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2.
王忠海 《武当》2011,(10):19-20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一、甲乙双方对峙(图1)。乙  相似文献   

3.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4.
水火居士 《精武》2008,(5):39-39
戴先师敏于习武.精祖传拳艺,晋、豫名师交结殆遍。尤擅河南李政所传心意拳术。后自出心裁.易李政“四拳八势”以“五行拳”  相似文献   

5.
拳式三尖相对 技击攻防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武当》2010,(6):23-24
形意拳是著名的内家三拳之一,在武林中有着独树一帜的拳论和拳法。“三尖相对”是“形意拳八要”之一,它是指导形意拳套路演练和散手技击的重要拳术理论。所谓“三尖相对”,就是指手指尖(拳架的前手)、鼻尖、脚尖(拳架的前脚趾),在拳式动作演练过程的定式时,使它们三者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相似文献   

6.
静磨剑 《中华武术》2000,(11):22-22
内家拳有“五行”之说,尤其形意拳更是对“五行”说推崇备至。一般流行的由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联系到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其实笔者以为这些都牵强附会,毫无拳学意义。如此“五行”说不知毒害了多少形意拳修炼者,他们按五行生克理论来打五行拳,机械呆板,在激烈的实战中往往被打得落花流水。教训可谓深矣!  相似文献   

7.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晃膀”,系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大拳术派系,是我国武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细说崩与炮     
张世杰  关学智 《精武》2006,(5):36-36
江湖中曾传言,不论把形意五行拳的哪一拳练好,都能纵横天下。这话确有道理。五行拳是形意拳的精华所在,既是基础,又是领悟形意真功的不二法门。五行拳拳式精简,招招实用,用于防身自卫,效莫大焉。五行拳首推劈拳,是基础中的基础。但以威名论,崩拳更撼人心魄,被人誉为形意拳的看家拳法。先有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后有尚云祥崩拳无敌。其实炮拳  相似文献   

9.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  相似文献   

10.
徐培良 《武当》2006,(12):17-19
形意拳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被称为功夫拳。据传说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经数百年的不断完善,即成现在的形意拳。形意拳的特点:劲力充沛,严密紧凑,沉着稳健,动作协调齐整;象形取意,形灵意合,神形兼备,内外合一。所称为“形意拳”就是外形与内意高度的统一,“心诚于中,肢体形于  相似文献   

11.
安在峰 《精武》2006,(5):34-35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晃膀”,是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一种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朴实浑厚,脚步扎实,发如崩炮,防多截肩,裹缠拗膀,顺化逆出,俟身挤靠,滚化旋发,变化多端,内外兼备,集气、功、拳、架于一体。讲  相似文献   

12.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8-58
先师云:“形而上者谓之意,形而下者谓之势。演形意拳术者,熟玩内意外势之语,于拳道则思过半矣。”盖拳意者,人神所素具之灵机也,灵机者,必藉拳势而显者也。舍拳势,则拳意浑噩将无所用。未闻‘意’,‘势’有孤立而成者也。神之取给于形,形之取给于神,相反相成,并完吾人虚灵不昧之天真;觉行圆满,包举无遗,此形神得其宜之总说也。  相似文献   

13.
姜寿海 《武当》2010,(5):27-28
形意拳是模仿大自然中有关禽兽动作形态的一种拳术。拳与道合,道即自然规律。《周易》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形意拳理是最贴近大自然规律的。形意拳的基础功法,即拳的起始式“三体式——天地人合一”。  相似文献   

14.
胡献钊  朱天册 《武当》2014,(8):44-44
“五行拳”是形意拳最基础、最核心的“拳法”,在整个形意拳的功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形意拳的基本拳法(劈、崩、攒、炮、横)五行拳练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要进行一项对抗性的功法训练——对练。他是将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以进攻与防守,相生与相克,兼具手、眼、身、法、步等功法编排而成。由两名习练者反复操手训练,达到熟练掌握进退、攻防、顾打等技术,并能灵活运用到形意拳实战之中。  相似文献   

15.
刘文波 《精武》2004,(1):8-9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种套路的起势、收势,该拳种的各种技法都是以三体势的各种要求为基础,所以,该桩法既为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所需。三体势体现了形意拳的太极、两仪、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星、八字(及八要)、九数等要领,因此,练三体势也即是练习形意拳的精华。“三体重生则万物生”,三体势又可变化为各种拳式,为各行(形)拳之母。如果说五行拳、十二形拳是形意拳之母拳,那么三体势则是“母拳”之“母”,  相似文献   

16.
孙德兴 《精武》2008,(11):15-15
山西车氏形意拳术,传自车毅斋先生。车毅斋(1833~1914年),名永宏,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氏,师承清末武林之魁、形意拳名家、河北深县李洛能(字飞羽),并兼得戴家秘传。车毅斋先生精研拳理,精炼拳技,形成了其形意拳的独特风格和气魄,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先生也因此成为形意拳的一代宗师,无人能敌,故人称“神拳”车毅斋。车先生也因此被清王朝授予武官四品官带,其拳技深奥、神妙莫测,拳势古朴文雅、  相似文献   

17.
张兴洲  李同喜  赵峰 《武当》2008,(4):26-26
太极、八卦、形意同属内家拳派,其拳理形同源,贯于一脉,又各成体系。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论而演化生发出八卦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则以太极、八卦之理,演化形成以五行生克之五行劈、崩、钻、炮、横。  相似文献   

18.
形意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在拳理拳法上,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技击内容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拳法上以形取意、意自形生为主要特点。以徒手搏击和器械攻防格斗为一体,以及内外结合、锻炼人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同时在拳理拳法中蕴藏着"天人合一"及祖国医学中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棍,是意拳使用器械进行格斗、实战的一门功法。拳谚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意拳没有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只讲究在实战中随机随势,应感而发。通过意拳站桩、试力等各项基本功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拳术的浑圆力后,就可以进行棍法的训练了。所以说意拳棍法的训练,其内涵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的争力,完全与意拳的原则原理相同。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曾讲,  相似文献   

20.
刘俊峰 《中华武术》2001,(11):29-29
练过形意拳的人大都知道形意拳劲的核心就是“钻翻”劲,练好鹰捉正是掌握“钻翻”劲最好的一趟拳,是向更深层技术进军的必经之路。五行拳、十二形拳,虽劲路各有特点,但练哪趟拳也不如练鹰捉对掌握“钻翻”劲的效果明显。因此,鹰捉被视为开启形意拳奥秘之门的钥匙,被称为形意母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