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红莉 《新疆教育》2012,(3):103-103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就是让孩子坐在桌前读某种教材或学习某些知识,除了教孩子背儿歌、识字、看百科、数数、做习题,代写硕士论文再也想像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孩子了。从古到今,有多少教育先哲都探讨过“教育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古代的“遇物而诲”,近代的“教育即生活”,再到现在的“生活教育”趋势,种种精辟的论点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苦苦寻觅的教育真谛,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
方叶强 《贵州教育》2012,(22):36-38
在孩子的教育、教学上一味求“快”,容不得“慢”,恨不得立竿见影,是目前很多教师教学的一种“通病”。“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是一种互相巡视、发现的过程。”张文质先生的阐述,让我们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教育有如催化剂,成功的鼓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强有力的推波助澜之效,不当的鼓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既然我们选择了这“充满情感、充满爱心的事业”,我尊敬的老师,在不吝啬我们鼓励的同时,请三思而后言,用我们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去拌匀我们润润的言,  相似文献   

4.
阮怡 《山东教育》2003,(13):25-26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段话道出了“为人师者”的特殊性和艺术性。以往,我们常常喜欢用“一厢情愿的说教”和孩子谈问题,没有找准弦,对准调,怎会触动孩子的心灵呢?至于“培养真正的人”更是无从谈起了。而今,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其核心是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就是让孩子坐在桌前读某种教材或学习某些知识,除了教孩子背儿歌、识字、看百科、数数、做习题,再也想像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孩子了。从古到今,有多少教育先哲都探讨过“教育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古代的“遇物而诲”,近代的“教育即生活”,再到现在的“生活教育”趋势,种种精辟的论点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苦苦寻觅的教育真谛,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幼儿每天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包含着各种各样丰富的体验,发生着各…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小孩方面,我们成人历来是更多地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小孩,似乎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不合规矩的冲动,对于他们的这些冲动,我们要压制、禁止,以使之纳入合乎要求的轨道。此乃所谓教育。于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便大多置身于否定之中:“不要乱爬!”“不要大声讲话!”“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争论!”……我们很强调我们的规范,我们很高兴孩子纳入了我们的标准和规范。殊不知孩子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孩子的发展是在他自主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孩子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所能够…  相似文献   

7.
陈莉丽 《教育》2006,(8):30-33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与失败,路在何方?读罢“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后,定会顿悟一一科学并不神秘,艺术亦不高深。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家庭教育之成功即在脚下,失败与成功仅一步之遥。李圣珍老师,在教育“学困孩子”“问题孩子”方面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正是由于她有那颗神圣而珍贵的平常心。本刊记者用自己朴素的文笔,记录下这篇精彩的“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圣珍教育图谱”。我们,并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们,在此向李圣珍老师表示深深谢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以往幼儿园到学期末都要开展评选“好孩子”的活动,每班评出 5~ 6个好孩子。这些好孩子在全园表彰大会上戴红花,领奖状,拿奖品,自然光彩照人,非常幸福;而那些没评上好孩子的孩子,则坐在下面眼巴巴地看着,有几分羡慕,但有更多的是失望和无奈。我认为这种评选办法会挫伤大多数孩子的进取心,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应该进行改革。我园评选好孩子的办法就值得借鉴。   我园遵循面向全体,促进每个孩子发展的原则,改革评选好孩子的制度,让每个孩子都有评为好孩子的机会。我们的做法是找出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评出“单项好孩子”、“双…  相似文献   

9.
人才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其中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作为人的毕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幼儿园应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激励孩子创新的前提。对于孩子的“越轨行为”、“破坏行为”是加以呵斥、制止、发号施令,一再强调“那不行”,还是允许孩子创新,鼓励、肯定孩子的创新行为呢?如果按照后一种办法行事,那么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就能增强孩子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生态教育发展,这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是一种符合新生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着眼于孩子心灵与人格健康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我们呼唤“生态教育”,作为教育者更应致力于推动教育“生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家、家庭教育专家苏杭,常年瘫痪在病床,自己的性命已自顾不暇,但她仍以顽强的毅力“塑造女儿”。用哲理警句教育孩子,是她育人方法的一大特色。苏杭躺在病床上,思索着如何用哲理教育孩子做人。用唠叨的办法效果肯定不好,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一种好的教育形式——“每月一句赠言”。经过反复的思考,将千叮咛万嘱咐浓缩为一句话,这句话因有很高的“含金量”,就起到以少胜多的效用。又因为是赠言,孩子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任娜 《家长》2009,(8):23-25
配合老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是我们每个家长的职责,说理教育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让孩子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却不容易。因此家长不妨采取一些“曲线教育”孩子的办法,解决孩子在上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案例】“该记!”“不该记!”一阵低声争论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食物单元《大米的观察》中(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课教材)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我快步走到第6小组。“怎么啦?”一个孩子忙说:“刘老师,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米,发现米会变大,不用就很小,我把它记下来了……”“不应该记,这不是米的特点。”“可这是我们的发现呀,老师就叫记‘我们的发现’。”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道理,我没有轻易表态,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想想办法。“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这样争下去也没用,你们看怎么办呢?”“那还是记吧。先全部记下,然后再找…  相似文献   

14.
光明  义勇  维东  杰能 《江西教育》2005,(10):21-22
“只为发展想办法,不替落后找理由。”——卢维美同志的座右铭 “要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1998年3月卢维美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调会县教委情办教育,带着责任办教育,宵衣旰食,呕心沥血,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育爬坡越坎合力攻坚。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对每个孩子来说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主动发展呢?这的确是门艺术。我认为要使孩子在评价中健康发展教师还应该具备“三会”(学会欣赏、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三心”(平常之心、平等之心、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16.
孩子成绩好、表现好,我们要“奖励”孩子,上一期《家长学堂》谈了“奖励”的话题。可孩子犯了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一期我们来谈谈如何“批评”。在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有客观、冷静的态度,要本着帮助、教育孩子的目的,不要光顾着自己的面子,就任着自己的性子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免不了要犯错,关键是我们大人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在批评孩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么一想,我们的心就会平静许多。“批评”不是心罚,更不是体罚。批评的方式有许多种,不一定非要用严厉的方式孩子才会接受,很多时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种平等协商的态度,更加能够触动孩子的内心,让我们部学学批评孩子的智慧和艺术吧。  相似文献   

17.
1972年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使之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1996年日本《关于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第一次咨询报告)也明确提出,今后教育中把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它一直成为困扰着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如何改进教学评价?如何有效地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呢?“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这无不给我们新课改的教学评价带来许多启迪。“温馨评价”就是新课改下教学评价的一个有效策略,倡导积极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鼓励成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个孩子的自尊,激发每个孩子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番禺区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的启动.2005年我校申报了“基于生态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这里的生态教育是自然界概念在教育领域的移植和借用,是一种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内心发展需要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着眼于心灵人格健康的教育。“生态教育”的理念促使我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重新的思考。我们以“读书”为切入口,进行了将读书教育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相结合的读书养成活动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对中重度智障孩子的教育,确立了“以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技能,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培养目标。根据目标,并在培智教育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有效地促使每一个智障孩子的发展”指引下,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智障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智障孩子主动且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