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鲁讯开启和造就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字。鲁讯乡土小说透射出来的人格力量、文化器识、批判理性以及文本风格对整个20世纪乡土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艺术影响,而他关于乡土文学本质的独特认识与理论建构也对现代乡土文学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规约、指导意义。鲁讯的乡土文学观与乡土小说实践是现代乡土文学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是受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以及东北欧等国描写乡村生活小说的启发和影响而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20世纪的乡土文学创作开始于20年代,以鲁迅及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为代表.之后,乡土文学逐渐发展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乡土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可以看作中国小说走向文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乡土文学是中国农耕文明下诞生的乡土文化,它有超越地域性的诗学追求,能够实现民族历史传统与地域特色的统一;且乡土文学是一个世界性文学主题,本质上有助于中华民族乡土文化的伟大复兴,开拓广阔的全球文化对话空间,使世界文化系统得以优化。《新儿女英雄传》、《保卫延安》和《林海雪原》三部长篇红色经典战斗小说,分别以华北、西北和东北为故事地域背景,用独具地域特色的乡土语言呈现了当时的红色乡土中国。本文基于乡土语言模因化过程,即乡土语言的传播过程,从表层等值模因、深层等值模因、语用等效模因和社交语用等效模因四个角度分析沙博理对这三部小说乡土语言模因中的名物模因、熟语模因和詈语模因的传译,以期透过乡土文学外译研究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可分为写实类和抒情类两种基本形态,写实类乡土小说与抒情类乡土小说存在显在的分野,汪曾祺属于后者。他往往于乡土社会的边缘处入手展现乡土的特征,而描写正在消逝的传统职业是汪曾祺清新、灵动的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中国乡土文学的空间意识特征,并比较不同作家所内化的情感态度的不同表现。乡土文学里的这种空间转换,无形中赋予乡土小说以诗化特性。本文还阐述了当今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乡土文学的空间意识的存在形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土小说史》是丁帆乡土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这部书中,丁帆对中国乡土小说理论进行了建构,他不仅对乡土小说概念进行了重新阈定,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并以此作为评判乡土小说的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丁帆却未能始终坚持这一标准,随着乡土小说各个历史阶段的不断变化,丁帆的衡量标准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丁帆先生的《中国乡土小说史》,为我们建构了一套完整的乡土小说理论,也为此后的乡土小说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式。本书对乡土小说的研究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归纳乡土小说"三画四彩"的美学定义,并以此作为衡量乡土小说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尺和维度;其次,对乡土小说悲剧精神的特殊关照,成为丁帆论述《中国乡土小说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再次,丁帆从比较的视角进行乡土小说的研究,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乡土小说的独特之处;最后,丁帆在《中国乡土文学史》的论述中对乡土文学提出新颖的观点,抒发"愤激"情怀。  相似文献   

9.
简论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基本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新文学的艺苑里,在鲁迅乡土小说的开拓下,在外国文学雨露的滋润中,在乡土作家们辛勤耕耘后,绽开了一丛丛饱含着泥土芬芳的小花一一乡土小说,被称作为乡土文学。乡土作家们在丰厚的生活根底基础上,以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拳拳的乡井之情描绘着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乡土社会,组成了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纷繁多彩的世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应当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从而使现实的压迫更加沉  相似文献   

10.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最大的家族",其中"乡土小说"更是佳作迭出,尤以长篇形式为最。在已有的八届茅盾文学奖36部获奖作品中(不包括两部荣誉奖),乡土小说有13部之多,占获奖作品总数的36.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乡土中国历史进程的巨大变革,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乡土题材小说的关注热点,也随之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养育了中国乡土小说,因此,中国的乡土文学深深地烙下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印记。其中,农耕文化、宗法文化对乡土小说影响特别大。以鲁迅为代表的浙江乡土作家群作为乡土作家群的一支,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贡献。从农耕文化、宗法文化对乡土小说的影响和作家群笔下的妇女形象的塑造两方面来看,都体现出过去落后文化形态中遗留下的文化残余,并对落后国民性加以批判,同时对深受宗法制迫害的妇女也给予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把人和人性化为上帝之时——丁帆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关于新时期乡土小说的新思考 您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关注是一贯的。从《中国乡土小说史论》,到《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再到“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以至近期您对小说中出现的“城市异乡者”的剖析,您在该研究领域的拓展不仅是研究视阈的延展,而且也包含了视角的转变以及理论的深化。您所界定的多元互渗的文化现实与中国乡土小说、乃至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有何具体关联?  相似文献   

13.
苗族作家向本贵擅长写乡土小说。在他的多部小说中,都对湘西这片乡土地域进行了"鸟瞰式"的描写。在其长篇小说《凤凰台》中,他从哲学、宗教、文化等层面对"乡土中国"及其流变史这一中国文学由来已久的主题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拓展,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书写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艺术文化命题。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在20年代关于“抒情诗的小说”和“乡土小说”写作的理论倡导着重于三点:强调乡土色彩;乡土文学是形成作家个性的一个基本要素;乡土文学是进入世界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废名早期的小说中有乡土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承载了他对乡村世界批判性的现实观照,到中后期他完全行走在他的老师周作人枣生所预设的途程中,他的田园诗化小说,显示了我国现代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依纵向历史角度概括可分为四个时期:二十年代中期、十七年时期、新时期(上)、九十年代。对各个时期的乡土文学的总体特征及重点代表作家作品作以介绍。其中二十年代中期部分重点写本时期乡土小说的共同特征。十七年部分重点写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新时期(上)部分重点写刘绍棠、汪曾祺的创作。九十年代部分重点写新乡土小说的“新”。  相似文献   

16.
1977年台湾爆发“乡土文学”论战,“乡土派”大获全胜。但是,“乡土派”在论战中的胜利并未使这一文学流派得以发展,相反,论战之后“乡土文学”风流云散,乡土文学的作家直接或间接地相继转入符合各自利益立场的政治叙述——“统-独”论述众说纷纭。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映真坚持“乡土文学”论战所找回的台湾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策略性地避开政治权力的压制,逐步转入政治小说的创作,寻找国家统一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乡土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讲述近代以来山东农村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推动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乡土"不仅和文学相联系,也和中国悠久的历史、高深的哲学和灿烂的文化相联系。莫言的小说让我们深入理解"乡土中国"的意义,让我们回顾历史,认识自己,直面现实,去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8.
在近三十年乡土文学逐渐退隐的背景下,徐则臣以"京漂"系列小说塑造了一批来自乡土,受过一定教育,身份、职业、情感模糊的新形象.这类小说有反"乡土文学"的特征和独特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先后有京派小说、解放区农村通俗小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新乡土小说、文化寻根小说几种变体。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时代精神、文学思潮等方面探寻乡土文学几种变体间内在的联系及历史的延续性,可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历史沿革作出相对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贵州的地域环境独特,在传统地域文化背景下,地域色彩成为贵州少数民族乡土小说一种稳态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在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学呈现多元并存的形态,地域风土人情依然是贵州少数民族乡土小说的审美追求。纵观贵州当代少数民族乡土小说的发展历史,地域意识审美一直贯穿始终,从一元化的乡土审美走向多元统一的乡土审美是贵州少数民族乡土小说地域意识审关流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