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高校不仅是一种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活动,而且是与学科发展、技术合作等方面紧密有关,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逐步建立高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机制,提高学生培养的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市场配置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和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在市场配置机制方面,要正确协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企业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坚持互惠性、互补性、主动性和协同性原则。在政策激励机制方面,要注意营造高校内部和校企外部的创业创新环境,同时制定校内的激励政策和政府的激励政策。在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要充分把握世界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的趋势,认真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县校合作”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校合作"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模式探索,更是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县校合作"有利于国家推进小城镇化建设的基层战略,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机制创新的迫切诉求"。县校合作"通过县级政府与学校的战略联合,基于市场适切原则、政府主导原则、社会参与原则、深度融合原则、强强协同原则、利益共赢原则,构建战略项目推动下的"县校合作"机制"。县校合作"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产学研合作从"校企点对点"、"专产面对面"到"县校体对体"思想理念的转变,是从学校人力资本输出,到专业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再到县校协同机制创新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时代的发展已经让创新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靠单一学科、单一主体"单打独斗"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制约产学研结合的主要症结是高校与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制度联结。面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社会期望与社会问责,高校迫切需要顺应"校所企合作"诉求,创新产学研结合制度,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常州科教城探索形成的产学研结合"常州模式",为高校创新"校所企合作"机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产学研合作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上尽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面向水利行业的应用还远远不够。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河北省水利行业对产学研合作的需求,分析了行业领域内产学研合作现状,论述了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从京津冀协同发展、2011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创新驱动和"3+1"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探析了水利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形式,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举措.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超越传统的校校办学联盟、校企科研联盟模式,基于专业建设“校校企”合作联盟,全方位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形式,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利用校地合作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出进一步发掘高校和政府作为培养主体作用的应用型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通过试点实施校地合作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有效成果,可以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高校重要的办学理念,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困境、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着生源不足、学科专业融合度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积极开展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协同,是提高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完善体制机制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  相似文献   

11.
积极构建互动交流与学习平台,提高区域高等教育对地方科技、经济与文化的服务水平与贡献力度,并反向提升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是城市型综合大学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核心理念。以成都大学为例,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与途径,通过探索建立"校政"、"校企"和"校地"协同创新平台,初步实现服务社会创新需求、力求重大领域突破与创新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校协同创新是当下高等教育领域最为引人瞩目的改革之一。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协同创新是其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开展协同创新工作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结合实际进行了基于区域产业视阈的协同创新路径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区域产业分析明确了协同创新的目标,探索了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创新对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株洲要在产学研合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支持高校做大做强,引导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建立以市校合作为龙头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把深化产学研合作作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协同创新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通过校地协同、校企协同、校校协同和校所协同,把地方本科院校的触角伸长,成为"接地气"的高等院校。在教学、实践、就业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协同创新来使培养的人才成为市场需要的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对外交流、特色高校建设的环节开展协同创新,使地方本科院校成长为特色鲜明的、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职业》2012,(22):72-75
2011年4月,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最近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作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要在思想引导、权利约束、监督运行、合作反馈等方面建立长效发展的机制,以实现在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地方高校与区域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在相互协同的基础上达到教育教学、科研合作、学生实践、企业崛起等方面的理念创新、路径创新及科学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7.
校企协同创新团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校企协同创新团队能否真正实现和展现其活力创新作用,从根本上讲还是靠人才和机制。人才是校企协同创新的关键构成要素,而机制是提高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发挥作用的助推器。目前不少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制约因素,产生了"闲置"问题,要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团队新模式,以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业革命和新工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文章探索基于校企联盟的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研究和实践了政府、校企联盟内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建立了联合培养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当今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模式是提升创新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美国、法国、日本及韩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发挥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汇聚优势,深化校企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法律政策体系,争创科技创新服务型政府,建立高度市场化的协同创新中介组织,着力培育协同创新文化等方式,可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德国创新体系中的三大主体,三者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均获得广泛认可。德国通过给予大学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实施"卓越计划"并建立"研究型校园",不断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三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德国的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启示:改革学位授予政策;成立高校与独立研究机构合作的实体研究机构;出台推进高校与独立研究机构长期稳定合作的专项支持经费;以高校为主体开展校企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