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载言和书事是史书用以记录人物言行的主要笔法,是《史》、《汉》以来用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史书中文学表征的重要体现。《晋书》的载言和书事文笔简洁,但是在人物的塑造上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寓无形的评价于群像对比之中,同时善用互著来揭示事件的复杂性,体现了文史的融合,在众多史书里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
纪传体是文学的一种体例,是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文学著作的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上古神话及《诗经》中就有了纪传体文学的萌芽,经过由铜器铭文、《尚书》到《左传》、《战国策》的发展,纪传体文学逐渐形成。司马迁著成《史记》标志着纪传体文学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3.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6,(6):71-76
傅畅《晋诸公赞》属于史书"杂史"类别,作于归顺胡人政权之后,即西晋永嘉六年至东晋咸和五年之间。它继承了《史记》《汉书》等传记笔法,叙写西晋时期帝王、公卿百官及贵族女性等人物。传主经历颇为曲折,不乏传奇的色彩,典型事件与典型细节描写也得到重视,富有文学性。《晋诸公赞》的主要贡献在历史方面,它是官修魏晋史书所依据的材料之一,也可以补充正史记载的不足。此外还被编入了古代的类书,在知识的普及、传播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总之,该书在古代史学、文学乃至整个文化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正>《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有着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初中语文第六册的课文——《曹刿论战》就节选自这部极具史学与文学价值的史书。笔者多年从事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认为它有较高的教学价  相似文献   

6.
春秋论谏辞令大多收在《左传》和《国语》这两部史书中,虽然它们依附于史书,但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论谏辞令多运用“总分”式结构,在修辞上主要运用对比、排比、比喻、引用等手法.论谏辞令作家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和对辞令结构的精心安排,使文章说理更完整,气势更畅达.  相似文献   

7.
《圣经·旧约》中的原始小说,是由文人完成的艺术创作,风调独绝,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学作品。 《旧约》是按犹太教教义写希伯来民族古老文明的一部史书,一部文学总集。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记和文学典籍。但是,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史书或文学书能象《圣经·旧约》那样跟众多民族的精神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一代又一代人的  相似文献   

8.
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将包含预言的志怪故事引入《三国志》中,是通过预言这一媒介将史书与小说沟通、结合,用文学故事之含义注释史书所述历史事件,阐发历史事件所含深义以及给人的启示,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小说的轮廓,启发了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圣经》为一部世界公认的哲学巨著,其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内涵。《圣经》同时也是一般对希伯来人历史进行记录的史书。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英美文学的发生深受《圣经》的影响,其成为众多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英美文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部书,不要混为一谈。《三国志》是一部史书,《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的史料而再度创作的文学巨著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它是一部独特的历史著作,与《国语》一样,是国别体史书,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的次序,辑录与十二国有关的史实497条,33卷。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讫于秦并六国之后,约当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216年。它可能是秦汉间编纂的史书,作者及成书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原来可能只是战国时期史官们记录下来的史料和纵横家、策士们用于揣摩、演练口才的文稿。这样的拼盘式的东西,名称也极多,如《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后经刘向整理,并定名为《战国策》,这一堆芜杂而错乱的文稿才变得流畅可读。  相似文献   

12.
《史记》以人为纲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继《左传》、《战国策》之后,以其精湛的写人艺术、娴熟的写人技巧,成为史传文学的丰碑,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后世文学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具有文学性的作品,如《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文艺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等写景抒情的小品文,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狼》是构思奇妙、寓意丰厚的文言小说;《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等虽节选自史书,但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刘知几《史通》的问世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对已往史书进行了总结,并且为后人撰写史书提供了指导原则,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在行文中,刘知几对《左传》颇为重视,每每将《左传》视为其史学理论的根据,不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左传》的史学价值,而且涉及其文学价值,虽然在当时没有被普遍认同,但客观上是对唐代《左传》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在《左传》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一些文学史书说《小说月报》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这不完全合乎史实。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回忆《小说月报》革新前后的情况说:“事实上,它始终是商务印书馆的刊物;如果《小说月报》的言论为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中的守旧派所不能容忍时,商务当局就要横加干涉。”从此有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又把《小说月报》说成和文学  相似文献   

17.
形成或产生于南朝时期的正史《后汉书》、《宋书》、《南齐书》、《梁书》与《陈书》在史传人物的形象塑造方面比较注重描述其文艺修养,其中主要以显现史传人物的文学才能为主,对其绘画、棋艺、音乐等方面的才能也加以积极而广泛的反映。史臣的这种选择固然与南朝崇尚文雅的社会风气有极其重要的关系,但是文学才艺能力的展示对于官修史书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丰富了传统史学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加大了叙事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力度,拓展了人物的描写范畴。  相似文献   

18.
《圣经》不仅是一部具有非常深邃内涵的哲学巨著,也是一部记录希伯来人历史的史书。《圣经》对于英美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成为了最基本的素材宝库,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文对《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古代"小说"的定义以及文学特点的角度对《世说新语》的文体进行考辨,《世说新语》是小说,其特征不具备称为史书的条件,同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