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动漫产业是非常著名的,对日语学习者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日本动漫不仅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反映,反映日本社会的现状,而且对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和日本的语言现状是很好的反映。多接触日本动漫对于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是很好的途径。因为日本动漫场景会话有助于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会话能力,极大地丰富日语学习者的知识面,是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日俄战争前夕的国际局势对日本有利对俄国不利。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支持日本,牵制法国。1904年1月6日,英国答应一旦对俄战争爆发,就贷款给日本。美国的态度也特别积极。1904年1月,美国派住菲律宾高级专员塔夫托专程访日,唆使日本对俄开战,保证支持日本。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表示,日本胜利会使我们极为满意,日本正玩弄着我们的把戏,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民性的形成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及国教神道教等有很大的关联性,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日本国民性形成的原因、表现,对于学习日本历史,了解当今的日本社会,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谚语典型反映了日本民族特征,凝聚着日本民族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同时也折射出本民族特有的一些国民性格。学习日本谚语对于深刻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民族特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对生活的追求不仅表现在丰富多彩的日本传统文化中,也体现在历史悠久的日本饮食文化中。日本便当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反映出了日本人的性格和饮食习惯,形成了特有的日本便当文化。通过分析便当所反映出的日本饮食文化及人与人之间浓厚的爱情及亲情等,进一步剖析了日本便当文化对日本社会可持续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依赖本来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但在日本人的身上表现得最为显著且自成体统。分析日本人的依赖心理,对于了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日本文化乃至整个日本社会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依赖的心理原型、依赖心理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以及与日本社会体制三方面分析日本人的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8.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在推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也引导日本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  相似文献   

9.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独特的政治文化果实。它随着武士阶级的形成而出现,经历日本中世、日本近世、日本近代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以制度化为内容支撑、道德化为外在表现、信仰化为精神核心的结构特征。随着日本封建社会的瓦解和武士阶级的消亡,武士道作为一种制度不复存在,武士道信仰却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资源,仍然影响着现代日本和日本人。  相似文献   

10.
创立于东汉时期的、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于东汉末年自民间渠道流入日本,至隋唐时代开始深入日本皇宫、影响日本政局,并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一度处于鼎盛状态。道教进入日本后其教义、道术和祭礼等为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所吸收、借鉴,道教用语为日本朝廷采纳,道教的医术为日本医学界全盘吸收,道教的星辰与方位信仰至今左右着日本国民的生活,其神秘的宗教色彩更以华美的姿态点缀于日本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向'所有日本武装部队要求的,并不是向日本国家要求的','保留天皇制的国体是日本向盟国投降的条件'"为由的"日本有条件投降"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盟国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制的实质是一种诱降政策,与日本保留天皇制的投降条件有本质的不同。战后日本能够保留天皇制,是战后国际政治的客观形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不少人笑谈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在近代之前,日本抄袭中国文化,从文字到建筑到服饰都有古代中国的痕迹,而近代以后则是照搬西洋文化,深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说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仅是照抄照搬别国文化的话,那我们应该能够很好理解日本现象。可是我们总对日本的很多现象感到迷惑不解。比如日本人常常一脸微笑永远暧昧措词,比如作为佛教大国的日本的佛门弟子娶妻生子吃荤喝酒,比如日本风俗产业广告铺天盖地不避耳目……作为日本的临近国家并传承文化给日本的中国人,或是传不少西洋文化给日本的西洋人常常很难理解日本人的行为。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的调查报告《菊和刀》一书,对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有着深刻的描绘。本尼迪克特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她指出日本文化具有双重性,书中她说:“他们好斗而又温和:黩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虽然包含了大量外来文明吸收的成果,但是已然具有了其自身鲜明的特色。日本文化的形成是与日本独有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风土人情分不开的。日本民族不仅有其固有的文化特性,而且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色打造、铸炼着自己的文化。日本文化之于日本人的思想行为,从国内到国际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了解日本,就必须先虚心地研究日本的文化,而且要尽可能地从更贴近日本人的视角、更符合日本实情的方向去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渊源,但在日本人的思想体系,义理人情却是日本本土的,是日本民族所特有的。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它也是日本民族心理中的一对特殊的矛盾关系。从日本古代至今,义理人情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它存在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矛盾的双面性格。通过对它的认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日本民族的心理世界,更深刻地把握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5.
1984年3月,日本前总理中曾根在第101届国会向议员们宣告,日本“教育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面向21世纪,日本将“下定决心,全面改革教育”。1984年8月,日本前文部大臣森喜朗在中国,向中国的教育界通报,日本的这次第三次教育改革关系到日本全体人民,“左右了日本的未来”。那么,决定日本教育改革势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欲壑难填,独霸中国东北并没有满足它的侵略野心,不久它又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1932年1月18日,日本特务分子唆使日本僧人向中国工人义勇军挑衅,双方发生冲突。日本和尚有一人在冲突中被杀死,日本借此扩大事态。20日,在日本宪兵大尉重藤千春指挥下,上海的日本帝国主义分  相似文献   

17.
陶晶孙,中国现代文学家,其在日本的影响胜于中国。针对日本战后文学及社会对战争罪责的“暧昧”态度,陶晶孙在一本《给日本的遗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社会中的“暧昧”情结,批判了日本国民的劣根性,让日本学界汗颜和警醒。伊藤虎丸评价陶晶孙,说他的批评是从文化根底上,对战后日本进行的“全方面的思考”,是值得日本学界尊敬和信服的。  相似文献   

18.
严文红 《考试周刊》2012,(46):24-26
日本汉字源于中国文字。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汉字传入日本以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被吸收到日本语言和文字中去,与日本固有的语言和文字融为一体,成为日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汉字对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文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放送大学(即日本广播电视大学,又译日本空中大学)位于日本千叶市若叶,是日本国国立广播电视高等学校。放送大学自1985年4月1日正式开学起,至今已近5个年头了。1989年4月27日在东京举行了日本放送大学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500多名全科毕业生获得“教养学士”学位。这在日本广播电视教育史乃至日本教育史上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侨报》报道,由日本侨报社日中交流研究所主办的第6届日本人汉语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国制造与日本人的生活》,近日由日本侨报社在东京出版发行。去年4月开始启动的第6届日本人汉语征文大赛面向所有会汉语的日本朋友征稿,主题是中国制造与日本人的生活。据主办方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