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这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这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主要从内涵、特征、内容、作用以及生成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基于原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不断反思而形成的内隐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默会性、综合性、反思性等特征,是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知识的统一、个人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的统一、教学观与学生观的统一.教师实践知识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与专业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培训、自我反思以及知识管理等手段获得实践知识.部分研究者对教师实践知识持赞同态度,同时少数学者坚持理论知识在教师知识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4.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同时也是人类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知识观也必须实现这一转向。由此,作者提出“生活知识观”的范畴,然后对其进一步阐述。生活知识观的思维方式或立场是存在论、生活论;选择论;生成论、创造论。生活知识观的内涵是:知识来源于人的生活,通过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为了人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 观。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作为教师首选。教师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打造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实现生活情境和数学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迫于高考的压力而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粗暴地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得语文学习功能异化的弊病愈加严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愈益凸现.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摒弃陈旧落后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生活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走进缤纷的生活.这就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充满活力;构建多元平台,让生活走进语文;采用多种形式,让生活与语文双向互动,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7.
课程观是教师的"课程哲学"。新时代,上好思政课要求思政课教师努力实现课程观的时代转向。课程价值观、课程知识观、课程发展观是教师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三个构成维度。提升课程育人价值,增强教学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思政课教师须立足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确立起社会与个体和谐共生的课程价值观,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有机统一的课程知识观,"预成"和"生成"相互转化的课程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教师职场的一种可能生活,直接存在于教师的创造性和给予性活动中。要实现这种可能幸福,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幸福观、形成积极的幸福体悟性向、达成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主观幸福体验,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生命境界、端正职业认识、增强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让生活素材走进职业高中政治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为素材,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时事政治、影视资料以及走向社会实践,以期学生感受生活、分享生活、回归生活,从而达到生活感悟和知识体验的统一与升华。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教学观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自身的发展经历了自在、自为和自由阶段,相应的教学观也随之进一步发展,自在教学阶段的教学观是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生活教学观;自为教学时期的教学观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忠诚于知识,却背弃了人的需要,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交往,并将人异化为一种工具;自由教学时期的教学观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整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是真正以人为目的的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教学观。  相似文献   

11.
学习生活是学生的特殊生存过程。只有从对学习的关注转向对学习生活的关注,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人文性是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中反映出来的人的生活的基本特性体系,表现为规范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理解性与体验性的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学习生活应具有人文性。学习生活的人文性考察,就是以人的生活特性体系为依据,探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生存状况。当前的学习生活突显了规范性,弱化了生成性;畸显了理解性,远离了体验性;强调了社会性,削弱了个体性。这导致了学习生活中人的失落与学习生活主体的异化现象,影响着学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知识观转型与课程变革的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威型知识观包括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它确信知识的必然性、真理性,知识权威导致课程的控制。批判型知识观包括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及其相近流派的知识观,它主张不确定性、建构性和个体体验性,提倡平等对话,然而又使课程改革缺乏目标,失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审视当前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应坚持科学与人文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继承与创新统一等。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它不是供教师传授的经典,更不是供学生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内容编排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那么,应如何合理利用教材,提高教学实效呢?一、突出生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材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而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学也越来越接近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大数学观,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充分利用课本的趣味性板块,提高知识的利用价值;通过对训练题目和生活的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大数学观。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小学教师“会诊-反思”集中培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中小学教师会诊-反思集中培训模式的缘由:回归培训实然需求,发挥学员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教师会诊-反思集中培训模式的理念基础:在知识观上,强调学员学问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统一;在教学观上,重视培训过程是学员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师生观上,强调培训过程是主体间性的互动。会诊-反思集中培训模式在运行策略上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剖析、集体会诊、自我反思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思与学习。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促成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与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自我存在的彰显、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个人知识的管理、一种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亦是一种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这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获得了其基本的现实性。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随机写作,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学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以质朴、简单、直接的语言及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实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通过生活体验写作,中小学教师将成为一个敏行的教育学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在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教育被定义为教—学的过程,因此教师们的角色发展呈现出了“知识庸人”的特点。在此影响下教师们的日常生活、职业生活、科学世界,皆呈现出线性的、平面的、单向度的发展。基于此,“哲学式教师”凭借其自身的反思性、知识性、创新性、生命性的特点,成为了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新追求。本研究首先从“知识庸人”侵犯教师的三重生活世界开始,简述了教师转向“哲学式教师”的必要性,并依据哲学式教师的图像特征分析了其之于教师在教育观、教师行为、知识观发展的意义。最后依据哲学式教师的形象特征,透过哲学家的哲学式隐喻侧写出了具体的哲学式教师的教育观、发展观、知识观的精神图像,帮助教师从角色固化向自我发展取向的教师形象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的重要性。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凡此种种,无不要求教师必须实行生活化教学。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传统知识观基础上的教师知识观,把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基本定位在学科知识体系上,这种学科体系的教师教育理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建立在后现代基础上的知识观则强调知识的批判性、生成性、个体性、情境性、价值关涉性及隐性。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全新教师知识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育研究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应是一种得到充分证据支持的可靠信念,个体经验不是合法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才能成为“知识”。这种知识理念不仅在理论上难以立足,而且在实践上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使教育研究远离教育实践。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对传统的知识观发起了挑战,认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知识的生产者,因其重视教师个体经验与默会知识的挖掘,努力追求教育中的“真实”,冲破了本质主义知识观的羁绊,是我国教育学界进行的一场非本质主义的教育学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