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宁 《武当》2013,(1):22-23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概不外分成两支,即内家拳与外家拳。很多人知道太极拳是内家拳。为什么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今冒昧与读者诸君探讨,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正。一、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拳术分为内外两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应该说,拳术不论内家外家都各有所长,不能简单说孰优孰劣,而在于习拳者自己的爱好与选择,在于自己的勤奋和理解。一般来说,先产生的是外家拳。这是因为外家拳的用力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力习惯是一致的。比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即“太极拳练的是内功,长拳练的是外功”。在武术套路分类中,把太极拳和长拳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这只不过是近代武术发展中的一种分类方法。严格地说,这种分类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在学术上缺乏一定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今天我们沿用这一概念,仅是从承认其历史传统出发。其实太极拳和长拳同是武  相似文献   

3.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更是内家拳的精髓之所在。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与外家拳相比,在技法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战不过攻防,术不过奇正,形不过虚实,都是为了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但在技击原则上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文章通过对内家拳的五大技击原则,即不争先、以柔克刚、后发先至、柔化圆活、贵化不贵抗进行阐释和剖析,力图进一步深化其技击性,为内家拳的练习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说练拳,但很少有人提养拳的。其实拳要练,更要养。不会练,或者拳架的质量不高,就打不好基础。不会养,或者养不得法,就不能深入。会打拳就必须也会养,“开展”有助于练,“紧凑”有益于养。练是练体,保持拳架的规矩法度和通过拳架的反复练习,从而使遍体松柔,体格强健。练是筑基的功夫,养是养气,养神,也包括广义的文化修养等。太极拳家郑曼青就曾说过,“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内家拳是以技养生”。外家拳多刚劲有力,动作勇猛,且多弹跳和高难动作,看起来龙腾虎跃,精彩受看,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是对体力消耗大,对养生不利。而内家拳以太极拳、…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拳种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划分为内、外两家,即武术界常说的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内家拳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拳以外形为主,内气从之。内家拳重修“精、气、神”,外家拳苦练“形、速、质”。内家拳属、武当派,首推太极为领袖;外家拳属少林、派,当举少林拳为代表。 内家拳又称“南宗”“武当派”。其说源自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曰:“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其子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学拳,著有《内家拳法》。《王征南墓志…  相似文献   

6.
山令誉 《武当》2003,(8):15-17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拳术是武术的重要部分,是徒手的武术。拳术种类繁多,武术界习惯把它分为两大类。一则称外家拳。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大宗上百,小族几百。二则是内家拳(即太极拳)。太极拳功法特殊,拳理与外家拳相反。据说,得其一二,足胜少林。其重意不重形,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不存在门派之分,只有功夫  相似文献   

7.
刘彦骅 《武当》2005,(3):16-17
一、功理概说 太极拳是衍生于武当武术的“内家三拳”之一。既然叫内家拳,必然要练内功,明代太极拳师陈王廷在其拳经总歌《四梢第四》中写道:“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则实而仍虚。“又说:”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之弊乎?”可见练拳者气行四梢更能催发内气充足。  相似文献   

8.
蒋林 《武当》2014,(11):25-25
任何内家拳种,除养生健身外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实战技击。杨氏太极拳更不例外。杨氏太极拳之所以名誉天下,就是实战打出来的。现在普遍认为,太极拳只是健身拳、老人拳,最多也就是推推手,真打起来根本不行。即使在武术行内,练外家拳的、练拳击散打的等等,也普遍瞧不起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前,杨氏太极拳是打出来的,现在怎么就不能打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观念上的错误。认为只要坚持现在一般的练法,功到自然成。  相似文献   

9.
<正>外家拳与内家拳都讲究练气。外家拳,或者说中国功夫,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家拳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不稍滞”。人们有了一些疑问:外家拳的气和内家拳的气,是不是同一种气?这两种拳的练法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内气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一.人体的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08,(11):3-7
中国自古就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习惯上又将少林拳作为外家拳代表,武当拳作为内家拳代表。武当内家拳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注重内炼内养、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武术功法。太极拳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考察太极拳与武当山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历史上,拳法被道门视为末技,在社会上统治者忌讳,加之文人雅士对其不胜了解,也将其视为不入流之物,故志书典籍载之甚少。况又经乱世践踏,传统太极拳几近断代灭绝。因此,研究此课题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1.
张绍义 《武当》2012,(1):18
内家拳有"形意拳、八卦腿、太极腰"之说。此说高度概括了内家三门各自的武术精华。可是习练太极者并非都会用腰,关键在于每个人练功是否得法。练太极拳如何用腰,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颇有难度,需要明师言传身教,待把动作练熟后,仔细地琢磨体悟。现从杨式太极拳中选取几式为例,谈一谈本人练拳用腰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名家信箱     
中学生阿志宏通过E-mail问: 《中华武术》杂志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想通过“名家信箱”栏目向崔仲三老师询问一个问题,恳请指点。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同时也喜欢散打,请问外家拳能否跟内家拳同时习练?如果能同时练习,应先练哪一个?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望老师能给予详细  相似文献   

13.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14.
王冠 《武当》2005,(9):21-21
近年来,在上海的徐家汇公园、交通大学、莘庄等地,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年轻人在演练一种以往沪上非常罕见的拳术。根据练习者柔和缓慢的姿态,对武术略知一二的人大致能够判断出这是一种内家拳。仔细探究一下,演练者会自豪地告诉你: “我们练的是武当赵堡太极拳。”该拳之所以能够越来越经常地进入上海人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5.
经常进行武术骰练的人都知道,“劲”从拳术术语上讲称“拳劲”“爆发力”。所谓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走步,发拳等训练都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所以,我们练习发力,确保有力可发,就必须要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专门从事发力的练习。发力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把力发好是不容易的。意拳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按照意拳的训练方法训练。例如“站桩”既能培养浑元力又是拳术的基本功;“试力”就是把站桩所求出的力量,通过放大和移动进行强化,把力试出;“走步”是意拳的实战步法,要求身法、手法、步  相似文献   

16.
胡伟容 《武当》2005,(9):15-16
太极拳是内家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如何加强意识的修炼、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习练太极拳,“意”是很重要的。故前人有“凡此皆是意”之说, 而拳论中“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孙禄堂大师《拳意述真》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  相似文献   

17.
牛胜先 《武当》2010,(3):19-2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历史悠久,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太极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道家思想的产物。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古称武当派,又称内家拳。与此相对应,少林拳等武术属于佛教思想的产物,古称少林派,又称外家拳。在研究太极拳的著述中,由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详细刊载了关于太极拳的一系列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19.
张春青  罗长义 《武当》2011,(12):32-34
中华武术繁花似锦,内家拳法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导引吐纳术的演练,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唐朝时有许宣平、李道子传练37式先天拳;元明之际武当道士张三峰创编了太极推功13式,又称武当内家拳,拳勇之技始有"武当"、"少林"、"内家"、"外家"之说。  相似文献   

20.
张方 《精武》2010,(11):64-65
由外家转内家需换劲,即黄百家所云:“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所谓“复从而翻之”,是说把外家的筋骨之力转为内劲也。然内家拳修炼的不同阶段,仍需换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