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法,论证了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具有高度一致性。相信随着东西方人们审美观念的逐步融合,武术会逐渐被世人所接纳。认为武术步入奥运殿堂乃双赢之举:一方面有利于武术的发展和对外传播;另一方面能使奥林匹克更加绚丽多彩,更能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2.
文化因素决定了武术运动存在的历史长度与质量。人们对武术运动的关注逐渐由运动本身向武术文化内涵与价值的追求转变。这一根本转变直接影响着后奥运武术运动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充分发掘武术文化内涵与本质。研究发现,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生"、"养"、"和"、"合"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对武术文化内涵的深入与发掘与研究,将对武术运动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将有助于推动武术运动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术动漫: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了武术动漫化呈现的重要意义。武术动漫化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有利于世人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有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动漫以"新生代"为消费主体、能有效降低"文化折扣"、雅俗共赏等特征有助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挥动漫对于武术传播的优势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以来,武术的被分解,使武术越来越"貌合神离",使武术离"武德"越来越远。基于北京首届世界武博会思考武术的发展。同为搏击类竞技项目,武术却以套路和散打分项进行比赛。武术如何"以武会友,以搏励志"和"以武求道"?武术既要"文化化",还要"简单化",方为正途。掘深武术传承之路,拳种方式传习武术,太极拳种示范效应,良好模式带动发展;拓宽武术推广之径,推动太极推手入奥,技术和规则"标准化",修身养性追求武道。"文化化"掘深武术传承之路带动"简单化"拓宽武术推广之径,"简单化"拓宽武术推广之径促进"文化化"掘深武术传承之路,这是武术发展的辩证之道。  相似文献   

5.
论武术教育思想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武术思想的历史嬗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武术进行新的认识,对武术教育进行定义,认为高校的武术教育要树立"人本位"的教育思想,培养"身、心、群"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技兼备"的武术人才,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人类学为视角,对不同时期武术概念进行资料梳理与学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学意蕴中武术概念的解释性理解.研究认为:对于武术概念的解读需跨越体育技术以及文化的特定领域范畴,应视其作为一种人类身体的活动现象进行更加普遍意义的人类行为审视;武术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或者说是一项身体"唯美技术",更应理解为不同地域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人类学身体文化领域所关注的"身体结构"、"身体意象"和"身体符号"三个维度对武术特有的"身体技术"身体艺术"身体文化"属性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探讨和诠释武术概念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建立优秀武术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武术文化这个“瑕瑜互见”的文化体进行了深度剖析。首先回顾了自党的十六大把文化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之后武术文化研究的十年进展,主要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从3方面简要总结了武术的和谐文化内涵,最后重点列举了严重影响武术文化发展的4方面残存糟粕,并指出了武术文化研究的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向。该研究对于“构建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体系,规划武术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以西方体育准则为发展趋向的竞技武术,成为当代武术运动的主体,导致武术的功法练习被置于较低位置,而且越来越不重视。然而武术功法是武术的基础,没有了功法武术就失去了本质。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功法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是一个严肃沉重的话题。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功法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捍卫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尊严。  相似文献   

9.
武术概念新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念是人们有关客观对象本质的认知,是理论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武术的概念同样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文中首先对近五十年来所作出的几个武术定义进行了评述,然后依据逻辑学的要求对该概念进行释义,提出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技击之道是维系中华传统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并延伸出了以技、身、性三者有机结合的基本价值体系,由此铸造了传统武术在历史上博大、深邃的文化景象。  相似文献   

10.
到底什么是中国武术?它产生于何时?是如何产生的?此类问题虽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似乎至今并没有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由此导致了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解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武术不仅是现代语境下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因此研究武术的概念,首先应该对中国武术产生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格斗技能可以理解为武术的最初源头,但中国武术直接脱胎的母体则是古代武艺。武术与武艺的最终剥离,大约发生在我国的秦末汉初时期。而作为中国武术的真正形成,则应该是在我国的宋代。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实证举例等研究方法,对明星效应及武术明星的概念、武术发展困境与武术明星效应的相关性、非武术明星效应对武术传播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吸收更多非武术专业出道的明星,打造出一套全新的集武术竞赛、艺术、娱乐、表演、舞台于一体的明星秀期播类电视节目,不仅可以拓宽武术传播的途径,而且能够促使武术成为大众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武术的防身功用、健身价值、文化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武术人才尤其是武术专业教师、教练员的需求量增大,其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以书法艺术与武术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两者在技艺学习过程中的相辅相成的相通之处,探讨普通高校武术专业课程中开设书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以期为普通高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困惑与征途:对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面对的全球背景下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压抑、国内竞技武术的排挤及其生存内环境的恶化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传统武术要发展,需要在传承方式、人才后备培养、传播方式及科研力量等方面不断开拓,要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理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技击性及多样性,实现良性循环,不断拓展传统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空间,给21世纪的中国传统武术以科学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技术文化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武术文化是以为发展依托,以技击技术为其基本特征与文化发展原点,在“无争”的思想引导下向着具有艺术性的套路发展,成为中国武术在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审美观念下对技击的改造性的记录和情感性的表达。中国武术的独特文化魅力是在“打练统一”的习练方式中进行体认与感知的,对武术文化与技术的多样性体悟与表达诉说着武术“和而不同”的繁荣景观。  相似文献   

15.
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已经走向了世界,但是能否被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正确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俄罗斯学者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其观点对中华武术全面地融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不无裨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福建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福建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表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福建武术风格形成的物质基础;"宗族门派观与尚武特质"构成了福建武术文化典型的社会特征;"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积淀起福建武术文化厚重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集大成者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具体包括提振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对内价值;作为世界认知中国的窗口的对外传播价值;充满和谐意蕴的普世价值等。但是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存在着共通语境欠缺、武术的过度自信与自卑、中国传媒力量单薄等障碍。在分析动漫诸多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样态有助于武术对外传播障碍的消解,提出了武术动漫传播应该关注武术内容的符号化、动漫设计的陌生化和动漫的意义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传播学、文化学为理论基础,对武术进入奥运会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其原因在于中国武术传播的缺失和传承的固守。  相似文献   

19.
唐朝"武科制"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唐朝“武科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创立“武科制”是武则天革新朝政,选拔将帅建立新的军事体育制度的需要,是武则天政权“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杰自为助”,“务取实才真贤”培植扩大其亲信势力的必然结果。“武科制”创立:为“习武”之人敞开了入仕之门,有助于唐朝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和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为国家遴选优秀的武术军事体育人才提供方便,提高了将帅军事体育素质;冲破了“贱武右文”的陈腐观念,对唐朝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