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两种“语文”的混淆及对语文与人文关系的遮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2.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3.
“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这句阅读教学的箴言出自叶圣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这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才符合叶老的本意,应该怎样操作才不走样,还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例子”是什么意义上的例子 所谓“无非是一些例子”,它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没有一篇非教不可”,其第二层含义是说,任何选文,一旦被视作“例子”,它就必须皈依到语文教学的“佛门”之下,且按照佛门的法规进行运作。什么是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新编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新颖,给初中语文教学送来了福音.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负担,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上来一场“革命”,改革传统的“注入式”的单一授课法,代之以“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种种不同的教法,如导读式、组合式、提纲式、一次多篇式、短文开路式、以练带讲式等等。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千条江河归大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达到“不教”的崇高教学境界呢?我作了以下的点滴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一定要遵循语文自身特点,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若问:汉语文“自身特点”是些什么,教学中如何体现?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楚了。这里刊出几篇短文,希望引发大家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蒙春艳 《考试周刊》2007,4(16):15-16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支笔,一本书,一个板,一张嘴”,其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急需要改进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随之,多媒体技术也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到底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是否有了多媒体我们就不需要或者可以放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呢?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帮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大旗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感悟。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那么,何为感悟?感什么?悟什么?在教学实践中,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呢?这些问题一直苦苦地困扰着我。我思考着,尝试着,于是就有了《特殊的葬礼》的三次教学。一教《特殊的葬礼》:感受“人文”的魅力,沐浴“人文”的光…  相似文献   

8.
“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篇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什么。”接触文本的“第一课”,可以说是教学中的黄金时段,第一印象往往最深刻,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最大的。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第一课”呢?  相似文献   

9.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科书选文秉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宝贵经验。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以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行为基本理念,其中语文要素即所谓的“文”,人文主题即所谓的“道”,在不同的文本中二者又有所侧重。红色经典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有着特殊育人意义的文本类型,应坚持“文道统一”。在教学中要做到“文道统一”,需要结合字词句段整体学习,需要结合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教学,需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学。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语文”这个概念,叶圣陶老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言文字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文教学,就是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语文要将一篇文章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单位进行教学,必然就有从局部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解到评价的课文分析过程。这种抓“字、词、句、段、篇”,抓作者观点的剖析、感情基调的把握,文章  相似文献   

11.
一、从选文的处理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常有教师面对着一篇篇内容、题材、体裁迥异的选文产生这样的教学困惑:这些文章到底应该怎样教?于是,不同教师对同一篇文章就有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以讲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为主;有的以分析文学形象为重点;有的侧重于写作方法指导;有的青睐于语文知识的教学,不一而足,五花八门。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语文内容教学的这种随意性呢?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这就决定了说话和写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这里着重谈一个问题,就是加强基本功的问题。什么叫基本功呢?叶老在《认真学习语文》里把语文的基本功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识字写字,二是用字用词,三是辨析句子,四是文章结构。这四个方面就是字、词、句、篇。这主要是就读写来说的。就培养学生能力来说,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这就是学生学语文的基本功。字、词、句、篇,最基本的是字。一个中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它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什么是语文呢?叶圣陶老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教学就是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事实上,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老师只注重在阅读和写作上,而忽视了其它能力。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所以语文教学中朗读这一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清涌教授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培根发现的真理;而“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更是列宁英明的论断。拿语文教育来说,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平时说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最终,也就是“用”在这里。具体来说;利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思考力、创造力呢? 刘老师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讲过很多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了。可是,让学生读“过了阴历八月十五,正是秋收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呢 ?笔者认为 ,在备课时选准最佳“支点”、优化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优化设计时 ,哪些可以作为“支点”呢 ?支点之一 :课文题目一篇成功的作品 ,往往有一个成功的题目。成功的题目就像人心灵的窗户———眼睛一样 ,如果抓住这个题目 ,以此为“支点” ,就可以进行语文教学的优化设计。比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 ,我们就可以抓住题目来做文章。群英会是哪些英雄会聚 ?蒋干中计是中谁的计 ?为什么蒋干会中计 ?中计的情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将这几个问题一解决 ,课文的分析也就…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实录一、抓关键问题,概括“写了什么”师:今天我们要讲一篇与青山有关的课文,课文题目是——青山不老。我想知道怎样的山才是“青山”?生:就是长满绿树的山。师:“不老”,是什么意思?生:“不老”就是不会老的意思。师:那我就奇怪了,青山本来就不会老,它原本就是四季常青、千年不变的呀!这不是废话吗?作者又何必用一篇文章来强调“青山不老”呢!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整体—部分—整体”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讲读教学法。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飞夺泸定桥》一文来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课前布置预习,提出具体要求: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提出一些简单而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一步就是从整体出发,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教学时,我提出:本文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是写什么人做什么事?这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的?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飞”和“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闲惑所在.这牵涉到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效率以及教学走向。本文重点谈一谈小学语文“不教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不教什么”,语文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内容不需要教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探索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作为“定篇”的选文,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掌握选文本身。作为“例文”的选文则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