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杨天放 《武当》2013,(7):42-43
一、八卦掌技击分析(一)刚柔相济。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有歌诀曰:刚在先兮柔腰与手,我则吸腰步稳扬。用刚劲之先必须隐含柔劲,此谓"刚中寓柔";在用柔劲之前,必须以刚劲为后备,此谓"柔中寓刚"。攻与守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当对方用柔劲时,我则以刚劲对付;对方用刚劲时,我就用柔劲吸腰稳步而化之,进而击之。(二)整劲击人。八卦掌击人用的是整劲。这个整劲是从根节而出,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  相似文献   

2.
文啓恩 《武当》2005,(12):38-40
蔡李佛拳,是广东南拳的一个重要流派。此拳内容丰富,技法全面,动作朴实简练,拳脚并用。其既有灵活紧凑的小巧动作,也有大开大合的舒展动作,发劲刚猛,变化巧妙,是技击性较强的传统拳术。  相似文献   

3.
邹强 《武当》2012,(1):9-11
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由广东新会伍德文先生广传于世。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于其间,是根据河图洛书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而构造此拳。本拳动作以体松柔和为主,每一动作均以圆圈转动,连环不断。本拳发动时可分柔劲与刚劲,柔劲  相似文献   

4.
形意拳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拳术,它的特点是动作简洁朴实、快速整齐、刚柔相济、完整饱满、沉稳严紧、节奏分明、形神统一。  相似文献   

5.
戳脚文趟子——八式站桩拳是已故关外著名武术大师、人称花枪胡老奉的胡奉三先生所创。胡奉三不仅精通戳脚,而且对形意、八卦、翻子拳等十余门拳术和器械都有较深的造诣与研究。在戳脚拳的低腿法基础上,他集内家与外家的长处,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以八根、八母、八法、三十二字根本用法为核心,以刚柔相济、贴靠近战、手法缠绵、腿法刚劲为主导的独特拳术风格,进而形成了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周建勇 《精武》2007,(8):56-57
少林功夫是少林拳术、器械、散手、硬功、擒拿、点穴、卸骨、跌打伤科和暗器等武艺之总称。其中,硬功是少林功夫的核心。少林功夫既有以柔为主的内功拳(如心意把、柔拳等),又有刚劲威猛的外功拳(如金刚拳、罗汉拳  相似文献   

7.
六合拳论     
郭强  成守海 《武当》2007,(9):34-35
六合拳法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是锻炼人的精神、意念、内劲与身体四肢百骸合一,以技击为宗旨的拳术。由于六合拳动静结合,内外双修,刚柔相济,从而要求在演练与技击中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六合统一,故为之六合拳。  相似文献   

8.
郭树璞 《武当》2011,(4):8-10
武当追风掌、风雷掌和白云掌,这三种拳术套路是道门内秘传护法上乘武学绝技。白云掌,又名三路炮捶,是三套拳之精华。它姿态古朴优美,技法精巧,结构严谨,三盘互应,阴阳虚实,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9.
八极拳:是我国的传统名拳之一,全称“开门八极”,又名“开拳”,是一种攻防意识较强的短打拳术“八极”意为出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八极拳的特点是动作简洁、朴实,劲力充实、刚劲,发力爆烈突然,套路短小精焊;在劲道上追求崩、撼、突、击、换、戳、挤、靠等劲;步法以震脚、闯脚为主。在技法上以六大开(项、抱、担、提、挎、缠)和八大招(眼望三见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迎风朝阳手、黄鹰双抱爪、霸王硬折缰、左右硬开门、立地通天炮),另外还有四十八个大架子、六十四种手法。练拳时以八极架子为基础,其中又分行桩、  相似文献   

10.
(一)心意六合劲 心意六合拳要求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鸡、龙、熊、鹰、虎、雷,为心意六合拳之身法,拳技运行六形合为一体。强调内、外三合,六百一致。盘拳练艺,使刚柔之劲相济,内外之力合一。 (二)心意之阴阳劲 心意六合拳在发力劲道上其理深奥,融道学、阴阳学、生理学、力学为一体。盘拳练艺,刚柔相济,发招技击,内外合一。心为技艺之体、技艺为心之用。心欲动周身俱动,意欲发视谁谁惊。其劲力的产生和击发之道,概略为蓄之中节、固之根节、达之梢节。集蹲、涮、摇、拧、插、  相似文献   

11.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即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既统一,又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太极拳的用劲也正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的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劲,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练习方可得“太极劲”。 太极柔化劲难练,刚发劲练习也不易!怎样练习刚发劲呢?除拳架上规定的刚发劲之势外,还要抽出单式  相似文献   

