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以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种“自主学习”可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炽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相似文献   

2.
<正> 新课程理念是要设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与实践能力的发展。1 从跟教师学转变为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相对立,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的“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教学策略,其根本的转折点是教师由讲转向导,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其特点是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学的潜能,解决各自的现有发展区的问题,通过课堂的开放性、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解决学生最近发展的问题,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先学后教,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核心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三个字 :“实”、“疑”、“活”。“实”即“真实、扎实、朴实”。教学的“实”即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有效地、深入地学习。“疑”即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着对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  相似文献   

6.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自主探究学习”以变教师“教我学”为学生“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让学生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自主探索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自己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学习”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辅导者”的基础之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表达、创造等各种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紧紧抓住课…  相似文献   

8.
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失为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学生学习的动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科学引导等。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为他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并进行科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谭轶斌 《上海教育》2010,(24):32-33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让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能学”,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建立“想学”,在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会学”。  相似文献   

10.
“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这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相似文献   

11.
赵小燕 《天津教育》2023,(13):67-68
<正>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独立与自觉学习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能力。《论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需要兴趣和自主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索与学习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初中英语课程的改革需要尊重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英语课程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最后的停息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所谓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实际上就是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培养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为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论述建立英语自主性学习平台数据库、建立英语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平台、建立英语自主性学习辅导平台,试对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性学习平台的建立模式作探析。论述了自主性学习平台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性学习代表了研究性学习与数字化学习两种发展趋势的有机融合。教师通过平台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来促进英语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黄莉莉 《学子》2014,(11):25-25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是建立在真正自我基础上的“能学”、“想学”和“会学”。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以学生个体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它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兴起的新式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亲自探索,大胆实践,得出结论或规律性认识,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发展他们的学习力,实现自主性发展。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理论同语文教学实践的关系分析,旨在系统展现了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师介入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者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庞维国(2001)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是对学习者的意识、态度、行为和能力的综合要求,即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督促等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行为。然而,我国目前的相关讨论基本都是在批判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自主的重要性,却相对忽视了对教师介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懂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融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目标设计的参与者,学习资源的挖掘者,思维发展的体验者,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掌握自主学习的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都尽量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很少去对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究其原因,教师认为这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方静 《宁夏教育》2006,(7):69-70
“探究式学习”源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其基本模式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通过“探究”、“会话”,完成“意义建构”。探究式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探究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这样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海明  张建 《江苏教育》2001,(18):29-30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二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偏小,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所限,在如何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并不多。其实,“幼学如生漆”,我们在教学中,便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了“凸现自我发展,培养自主意识”的课堂教学研究,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萌芽,帮助学生形成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