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趟拳     
地趟拳传统拳之一。又称“地躺拳”“地功拳”“就地十八滚”。其源在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有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二势中有“抢背”“打滚”“卧牛倒”等多处有关“滚、跌、摔”法的记载。 地趟拳的特点为:腿法奇猛,跌法巧妙,腰身柔灵,随机就势,顺水推舟。实战交手讲究形退实进,上惊下取,下盘进攻,败中取胜。  相似文献   

2.
李龙 《武当》2009,(6):6-7
佛汉内家拳属于少林派系,相传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汉土,人住少林寺,将佛法之宝传留少林寺住持,该佛法神功遂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佛法神功历代为少林武僧秘密传习。从此,佛法神功被寺内高僧定为佛汉捶,以技击、养生、内功为特色,乃寺内看家护院之拳法,被尊为“少林暗藏门”。“佛汉内家拳”简称“佛拳”,亦称“佛汉捶”。  相似文献   

3.
少林五行八法拳源于宋末元初的“少林大金刚拳”明末清初与秘传于少林寺的“五拳”相结合,经数代传入逐步完善,至清末成为独特北派风格的少林五行八法拳。 其内容有108势、72势少林五行八法学,少林大金刚拳,十八罗汉掌三部拳法:少林十大功法中国秘传长寿功两部功法。此外,还有少林镇山棍、步战刀、提炉枪、紫微棒、金刚大刀、金锤刺等器械套路。  相似文献   

4.
《精武》2007,(1):66-66
白衣殿壁画在少林寺的白衣殿内。因其中两幅壁画精彩地再现了当年少林寺武僧演武场面而闻名于世。白衣殿壁画主要有六幅。神龛后面东壁北端两幅,描绘了唐初十三僧助秦王李世民的历史故事;南端两幅,描绘了元末少林神僧紧那罗御红巾军的传奇故事;北壁壁画,描绘的是少林寺武僧徒手演武场面;南壁壁画则描绘少林武僧持械演武场面。南、北壁两幅壁画,精确传神地表现了少林武术从拳到棍、刀、枪、剑、戟、链等丰富内容;由于南壁壁画中还展示了许多具体的手法、腿法和身法,白衣殿亦因此被称为“锤谱殿”(“锤谱”即拳谱之意)。  相似文献   

5.
广东很多拳师认为广东武术发源从“火烧少林寺”后开始,然而这则故事,就像小说家笔下的小说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非常具体,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又非常具有戏剧性,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所以,文章就从这则故事入手,揭示它们之间真实地存在关系。研究认为:(1)“火烧少林寺”实为天地会笼络人心的手段,与刘家拳的产生没有关系;(2)“南少林”就是天地会,寺僧创刘家拳的说法不可信;(3)从历史上的南少林、清朝中后期社会背景、与广东洪拳、蔡李佛的“请拳顶礼”动作寓意分析,表明该拳派与“南少林”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十三棍僧之魂,作为少林寺的大师父,佛法深湛,武功高强。他是山东竞技武术之魂,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带领山东队成为全国的“老大哥”。他是当代螳螂拳之魂,作为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他的螳螂拳开合纵横,挥洒自如,拳势雄浑,独开一脉。著名武术家、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原山东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于海先生,于2023年1月16日11时30分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81岁。他的去世,是武术界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明以前鲜见各家拳法的记载,而到了明代,则出现了众多的拳术门类。戚继光《纪效新书》卷14《拳经捷要篇》列举了十六家。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拳、囮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吕红八下、绵张短打、巴子拳、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干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戚家世居山东,戚继光嘉靖中,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其所述拳家  相似文献   

8.
嵩山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发祥地,驰名中外。但在我国究竟有多少应少林寺,说法不一。根据正史、野史、史料和小说的记载,共有11座。经笔者考证:真实的少林寺有嵩山、莆田、蓟州、和林、长安、太原和洛阳7座;假托的少林寺有山东和台湾2座;待考的少林寺有泉州和福建2座。本文就待考的两座少林寺做些分析。一、泉州少林寺。通称“东禅少林寺”。在未确定“莆田少林寺”之前,武术界一直将此寺院视为南少林寺的遗址,这是历史的误会。据《中华武术辞典》泉州少林寺条:“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有座佛教禅…  相似文献   

9.
高翔 《精武》2003,(1):50-53
《太祖秘谱》载:“打遍天下第一家,太祖功夫最可夸,大宋皇帝赵匡胤,少林寺里传秘法。”“十八绝技第一先,古刹练到金銮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少林定宋太祖拳。”  相似文献   

10.
词曰:世人都晓尊三是尽向鼻祖问端详。谁识文武同一理,内修外练两平常。细思量,莫彷徨;上药三品存神王。练操有形俗能受,修求无迹论短长。(《鹧鸽天》) 三皇炮捶拳拳名的含义:炮者足也,捶者手也,以修炼人之三宝精、气、神合而为一,所显现的拳脚功夫,三皇之名所由起也。伏羲(天皇)主神、神农(地皇)主气、黄帝(人皇)主精。创始人以古圣先贤之名依附于拳名之上,暗藏玄机于不露。以人修炼三宝附诸古仙道,实为神仙学,是修道、修人的大功夫。故而有“神拳”之美誉。 一、“三皇门”既有拳谱,又有功法“三皇炮捶拳”手抄本拳…  相似文献   

