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职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教学情感的渗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实用能力培养的三结合,为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服务,为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育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诱发、视野的开拓、热爱祖国语言感悟的激发,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一向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一个不知美为何物、没有美感的人,他的情感是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以此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因为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学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有效运用语文教学中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探讨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并对其具体实施策略进行阐述,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学生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完成情感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徐玉仙 《文教资料》2012,(11):69-70
职高语文教育大纲要求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形式,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作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这个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情感培养首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在平时关心、关注学生,促进师生情感认同;其次,阅读欣赏文章,以美文感动学生,培养学生的情商;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刘克智 《考试周刊》2014,(54):41-4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可以从优化教学情境、抓形象的活现、培养语感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当代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着意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组织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从而达到使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陈永清 《教学随笔》2016,(8):140-14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就是审美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创设审美情景;由境入情,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由情入理,情感启迪等手段,完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17):71-72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而且情感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积极探索和实践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就是审美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创设审美情景;由境入情,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由情入理,情感启迪等手段,完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