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水力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6):147-150
为了更好地研究MRI成像技术和图像重建算法,采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创建了MRI仿真平台。该平台模拟了线性、螺旋及并行扫描3种成像方式,可以导入不同模型图像,设计K空间扫描轨迹,模拟K空间数据采集过程,显示采集信号的波形。对这3种成像方式的图像重建加以实现,并对重建误差进行了分析。该平台为其它各种MRI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新算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对并行磁共振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工程实现进行了研究,采用C++语言创建了GRAPPA算法类。用成员函数的形式对GRAPPA算法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了封装,完成了重建系数的求解、拟合缺失的相位编码行、傅立叶重建等功能。调用GRAPPA类可以快速地重建出高质量的MRI图像,在图像重建领域为国内开发具有并行成像功能的超导MRI扫描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基于压缩感知的磁共振(MRI)重建方法处理动态MRI数据时,需要将其向量化,但这种操作会在一定程度破坏数据内部的结构信息,从而有可能会降低重建质量.本文直接面向张量数据,建立了动态MRI重建的张量稀疏加低秩模型框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的求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NJW算法计算量大和分水岭算法易产生过分割现象且对噪声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效且鲁棒的方法,即阈值形态学分水岭结合谱聚类(SC)算法对MRI图像进行分割。使用Frost滤波结合形态学闭运算对输入图像进行去噪和增强处理,采用阈值形态学分水岭算法对灰度图像进行预分割,并采用改进的SC算法进行全局最优聚类,得到分割结果图像。改进的SC算法是用K HarmomcMeans(KHM)取替K means(KM)进行聚类,可提高稳定性和算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分割MRI图像且具有计算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中国数字人男一号”CT图像、MRI图像为研究素材,对同一人体同期CT图像与MRl图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效果进行比较评价。在此基础上实现同期CT图像与MRI图像的三维融合重建图像。方法:首先介绍小波变换图像融合方法、算法、图像融合过程与步骤;然后对CT图像进行骨骼组织分割;其次,通过使用图像预处理及二维空间变换处理,解决两种骨骼组织分割图像参数差异较大的问题;最后,对这两种模式的骨骼组织分割图像在配准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并给出融合结果。结果:实现了CT图像和MRI图像的二维空间融合及三维重建。结论:小波变换图像融合方法对常用的CT/MRI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数据的特点,在聚类fMRI数据时,两个体素之间的距离通常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空间距离,而是和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有关的距离测度.在双曲相关系数(Hyperbol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HCC)距离度量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距离测度,并提出了改进模糊聚类算法的定义、算法评价标准和算法参数的优化方法,然后将改进后的模糊聚类算法分别在任务态和静息态f MRI数据上与基于HCC距离度量的模糊聚类算法进行比较,最后通过比较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模糊聚类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
Propeller成像是一种可以自动减少运动伪影的MRI数据采集方式,是目前国内开发磁共振扫描仪力求具备的一项关键技术。对非均匀间隔采集的图像重建方法进行了研究,对Propeller采集的MRD数据文件的读取,k-空间原始数据及轨迹的显示,以及Propeller图像重建过程进行了分析,为Propeller图像重建算法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尺度小波变换实现数字图像的融合,其融合算法可分为基于像素级和基于区域级两大类.通过对CT图像和MRI图像实现图像融合并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定量评价,表明在多尺度小波变换的各种融合算法中,基于小波系数频带方向最大值融合算法能提供更好的可视性和清晰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现有MRI实验教学的弊端,提出一种以自行研发的基于Web技术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仿真训练系统作为开放性实验平台来有效整合所有与MRI相关课程的开放实验教学新模式。以期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理解所有MRI基本知识、MRI检查的基本操作及流程,并初步确立MRI影诊思路。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三维重建设计是以DICOM脑部MRI图像序列为研究对象,首先为了保持图像边缘的对比度算法采用各项异向性扩散滤波器来去除原始图像中的噪声干扰,然后使用高斯滤波来平衡边缘检测中平滑和边缘模糊之间的矛盾,进而运用映射滤波器来提高边缘像素点间的对比度.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水平集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快速步进分割算法,实现脑脊液的快速准确分割.在分割后,使用移动立方体实现图像的三维重建,建立了脑脊液的三维形态模型.  相似文献   

11.
MRI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实习生进入MRI实习岗位之前,本科室会为实习生安排MRI安全教育课程,从理论讲解、案例展示、现场体验等环节开展教学,包括受检者、陪检人员、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安全,让实习生从进入临床的第一时间就重视MRI安全,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21,(5):120-125
CT、MRI等医学影像是实现脊椎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脊椎块进行自动定位与分割,可帮助医生对相关脊椎疾病进行高效诊断.然而,脊椎医学影像存在区域像素接近、边界模糊、样本少等特点,对于传统分割算法及深度学习方法提出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对称响应滤波和分水岭的脊椎块分割方法,首先提出对称响应滤波算法实现脊椎区域定位,进而使用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算法实现脊椎块精确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对脊椎块进行自动定位与分割,取得高于目前流行方法的分割性能,在脊椎疾病辅助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针对其原理的实验实训教学一直是难点。由于成本高昂、设备巨大、扫描参数固化,教学效率低等原因,直接使用MRI真机和小型磁共振教学实验仪一方面无法完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批量化的MRI技术实验教学,另一方面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局限了MRI的应用潜力,弱化了对学生图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力培养。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研思考,提出了小型MRI模拟设备与虚拟软件相结合是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小型模拟设备进行结构教学,虚拟MRI实验实训软件进行原理教学,该软件能够模拟MRI的整个过程,正向与逆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与掌握MRI相关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N+1"的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较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MRI对明确诊断、判断病因及疗效、选择治疗方案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MRI图象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CVT)由Ribes于1925年首次报道,过去临床诊断较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如CT、MRI及DSA的发展,该病得以早期诊断。现将我们所见的CVT15例,就其临床CT、MRI及DSA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ornwaldt囊肿的低场MRI表现特征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40例颅脑低场MRI资料,重点分析Tornwaldt囊肿MRI表现特点、出现率、临床表现。结果:5840例中发现108例Tornwaldt囊肿,出现率为1.85%。病变位于鼻咽后壁正中粘膜下,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或长径:2mm~23mm,平均9mm。病灶呈T1W低T2WI高信号(类似脑脊液信号)75例,呈T1WI及T2WI高信号33例。82例无明显相关症状,26例有咽部和(或)颈前不适症状。结论:Tornwaldt具有特征性的发病部位及MRI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17.
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仿生优化算法,其分布式计算机制及与其它算法的良好结合性,使其在短期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首先在简述蚁群算法基本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算法的发展及研究状况作简要概述,然后结合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改进模型,对算法在不同优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介绍,最后结合蚁群算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对算法的发展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仿生优化算法是模拟自然中生物体的行为或状态的算法总称。由于该类算法的随机性和相对复杂性,故其应用范围较传统算法更广。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苍狼算法及鸽群智能算法的背景、基本原理及实现步骤,深入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对该类算法的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最小生成树问题的贪心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最小生成树问题的两种贪心算法: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给出了算法步骤,设计了算法实现的一般模式,并介绍了它们的几种改进算法及时间效率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钼靶X线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80.55%(29/36),MRI诊断准确率为88.88%(32/36);综合两者影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44%(34/36),明显优于单一钼靶X线摄影或MRI检查(P<0.05)。结论:钼靶X线摄影操作简单,对微小钙化敏感,为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MRI检查能显示乳腺内病变的细微结构,两者结合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