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西部汉长城遗迹及其相关问题考李并成史载,贯穿河西走廊的汉长城始筑于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条长城今天遗存情况如何?在敦煌市西部一带遗迹较清楚,学界所作研究亦较多,而在河西其他地区却大段损毁,其历史面貌若明若暗...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有“金张掖”之称的张掖市,是兰州以西至乌鲁木齐之间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张掖师范学院,1962年停办,1978年恢复建立张掖师专,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河西学院。学院以教师教育为主,农、工、管理等多学科综合发展,担负着河西乃至全省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直接服务范围达27.6万平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6,(6):32-36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的商贸交流之路,其商贸活动大致分为三段:一是中原到河西走廊;二是河西走廊到敦煌以西的哈密;三是哈密到西方诸国。中段的河西走廊是丝路古道的必经通道,在承接东西方贸易往来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倡导在河西走廊开办"互市",既规范了商贸交易,又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丝路商贸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有许多的交通要道,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走廊”。一、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数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因其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又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15世纪以后,逐渐衰落。目前亦是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考古所见河西走廊西部的农业发展杜思平,李永平河西走廊西部,自然地理上指嘉峪关以西星星峡以东,行政地理上包括甘肃省的酒泉、嘉峪关两地市。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段,这里的绿洲农业至今在我国西部农业发展中具有典型性。本世纪大规模发现的石器时代遗...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经营河西以前,河西走廊主要居住着月氏、乌孙、匈奴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畜牧经济是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主要的经济形式。汉武帝经营河西以后,匈奴败走大漠以北,中央王朝对这一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和开发屯垦活动,由此揭开了河西走廊农耕经济发展的序幕。此后,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在河西走廊得到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以农耕经济为主、农牧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7.
居延汉简所见《兵簿》《被兵簿》──兼论居延边塞兵器配给赵沛汉武帝继位是汉匈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汉政府一改以往对匈奴的战略防御,主动发动对匈奴的战略反击,收复了河南地及河西走廊,从武帝元封到太初年间先后在河西地区建立了河西四郡。太初三年(前102年...  相似文献   

8.
《魏书·食货志》中“河西”的地望,清代直到今天的许多学者均指认为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本文则以大量史料,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牲畜徙牧转场的路线、绿洲的环境容量、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形等考出,“河西”非指河西走廊,而是今鄂尔多斯高原及其周围一带。  相似文献   

9.
河西的地域观念在唐代发生了变迁。唐朝前期的河西是指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即今甘肃西部及青海北部地区。但安史之乱后,河西之地逐渐没入吐蕃。随着唐廷对收复失地的无望,河西在地域上的界定随之发生变化,转而指代旧关内道北部的内地,即今山西、陕西间黄河以西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河西走廊。这是个非常漂亮的名字。“河西”的发音,听起来清新悦耳,内秀温柔;“走廊”则让人感觉豪迈旷阔,辽远绵长。“河西”与“走廊”放一起,不由得使人联想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牛羊成群、驼铃悠扬等诸如此类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研究古代河西走廊军事防务问题的过程中,就走廊南边的防卫也提出了新说,认为在那里也有一道长城。八十年代初陈良先生在他的力作《丝路史话》中说:“河西长城还有一件极可注意的事。即除了北部塞垣以外,南部祁连山的广大地区也筑有关塞和烽火台。例如四十多年前古浪与永登交界的鸟鞘岭,岭南就有令人注意的长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东部新发现的一条汉长城———汉扌胥次县至媪围县段长城勘察李并成一问题的缘起史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驱逐匈奴、开拓河西走廊之后不久,即在河西北境陆续修建了绵延一千多公里的长城塞垣,以隔绝羌匈,屏蔽边境安全,维护西域通道的畅通。据...  相似文献   

13.
唐末沙州(敦煌)张议潮的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七节——回纥吐蕃和南诏——中,关於吐蕃部分,有一段说:“从八世纪末年起,吐蕃和唐朝之间经常有战争。安史之乱爆发以後,吐蕃的力量不断向北伸展,除占有西藏、青海等地以外,又攻入河西一带,截断唐朝和西域的交通;……驻在西域的孤立无援的唐军,坚持了几十年,到八世纪後期,终於被吐蕃消灭了。”“九世纪中期吐蕃发生了内乱,开始衰落,唐朝乘机出兵,收复了河西走廊的东部,接着河西走廊的西部人民以张义潮为首起兵打败了吐蕃的军队,於是河西走廊的全部和西域的一部分,又划入唐朝的版图。”关於张议潮光复河西走廊西部的一段史实,因为新旧两唐书没有张议潮传难於找到完整的参考资料。今姑试做一系统说明,或者对於初一教课能够略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河西文化”论邵如林打开中国地图,将眼光投向西部,在布满高山深壑的正在崛起着的青藏高原与多是沙漠戈壁的蒙古高原的接合部,有一条长千余公里、宽百公里或数十公里的瓶颈般的狭长地带,沟通着东西部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著名的甘肃省河酉走廊地区。河西走廊,东起乌鞘...  相似文献   

15.
河西的范围,随历史发展有所不同。本书采用汉唐界说,指今日甘、青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总面积28万多平方公里。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于巩固西北边防、加强西北与中原的联系以及疏通中西交往等方面,都居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7,(4):30-34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位于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是联系中原同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往的必经之路。其地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分布有高山、绿洲、戈壁、沙漠,拥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流河水系。明廷对河西走廊作了全方位的战略审视,其中对甘州的经营尤为重视,主要体现在陕西行都司治所的迁移。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陕西行都司治所由河州移至庄浪再移至甘州,最终确立了甘州的战略防务体系,这是由甘州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地理形胜比其它各州更为重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过去不少人把甘州回鹘称为河西回鹘,我觉得单用甘州或河西之名都不够确切。因为甘州不足代表全部河西走廊,而河西一名则历史上相同于此名者不少,只有以河西走廊之名表述维吾尔族先民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才能使人清楚知道其地理位置。在中国只有自兰州黄河以西,迤逦南峙高耸入云的祁连山,北障龙首合黎山所形成的二千里路平原地带才是最确切的河西走廊。国内外不少人在叙述河西走廊的维吾尔族先民时,不从汉代开始,而是到了唐代才约略叙述了一点。如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称:“武宗以后,回鹘内乱,酋长来降,入居中  相似文献   

18.
樊国栋 《甘肃教育》2010,(16):13-13
1983年以来,甘肃省实施“两西”建设计划,即利用河西走廊有利条件安置以定西为主的中部贫困地区移民。瓜州县被确定为重点实施地区,县上成立移民安置指挥部,在腰站子乡集中安置“两西”移民6925人,并于2009年挂牌成立了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乡。  相似文献   

19.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张掖师专是位于甘肃西部河西走廊的一所普通高校。“西部大开发,张掖师专怎么办”?“将一个什么样的张掖师专带入对世纪”?围绕着这些重大课题,学校以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理清了思路,确定了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目标。一、适应西部开发,增强服务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甘肃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河西地区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因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再造河西”的伟大战略。西部大开发和再…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省率先奔小康的区域,然而支撑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祁连山水土涵养林及其生态环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席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经该县加大径流量流向走廊北部。祁连山水土涵养林、冰川是河西走廊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生命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本,调整地城经济才能有效促进河西走席地域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