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0年前,为适应江门五邑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江门市委、市政府、五邑侨乡海内外人民齐心协力,办起了一所综合性的本科大学—五邑大学。学校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方针,为振兴江门五邑经济,建设富裕文明侨乡培养优秀建设人才。称作学校“心脏”的图书馆,我们在贯彻落实这一办学方针中,充分利用侨乡优势,抓住契机,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积极稳步地发展,在馆藏图书与服务社会方面,逐步建立起有侨乡特色的地方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五邑大学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12):F0004-F0004
五邑大学地处“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承载了五邑侨乡900万海内外乡亲梦想和期望的大学,是一所正从图生存走向谋发展的以工科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大学。建校近30年来,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3.
重要启事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努力提高我校学报的质量,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我学报社会科学版特设“五邑侨乡文化研究”、“南粤名人研究”、“五邑侨乡发展”等栏目。我刊对相应稿件采用重点吸引、优先刊用办法,欢迎老、新作者瞄准上述栏目,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4.
江门五邑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侨乡,民风民俗别具一格,岭南色彩和侨乡色彩十分浓重.自江门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城市之后,江门人正努力建设5-E工程,实现“E-政府、E-金融、E-教育、E-商务、E-社区“.5-E工程给五邑侨乡涂抹了一笔现代化色彩.而以城域网为依托的E-教育更是将九千多平方公里的五邑侨乡变成了一个大校园.……  相似文献   

5.
2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人杰地灵、物阜文殷的“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崛起了一所综合性本科大学——五邑大学,掀开了五邑侨乡高等教育的新篇章。2005年,五邑大学迎来20华诞,邑大将自强不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6.
从符号学“三分法”出发,结合“符号与文本”相关原理,从符形文本、符义文本和符用文本的视角完成对五邑侨乡文化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运用探究。五邑侨乡文化在生活用品设计中运用的三种建构方式为:其一,从结构式的符形文本、符码规约式的符义文本,到主导—霸权式符用文本的潜意识认知方式的建构方式;其二,从解构式的符形文本、自携元语言式的符义文本,到对抗式的符用文本的无意识认知方式的建构方式;其三,从后结构式的符形文本、整体元语言式的符义文本,到协商式的符用文本的直接知觉认知方式的建构方式。通过分析符号学理论下的五邑侨乡文化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建构方式,归纳出一般的设计规律,可为后续五邑侨乡文化价值开发体系的重构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社会,服务基层五邑大学建校伊始,就明确提出要为“振兴江门五邑经济、建设富裕文明侨乡”培育高质量人才,制订了“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具体办学方针,主动适  相似文献   

8.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活跃社会科学研究,鼓励学术理论创新,推介五邑特色文化,促进侨乡社会发展”办刊方向,强调出新,突出特色,狠抓质量,追求“高”、“特”、“精”、“雅”的学报品位。  相似文献   

9.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活跃社会科学研究,鼓励学术理论创新,推介五邑特色文化,促进侨乡社会发展”办刊方向,强调出新,突出特色,狠抓质量,追求“高”、“特”、“精”、“雅”的学报品位。  相似文献   

10.
江门五邑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为了让侨乡的莘莘学子了解侨乡历史文化,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强化爱国爱乡意识,由设于五邑大学的"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的张运华博士为邑大学生编著的《五邑侨乡历史文化概要》,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大量的婚嫁诗以及与之相关的诗句,生动地展示了先秦时代人们的婚嫁礼仪和婚恋生活,并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细节和本质,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自然淳朴的婚恋民俗生活画卷,成为研究先秦社会婚姻观念和婚恋生活习俗的珍贵原始史料。  相似文献   

12.
白玉蟾与武夷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蟾是道教南宗第五代祖师,他栖止武夷山期间,对武夷茶情有独钟,爱茶成嗜。他的诗文对武夷茶俗多有体现,既有涉及武夷茶的制作过程,又有喝茶的切身审美体会。他把茶当作是济世疗疾的灵丹妙药、怡情养性的天然介质,交友待客的重要饮品。  相似文献   

13.
《诗经》反映了殷周时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其中反映婚恋风俗的诗数量最多,从中可以看到那个特定年代的婚恋风俗;人们的婚恋既有尚古之荒蛮、自由,又开始受严格的宗法礼制的约束,既有对原始社会婚恋风俗的传承,又有向封建婚恋风俗的过渡。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婚恋风俗诗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夷山特有的岩韵文学、书画作品、陶瓷艺术、宗教礼仪等多种文化形式进行分析,阐述了这些文化形式与岩茶之间的历史渊源,提出了将独具地域特色的武夷文化融入到岩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这对丰富武夷岩茶包装的表现形式,提高武夷岩茶品牌的文化内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对武夷山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和旅游资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民俗角度来看,贾平凹小说是一种独特地域文学现象。基于独特的商州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民风民俗的侵染,它呈现了陕南地域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小说世界里的葬俗、婚俗、民间礼俗、人生礼俗、饮食习俗等都呈现出了典型的地域民俗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东北婚俗文化在清末民初这样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主要表现在婚姻生活、婚姻礼仪等方面,即出现文明婚俗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变迁在推动东北婚俗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但无疑都为东北近现代婚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婚姻文书总数约百余件,一百三十多篇。丰富多彩的婚姻文书反映了中古时期敦煌地区婚姻仪式和婚姻生活的丰富繁杂,其独特的文章样式多不见于传世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对敦煌婚姻文书的重要写卷做了叙录,以期为研究中古下层民间婚俗提供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对学术界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社会革新多元的冲击下,广州婚俗以西化为根本特征,在婚姻观念和行为上变化如下:媒家馆、相睇等趋于社会化公开化的媒介形式出现;主婚权力下移带来自主择偶和择偶形式多样化;离婚现象增多以及女性获得离婚权等。婚姻礼仪上,六礼向三礼、四礼的简化;“阻头”“验贞”“开叹情”等陋俗渐趋势微;婚礼服饰西化等。新式婚俗尚未成为当时婚姻生活的主流,但中西混杂、新旧并存恰恰寓示着广州婚俗正历经革新而逐步开启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诗经》以和谐的韵律,优美质朴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总貌。十五国风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古老时代人们的婚恋习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例,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我国目前学界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婚姻家庭领域的习俗较为丰富、复杂,包括财产继承习俗等。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哈萨克族也不例外。在家庭财产继承领域,哈萨克族主要实行以男性为中心的单系继承习俗,女性一般不享有财产继承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