12.
八步洪拳     
刘国平  王小波 《武当》2013,(8):10-11
八步洪拳分布在浙西南地区,以云和县为主,遍及松阳、景宁、丽水、龙泉等相邻县市,是清末著名拳师,辛亥革命志士,处州双龙会首领之一李春贤,师从奇人凤阳婆和南少林高僧陈德标,在传承发展中巧妙整合而独创的拳种,现已被浙江省武术协会确认为优秀拳种之一。八步洪拳主要步法"丁八步"贯穿于整个拳术套路,还有一种特有步法名曰团箕步,可在原地完成套路习练。套路结构紧凑,动作质朴敏捷,攻防严密,招式多变,拳风刚柔相济,动静虚实,内外合一,素有"拳娘"之称。主要特点是近身短打,动作多变,一招多用,连环交替,擒拿结合,肘膝并施,刮、扫、滑、跟、贴、跳,相互穿插,动作发劲顺大。拳术要诀为:"拳术要名丁  相似文献   

13.
李秒丰 《中华武术》2007,(10):53-53
一、传统太极拳必须定位于拳太极拳即为拳,必须定位于拳而非操舞,拳术更非神术、仙术、玄术。拳乃徒手的武术,武术之术乃是用武的技术,武乃力量实力的象征。所以说,拳属武入于兵,兵者战之用。太极拳无论多么特殊,健身效果多么奇特,只不过是依太极阴阳变化之理而运其拳,依然不过是以太极而名的拳术,太极只是拳术的名称而已,而其他功能都是为拳的本质功能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拳的本质乃是技击,这是毋庸质疑的。拳不离攻  相似文献   

14.
黄志军 《精武》2007,(4):9-11
白眉拳赞调寄《满江红》内劲神劲,无穷变,阴阳孕育。攻与守,浮沉吞吐,岂由轻触?凤舞鹏翔游六合,龙行虎跃飞双足。法归中,轻重迅刚柔,凶顽服!摩盘手,鹰鸷目,身似箭,腰如轴。羡来迎去送,转粘灵速。势薄斗牛天地动,气吞日月乾坤肃。混身拳,无敌显英雄,殊凡俗!白眉拳传人冼卓航于一九七六年元月白眉派拳术是南拳中独树一帜的上乘功夫,它集各家之长,内外兼修,包括三形、四标、六劲、八式等要诀。“三形”为手、身、步的形态,要求圆  相似文献   

15.
山令誉 《武当》2003,(8):15-17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拳术是武术的重要部分,是徒手的武术。拳术种类繁多,武术界习惯把它分为两大类。一则称外家拳。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大宗上百,小族几百。二则是内家拳(即太极拳)。太极拳功法特殊,拳理与外家拳相反。据说,得其一二,足胜少林。其重意不重形,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不存在门派之分,只有功夫  相似文献   

16.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动上身天地翻”。本人根据多年的习练体会,从拳法特点上阐述心意六合拳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窦汉东 《武当》2015,(1):28-29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独特内劲的运用方法。它源之于肾,润于百骸,通达九窍四梢,伸筋壮骨,使内劲收敛而增强。缠丝劲还能促消化,畅气血,稳固根基,平衡阴阳。一、缠丝劲之源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通神达化之道,是区别于其他内家拳的重要特征。习练陈式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落胯;心气下降、呼吸自然、屈膝圆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拳术种类繁多、门派林立,以少林、武当为首,以内、外两家为鸿沟,南拳、北腿、蒙古摔、太极、形意、八卦掌……可谓不一而足、举不胜举。然而,种类与门派之划分,不能损拳术真谛之分毫。拳术之名称,人皆能得而呼之;拳理之错对,非智者不能分辨。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  相似文献   

19.
少林禅功柔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功夫在中华武术之中,是系统、庞大、完善的一种体系,它集禅武为一体,独具一格。它不仅有刚劲的外功拳,而且有柔和的内功拳。外功拳主刚,内功拳主柔,正如少林拳谱讲:“柔中之刚为真刚,刚中之柔为真柔。”禅功柔拳则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它以修身养性为宗旨,以养气修心的禅功为始终,以练气修身的柔道为造诣,以拳贯禅机,禅拳归一为极至,回归自然、随心所欲。小则有防身自卫之安,大则有强筋壮体、健神清心、延年益寿之效。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远 《武当》2006,(12):13-15
王宗岳《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意”。杨澄甫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陈鑫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说:“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牛连元转授之杨氏九诀·虚实诀》歌曰:“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拳谚又云:“虚实刚柔之谓拳”。由此可见,虚实范畴的体现,就是太极拳经、拳术的基本点。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有技巧乃可以言拳术,倘虚实不分,则成孤阴独阳,无生长变化可言,更无能变技巧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谙虚实或不懂得分虚实,即不明阴阳、动静、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