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冲淡平易、闲适淡雅的闲适小品文.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十分浓厚,尤其是他对于晚明“三袁”的“性灵说”的推崇,成就了他闲适小品文主要的文学风格.通过梳理周作人小品文形成的源流及其创作过程中的主张,以及其小品文最终的命运,来逐层探寻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从现代人的角度重新估价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文学价值,力图给它们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以“言志”坚守文学本体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坚持认为文学是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对中国现代小品文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言志”既促成了现代散文的美学转型。也导致小品文故意脱离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4.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它承载了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思想和独特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独特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其所反映出来的文人情怀也绰约多姿,包括对自我性情的表达与张扬,对文艺创作的实践与探讨,对佳山秀水的留念与向往等。这种高扬的文人情怀因此也具有了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6.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现代散文诗在“五四”期间从国外移植引进,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蔚为大观,是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的。首先,它与新文学革命密切相关,在诗体大解放的白话诗论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这一文体能自由、艺术地展示内外交因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隐秘的内心世界;当然,本民族诗文渗透的文学艺术传统对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影响更是内在而长久的。  相似文献   

8.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化”不仅影响了汉语词汇、语法,而且对文学文体也有潜在的影响,适度地欧化,使现代散文卓有成就。欧化给现代散文带来文体上的新变,与传统散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具有亲切自然的风味;与旧白话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10.
刘丹 《现代语文》2014,(12):44-45
在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字,包括了许多文体。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将各种文体合并归类,尚有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古文中文体甚多,这在现代散文中也颇有延续,比如日记、书信、游记、传记等。有的则是变了名称,如序跋变成前言后记。但现代散文也催生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文体,主要就是小品、随笔、杂文和报告文学等。小品与随笔,古时也有,但多指短小的篇章。现代小品文主张抒写性灵,颇有个性解放之义。随笔不同于古来的笔记体,还接受了外来影响,尤其是英法随笔的参照。再如杂文,也叫随感录、杂感等,因鲁迅的倡导而形成一种文体。报告文学,也是新兴的体裁。孙犁说:“文艺通讯,包括了通讯、速写、特写、访问记、印象记,以至报告文学,这些文学上的短小形式。”报告文学,也就是一种文艺通讯,但更讲究文学手法或表现。散文中不只是一体,而是多体共存。就此而言,散文颇有母体之义。不仅催生出许多子文体,本身仍是一体,一种富有弹性的文体。散文的文体,相对于诗歌与小说及戏剧来说更难界定,或者说更具弹性。散文的另一种区分是着眼于表现的,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等。朱光潜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可以纳到四大范畴里去,就是情理事态。”而在《情与辞》中又这样说:“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这里首重情致,显然是着眼于文学意味的。余光中在《不老的缪斯》中则分了六项,即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及状物。若加上写人一项,就齐全了。  相似文献   

11.
路翎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现代知识者形象。然而从传统的士大夫“蜕变”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知识者,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些饱尝精神苦刑的现代知识者,进行着九死未悔的追求与探索,在血与火的背景下主体精神的喷发与人格的重建,最终走向“人底完成”。因此,路翎是以“达到未来的桥梁”的前瞻意识,凸显现代知识者精神“炼狱”的特殊性与艰难性。而对这种精神苦刑的展现与描绘,在一般作家的笔下确实较难以见到。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坚定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亦积极儒化西洋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理解现代新儒家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认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角度,知识分子文化始终是处在国家主义文化和无政府主义文化之间的夹缝中,并受到从两个方面来的排挤和压制的文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自身也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两种思想倾向,但它们从根本上不等同于中国古代的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是两种知识分子文化形态,这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带来了复杂性和艰难性.加强文化选择的自觉性,并且自觉承担自己所选择的文化道路上的风险和困难,尽量克服自我文化选择的盲目性,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个性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年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那时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个性研究的层面上,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系,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却不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由国家领导机关通过政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的是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的组织,是通过科学(学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开始发展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表现在:无"我"、无"理",而有"道"(整体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随笔的话语建构,离不开国外现代文艺思潮和现代随笔理论的影响,这典型地表现在中国现代知识者接受西方现代性的批判观念,从而将社会启蒙、社会变革、人生改造统一到随笔的创作中去。与传统随笔比较,中国现代随笔出现了在西方现代性特征影响下前所未有的新美学特质。其表现为:其一,兴之所至,任心闲话。西方现代随笔标举的“闲话”境界极具美学意味,在中国现代知识者笔下就是“我手写我口”,将随笔创作视为谈天说地、率意随心、恣意创作的一种体现。其二,个性精神,人格色彩。中国现代知识者在挣脱封建樊篱而获得西方现代性特征后,就将随笔创作视为强化个人感情色彩,突出批判意识的一种自由文类。其三,信笔涂鸦与雕心刻骨。现代随笔是“表面”的“平常”与“苦心雕刻的妙笔”的结合,同样也能达到“美文”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文学在创作水平上与古代文学难以相比,但在推动社会变革上却有此前文学难以企及之处,个中缘由为近代知识分子将社会变革的重任假学术和意识形态之手赋予文学,形成“学术———意识形态———文学”这一文学生成模式,与古代文学纯个人抒写绝然不同。典型的近代知识分子兼具传统功名与初步的西方文化素养,秉持“援西入中”学术观念,传统儒学“经世”意识被赋予新内涵,推动近代“子学”爆发,“实用”观念因之成为意识形态核心要素,对近代文学生成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文”对我国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现代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传媒的兴盛,促进了“美文”的传播;而“美文”也在文化普及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西方对"世界历史"的必然性开创及其崭新发展模式的强力示范,决定了作为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主题之一——现代化事业处于"后发展"的事实。历史主题即是理论主旨。历经思想激辩及历史剧变,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的核心意识形态。现代新儒学因其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等实体历史方面的软弱无力而"移居"海外,但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其超越近代西方文化绑架而对传统价值充分尊重的策略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因正在成为中国意识的有益补充而重新获得讨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特别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已成为当代知识分子文学的源头和先导,是当今作家创作知识分子题材作品和当今读者解读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参照系统。“五四”及二十年代前半期,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鲁迅是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开拓者,叶绍钧是中坚,张闻天的《路途》有其特殊意义,其他“三派四种”中的作品是其“平均分数”,多写感受,少写性格是其特点,也是其弱点。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和沈从文的小说中知识分子是批判和否定的对象,但二者的创作主旨完全不同,鲁迅否定和拒绝了传统文明,强调和突出了现代文明。而沈从文与之相反,实质是对现代文明的有意对抗和背离及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回归,完全放弃了“五四”文学的主题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