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文章通过观看2003年8月8日中国散打对泰国泰拳在泰国曼谷的对抗比赛,对本次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并针对两种不同的国术进行运动技术、比赛技战术及竞赛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试讨各自的技术特点、技战术运用及中国队失利的原因,以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两种体育项目,促进我国散打的更新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丰富散打的技战术体系,更快、更强的与世界搏击接轨。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散打比赛中的一些相关要素着手,就提高竞技散打比赛观赏性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展开阐述,着重探讨了影响其观赏性的六个主要因素: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体系、规则和媒体宣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散打比赛观赏性的有关对策。对增强散打比赛的观赏性,从而促进散打运动的普及与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散打竞赛规则对比赛中技术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散打比赛更加激烈、刺激 ,具有观赏性 ,以及尽快进入和占领体育市场 ,散打规则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了了解规则的改动对比赛中技术动作应用的影响程度 ,对比赛中技术动作的应用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 ,进而分析规则改动对散打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竞赛规则是比赛胜负的准绳,是组织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引领散打技术发展的向导。自1982年第一部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出台以来,根据不同阶段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竞赛规则经历了多次修订,为更好地引领武术散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散打运动技战术的发展日趋成熟,竞赛规则逐步完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武术散打比赛新规则根据散打比赛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及近几年来散打比赛中选手所表现出来的技术风格和竞技状态,为促进散打运动向民间普及和向有激烈对抗性的高强度竞技比赛发展,对旧规则(1998年制定)作了必要的增删修改。2004年散打新规则的实施使散打技术运用发生了巨大变化。拳法、腿法技术运用结构变化不大,但是得分  相似文献   

6.
李刚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2):130-13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散打比赛中的一些相关要素着手,就提高竞技散打比赛观赏性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展开阐述,着重探讨影响其观赏性的六个主要因素: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体系、规则和观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散打比赛观赏性的有关对策。这对增强散打比赛的观赏性,从而促进散打运动的普及与水平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散打运动踢、打、摔的基本技术及组合,属于"操作性"动作技术,其动作必须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学原理、相生相克的技击原理以及竞赛规则的要求。怎样通过对运动员技术、战术、体能、智能、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在比赛时临场运用,是本文探讨散打博弈逻辑思维的主旨,以供广大散打运动参与者训练和比赛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伟 《中华武术》2004,(12):31-32
散打是一项深受青年喜爱的体育运动,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理论和技术正逐步趋于完善。尤其是在近几年,散打运动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推广散打运动的活动中,除了举办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比赛,还不断与世界各国的武技进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散打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散打竞赛规则的修改,在运动员实战能力和身体素质训练水平逐渐接近的情况下,散打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靠单个技术动作已经很难战胜对手,而擅长组合动作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技术水平从而赢得比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结合运动实践,对散打运动中拳腿组合训练的计划和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提高了散打运动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散打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武术散打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竞赛规则的完善,武术散打的技、战术体系日趋成熟,在比赛中表现出独特的时间、空间、体能、技能和战术特征。文章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散打运动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武术散打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竞赛规则的完善,武术散打的技、战术体系日趋成熟,在比赛中表现出独特的时间、空间、体能、技能和战术特征.文章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散打运动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时 间:1991 年夏天。 地 点:香港 伊丽莎白 体育馆。 赛 事:国际 拳王争霸 赛。这场 比赛在我 的运动生 涯中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比赛,令我终生难忘,比赛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背景:七八年前,我国的散打运动规则还没有完全放开,在比赛中,运动员要带头盔、穿护具,全副武装,像古代的战将,赛制是三局两胜制,拳台没有栏绳。当时,欧美流行自由搏击,这种对抗运动与中国的散打相近,拳打脚踢,没有摔。在香港举行的这次国际拳王争霸赛,规则上借鉴了散打和自由搏击的规则,技法是踢、打、摔,拳台是设有栏绳的标准拳击台,赛制是…  相似文献   

13.
虽然中国散打运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抗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是中国散打运动要想真正成为世界性的、有影响力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必须对散打运动进行改革和创新。笔者研究认为:第一,对散打运动繁琐的技术和规则进行简化和完善,使其轻装远行;第二,依托媒体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宣传,使散打运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无限放大;第三,集中优势兵力、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建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散打运动品牌赛事。  相似文献   

14.
散打比赛是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心理、智能都有很高要求.在基层训练中,很多教练过分重视技术和体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运动员智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技术和体能同等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和智能往往容易左右比赛的胜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散打运动特点、散打运动智能的构成、运动智能在散打比赛中的重要性、散打运动智能的训练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散打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为散打理论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试论当代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问题.结论指出:发展散打运动,必须加强散打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强散打运动的教化功能;努力吸取传统武术中优秀的攻防技术、方法以及建立更为合理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散打运动的训练水平提高,散打技术越来越成熟。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特点和规律,在对以前不同时期散打技术特点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站在散打制胜的角度,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散打比赛的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的运用次数、成功次数、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技术运用的规律,简单介绍散打技术的练习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运动中具有独特的呼吸方式如:呼气、吸气、闲气、憋气。结合多年教学比赛经验.对散打运动中的呼吸特点及呼吸在散打浅赛中合理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探索传统的散打比赛上座率低的问题,通过对比得出能更好发展比赛的途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法和专家咨询法.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散打比赛可以改变下规则与运营方式,通过改变来提高比赛的上座率.研究总结:本文用对比法提出散打比赛发展的三种方向,并提出可能给武术散打比赛提高上座率的建议,希望改变散打比赛现在的状况,给散打比赛带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2,(8):40-41
首届中国武术散打世界杯比赛即将于7月25日拉开战幕.来自全世界的顶级武林高手将决战上海滩。这场规格、档次最高的世界武林盛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把以实战技击、克敌制胜为目的的传统武术.整合成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巨大工程。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fair play.也就是公平竞争。而要做到公平竞争.就要制定一个细致、完善的规则。今天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无论是对抗性项目,如拳击、跆拳道.还是非对抗性项目.如足球、篮球.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规则体系。项目本身的技术发展.要求规则更加完善;同时.规则的发展也对竞技项目的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散打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散打规则的制定.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全面了解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教授朱瑞琪先生。散打世界杯将使用1998年出版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徒手搏击运动规则的共同特征入手,把武术散打新规则的主要变化与国际其它徒手搏击运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散打规则更加完善、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与国际其它徒手对抗搏斗项目相一致;护具“全护式”,符合规则制定的“尊重人的生命,确保安全”的基本原则,将会使比赛更具有安全性、流畅性和观赏性,易于推广和普及;得分标准的修订符合规则制定的“保证技术向高水平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会使比赛更具有技击性,运动员在训练中会更加注重提高全面的技术和强大的实力,在比赛中也会更倾向于主动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