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社会服务──教育学院图书馆的办馆方向赖汝哲(重庆教育学院)我们对重庆部分中学进行了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图书资料不足;二、图书经费严重短缺,有许多学校在预算中根本没有图书经费这个项目;三、图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而且缺额很大;四、信息...  相似文献   

2.
邵康庆  王祝康 《重庆图情研究》2007,8(2):F0002-F0002,F0003
金色6月,阳光绚丽。在重庆人民喜迎直辖10周年之际,重庆图书馆亦迎来了建馆60周年暨新馆开馆之喜。倍受全市人民瞩目与期盼、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50381平方米、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重庆图书馆新馆,大气、现代、厚重,展现在直辖后的新重庆。60年沧桑正道,60年风雨兼程,重庆图书馆60年华诞,必将在重庆文化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一、对“防区时代“重庆县区小报的客观评价 重庆地方新闻事业在战前的繁荣。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为适应“防区时代”的政略需要,由工商界打头,知识界参加,继而引发社会各界积极办报;二是为服务地方自治,特别是地方资讯和文教发展需要,各县区政府联合本地工商界和知识界知名人士,共同参与办报。从二十年代中期到抗战军兴之前,重庆地方报业的繁盛局面,相当大的程度,是离不开各县区报刊的积极参与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抗战时期重庆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抗战时期重庆出版机构的状况,如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情况,分析抗战时期重庆出版业的特点:政治性读物多、学术性读物多、文艺性读物多和“丛书热”;突出“时代主题”与“爱国己任”;寻求“夹缝生存”与“民众需要”的契合等。可以说,重庆战时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确立,在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丹  温洪泉 《声屏世界》2005,(10):48-49
2004年.随着一些省级卫视频道品牌发展的初见成效,再加上数字电视平台的建立,电视资源集约化整合,电视观众分众化趋势的来临,各大省级卫视纷纷改版,迈出了深层次频道变革的步伐。而重庆卫视在这次改版浪潮中.以定位为“中国公信特色频道”为突破口,从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凭借其优秀的自办栏目和科学的编排及其独特的定位成就了重庆卫视覆盖排名全国第六、西部第一的辉煌。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2004年5月后,重庆卫视西部地区收视持续增长,多项指标西部排名第一;2004年6月后.重庆卫视涨势迅猛,全国夜间收视一度跃居省级卫视第四;重庆卫视在26个中心城市入户率超过60%,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人户率与本地频道相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虹影《月光武士》和袁凌《记忆之城》两部长篇小说中,从两位作家的身份属性、城市书写、审美叙事、人物形象、精神困境等角度进行剖析和对比。两部作品皆呈现出不约而同的重庆情结,与当下重庆这座城市的炙手可热和备受青睐是相呼应的。这种城市发展在物理空间上产生巨变带来的人心变化和世事变迁,在虹影和袁凌的记忆中,通过创作书写的形式被永久地记录下来。他们以小说的形式,为重庆立传,用真实的人物原型和小说虚构的丰富性,为读者提供更多解读城市的视角,了解重庆的窗口。作为故乡人的虹影和异乡人的袁凌如何调动时间和空间,回忆记忆中的重庆,书写重庆;如何回顾自身曾经面临的精神困境;如何与曾经逃离又忍不住思念和回归的自己和解。小说中那些鲜活人物,那些故事现场,那扑面而来的灵魂冲击,真实又极具张力。两位不同身份属性的作家,在两段可接续的时间里写出对重庆城市发展进程不同的、跨年代的、异质性的对照解读,也为读者提供了两种迥异的文学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如期举行,这是一次成功的盛会、胜利的盛会,世界也因为这次峰会新闻报道更加了解了重庆,重庆也更加了解了重庆。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重庆直辖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的发展导航定向,明确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项任务”,为重庆的下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直辖市也迎来了发展历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重庆向北     
“我家是在江北的。”孙帆三年前从重庆考到清华大学上学,每当别人问起家乡,他总是不无骄傲地这么说。坐在江北五黄路的家里,从窗口望去,孙帆经常可以看见很多的长安车排队驶过,对此他感觉良好。在重庆,过去只有渝中半岛才能赋予生活在那里的人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现在,令新派重庆人心驰神往之地,是在嘉陵江以北。  相似文献   

10.
来来     
打电话的时候,老婆说,来来在蹭电话呢。我在重庆的网吧里,一耳朵的键盘声;游戏配乐声和笑声。怎么也听不清哪一声是它的呼噜呼噜:不过可以想得到,它伸长脖子,歪着头在电话听筒上蹭脑袋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罗小卫 《出版参考》2005,(12S):28-28,22
1950年12月7日,重庆出版社的前身——西南人民出版社在重庆成立。2005年4月29日,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55年来,重庆出版社几经变迁,几度更名,始终将正确的出版导向尊之如法,奉之若旨;视自主创新为灵魂,如生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吕进主编)于2004年6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此前虽有过《中国新诗发展史》之类的书出版,多属概括的泛论;具体到论述地方新诗史,重庆这本书还是破题儿全国第一遭。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导刊》2005,(6):1-1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有力地推动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这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深化改革努力创新的成果.也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我们为之高兴,特致以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4.
靳小丁 《新闻导刊》2006,(5):I0002-I0003
10月2日至3日,重庆解除特大旱灾红色警报未过两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便风尘仆仆来到了这片刚遭受过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土地,深入田间地头,访农家院坝,看水库山塘,问移民家庭。所到之处,无不回响着他与群众倾心交谈的亲切话语;一言一行,无不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人民特别是对受灾群众的常情关切。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巴山渝水的热土因红军征战而辉映史册;70年后,这一片红色土地在继承光荣中续写传奇。重庆电视总台策划、摄制、播放的大型系列电视专题报道28集《长征烽火巴渝行》,用脚步丈量天地,用心灵感怀历史,将镜头瞄准巴渝大地上的红色足迹,重温红军将士在重庆境内征战的激情岁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6.
熊伟 《出版视野》2005,(2):35-35
吕进先生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重庆出版社2004年6月版)是一部诗学立场客观,材料充实,兼顾各种风格、流派,体系庞大的新诗史力作。该书为我们勾勒了重庆新诗的发展轮廓,为巴渝大地诗坛的历史嬗变作了诠释,为巴渝诗坛的诗星们立了传记。本书从重庆新诗发展的纵轴落墨,结合诗人、诗作、诗论,史海勾沉,匠心独运,不仅为读者找寻重庆新诗发展轨迹提供了依据,而且对重庆新诗的振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人在家里私藏了枪支!”、“道上有几个伙计屁股上都别把抢,可霸道了!”、“好像专门有人往万州卖枪!”……2004年入夏,关于“手枪”传闻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一伙社会青年持有枪支,重庆万州区公安局局长邓绪学急了。于是,他召集了仅有5人参加的秘密会议;一次神秘的全城寻枪行动悄然开始……  相似文献   

18.
一、重庆“钉子户”事件回放 2004年8月31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片区项目改造贴出动迁公告,随后该片区280户陆续搬迁,但杨武、吴苹夫妻的两层小楼一直伫立在工地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新闻评论发展强劲的一年。全国不少晚报、都市类报纸,相继增设了评论版。在重庆,有影响力的报纸也都开设了评论版。《重庆时报》一创刊,便设了评论版,在此前后,《重庆晨报》有《每日时评》,《重庆商报》辟了《评论》,《重庆晚报》开设《新闻评说》(后改为《都市评说》)。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