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介绍当前一些主流的"网络成瘾"概念,重点述评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参考价值较高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如:1997年APA提出的标准、国外的Young、Davis、中国台湾的陈淑惠、中国大陆欧居湖等人所倡导的网络成瘾标准。笔者认为,网络成瘾概念和诊断标准会渐趋统一,研究的方法也将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在近几年是一个使用频繁的概念,它不仅使社会、教育领域感到困惑,也促进了心理学、卫生学界对它的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医疗及其管理机构都提出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围绕的主要是痛苦、社会功能受损和生活方式的否认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同的研究主体对网络成瘾行为表现和自我意识的状态又有不同的表述,由此导致对"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不一致,但由于把握了共同的三个核心问题,使得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也将逐步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网络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疾病诊断范畴.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充分了解大学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心理原因和机制,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过度使用网络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对网络成瘾有了明确的定义。如何用《标准》来界定学生的上网成瘾程度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是急需要研究的问题。要在科学界定网络成瘾和过度使用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管理,关注重点人群,在预防上下功夫;对于网络成瘾者应当采取医学、心理、思想教育、军训和社会体验"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在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量表评价和借鉴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网络成瘾量表,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结合36名网络成瘾者在该量表上的得分,最终确定在量表总得分上大于39分的被试就可以初步诊断为具有网络成瘾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网成瘾是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杀手”,它已成为当前社会问题之一。从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可知: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诱因之一。采取宽容、民主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成因及预测方法,研究的缺陷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成因及预测方法,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缺陷,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网络游戏成瘾是人们在进行相关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首先在对行为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形成机制和原因作了详细剖析, 指出"初级正向学习机制、次级放大过程和冲突性后果"等三要素的交互作用, 构成了成瘾的基本机制, 而导致成瘾的原因则是由于"环境、客体和主体"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按照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5类: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所占的比重最大,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约95%是缺少父爱的男性青少年。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又主要源于家庭伤害。通过对3000余名患者病例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缺失,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湖南省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分析网瘾形成的因素,为有效防治大学生网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瘾者与未成瘾者的对比分析,可知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偏好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色情、网络交友四个方面,必须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以某高校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总结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深远影响。然而,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使青少年在网络使用中出现成瘾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明确把握网络成瘾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是探求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前提。界定网络成瘾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产生原因,并且提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措施,对于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促进其正确使用网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鸿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51-53,6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对294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电子邮箱、多媒体娱乐等,主要的上网动机是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有2%的大学生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状,31.3%的大学生有轻微成瘾症状;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相关,上网时间过长及较多使用网上聊天I、CQ、网络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的人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网络成瘾调查量表对通化地区四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进行测验,共收集有效问卷896份,从中筛选出具有网络成瘾倾向者85名,占被试群体的9.4%。成瘾组和非成瘾组性别、上网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上网最长时间、每周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是危险因素,收发电子邮件是保护因素。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危害社会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良因素造成的。积极心理学领域出发,分析造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纠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614名大学生被试,考察生活事件、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生活事件和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直接影响;生活事件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主要是网络情感支持)间接影响网络成瘾倾向。该研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和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