11.
拳术简称“拳”。是武术徒手技法的总称。原始社会,“人民少而禽兽众”,人类只能依靠自身的本能抗御禽兽的侵犯,如用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跌扑、滚翻等动作,与凶猛禽兽进行搏斗,这就产生了最原始的徒搏拳技法。原始人类还用这种原始的拳技,训练儿童和狩猎人员。这种原始的武技传授方法,为后世的传武者所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极拳通论     
祁美娟 《武当》2014,(7):9-13
看了2012年11期《武当》杂志刊登的“漫谈太极拳之源流”一文,文中的“先天拳”一节中提到“张三丰得华山陈抟老祖无极门功夫,也传有无极拳”。我对此说早有耳闻,故而一直在寻找哪种才是三丰祖师所传的真正无极拳,其间得识两种无极拳,一种名虽同却与道家不是一个源流;而另一种虽称为道家拳,却与三丰祖师不同宗。后来,好在天道怜我,终于见到了张三丰祖师真传无极拳谱。今将其中的无极拳“通论”与“序文”捧献于贵刊。  相似文献   

13.
慈城边澄传     
王志远 《武当》2022,(9):33-34
<正>明代边澄,宁波慈谿(今慈城)人。他十五岁时,听说王荆公(北宋王安石)祠求梦很灵验,于是就前往该祠祈祷说:“我希望能学会一种技艺,以建功立业。”谁知他竟然真的梦见鬼卒手把手地教他以手搏(即今之武术搏击),自此他有了极大的劲力。旋即他客居山东,曾戏以肩去阻挡下坡的车,车居然受阻停止不动了。听闻少林寺僧以武功名重天下,于是他就投身少林寺厨下当杂三年,终于潜学和领悟了精湛的少林搏击功夫。一日,他向方丈请辞,欲回家去。方丈体念其此前在寺院里的辛劳付出,想教他一些少林武功。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的12月13日,14岁的山东少年蔡龙云,在上海以中国武术的技法——单峰灌耳、连环拳、黑虎掏心及勾挂连环、迎面三腿等一一击败了白俄罗斯拳手马索洛夫,展现了中国武术的威力,一洗“东亚病夫”之耻,获得了公众赠送的“神拳大龙”的雅号。 今特将当年之情景再现给读者。一方面为纪念这一胜利;另方面也希望读者能从中“悟”出点什么! 注:蔡龙云 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体院教授。曾任国家体委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中华武术》1994年第10期看到辽宁师大苗福盛撰写的题为《从“就地十八滚”说地趟拳》一文后,有不尽题意之感!作者一开始就在该文中向读者提出到底什么是“就地十八滚”的问题。然而,将文看完,仍未说出什么是“就地十八滚”。尽管作者在文中谈了许多理由,诸如:“地趟拳是由跌、扑、滚、翻攻防技巧组成的”;以及“地趟拳的攻防动作大多是在跌、扑、滚、翻中完成的”等等。笔者认为那些都是说明“就地十八滚”和地趟拳的关系。也即作者所完成的自命文章内容的一半。而究竟什么是“就地十八滚”,并未交代出来。这就不免使读者看后颇有求知不解之憾。 笔者认为:“就地十八滚”,就全国而言,几乎到处都知道!但究竟它的每一“滚”的名称及其攻防作用何  相似文献   

16.
鹤拳     
少林派的鹤拳在台湾被称之为“国术”.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大陆武林高手纷纷赴台.其中有位叫王大鹏的拳师擅鹤拳,初在一富户做保镖,立足之后招徒授艺,所传弟子多有成就,素有台湾鹤拳鼻祖之称.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3,(5):23-23
来自高山少林寺的武僧将于5月7、8、10日在香港示范少林武术精华。据介绍,“少林武术精华专场表演”是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策划在5月初举行的“中国篙山少林寺1500年文化珍粹大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少林寺武僧将带去虎拳、罗汉拳、六合拳、月牙铲、达摩剑、流星锤等套路和对练表演。本次活动由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中国篙山少林寺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香港武术联会协办、少林寺武僧将携带独门绝技于下月赴香港献技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武当》2003,(12)
大成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由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1886-1963)于20世纪四十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早年曾跟随形意名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后又入少林寺随恒林上人习“少林心意把”,进湘研“桩功”,转淮南而学“健舞”……一生研习名拳甚多,尽得精华,与人较技,未有败绩,故晚年的芗老在传艺时把自己的拳法称为“大成拳”,意为集诸家拳法  相似文献   

19.
安在峰 《中华武术》2002,(10):34-35
目前关于十路少林拳(即“少林看家拳”)研究的文章及专著见有发表和出版,这是件大好事。但是,从目前所出版的有关专著和发表的有关文章来看,存在很多不足和错误。比如“少林看家拳”为了迎合少林寺之十三门、十三门卡、十三关卡、十三阵等“13”数,就将原十路少林拳改编成十三路,套路简化了许多,与原套路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董海川传奇     
王振山 《武当》2007,(10):53-55
嵩山少林寺,亦称北少林寺。少林寺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建成。少林寺二祖稠禅法师(公元479、公元560年),是名扬北方,“拳捷骁勇”的武僧,由他开创了少林寺众僧习武的风气,后历代僧人把在寺庙中练习搏击的运动,逐渐演化成为武术套路,诸如罗汉拳,伏虎拳,达摩十八罗汉手,易筋经,八段锦,渐至枪术棍法等器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