的书根据俄文校订。在校订过程中,蒋路曾几次对我说,这比他自己翻译困难、麻烦得多。《生活与美学》是英译本的名字,校订时蒋路恢  相似文献   

15.
若干年前,有一位青年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人地生疏,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很有影响的柯里蒙先生,不久他接到了柯里蒙先生的回信,信中说:"只要你愿意依照我的话去做,我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职位。现在请你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馆?这家报馆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罗瑞卿同志逝世以后,报上发表了他的遗诗,深受群众欢迎。四川人民出版社立即向罗瑞卿同志的夫人郝治平同志约稿,任白戈同志也给郝治平同志写了信。郝治平同志八月二十六日回了信。九月十七日他们已收到罗瑞卿同志遗诗二十一首、遗照三张、手迹两张,力争尽快出版《罗瑞卿诗选》,以纪念罗瑞卿同志。下面是郝治平同志的信: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3):69-70
<正>1877年7月1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是一份论述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理论刊物办刊方针的重要文献,全文约700字,收入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34卷48-49页。马克思在这封信中,就新闻工作者、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改良主义者维德·弗兰茨(Wiede Franz)创办《新社会》杂志并邀请他和恩格斯撰稿一事,论述了  相似文献   

18.
到1931年5月,第一部的前5章完成。奥斯特洛夫斯基把一些章节分别寄给朋友,请他们协助打印和提出意见。他在信中也谈及创作环境: “我现今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写作的。几乎片刻不得安宁。”  相似文献   

19.
墙上的镜框里是穿着长衫,昂首前行的鲁迅先生的像片,书柜里满满地排列着良友版的各种图书,写字台上是有些散乱的书刊和摊开的信稿。小客厅显得十分雅致和宁静。我和他坐在临窗的小沙发上边喝茶边聊天,较多的是我聆听着他的谈话,娓娓地。和家璧同志已有过多次这样的小谈,只要有机会去上海,我都在这小客厅里受过他的亲切接待,有时也被留在那里,和他一起享用由他夫人烹制的佳肴……三十年代位于北四川路海宁路附近的良友图书公司和《良友画报》、《良友文学丛刊》等,于我都并不陌生;但开始和家璧同志交往,则已是七十年代后期的事了。可能出于对…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客观存在着的认以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之一。亦如运用抽象思维一样,运用形象思维也能够获得对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认识。正如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时所指出的:“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给马尔加丽塔·哈克纳斯的信》,《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